一个人能够成就的大事,不外乎三件:改变现状,改变人生,改变历史。要办成这三件大事,当然少不得过人的智慧与超凡的能力,但还要有一个虽细微却举足轻重、虽平常却事关成败的关键要素:看你能否善于攻心。所谓攻心,既是一种打动人心、感化人心的办事能力,也是一种争取人心、赢得人心的处世方略。自古以来,知人心者知成败,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已被人们无数次检验,也已被历史无数次证明。不善攻心,做事会处处受阻,交往会时时被拒,造成做人的缺憾与处世的失败。
以攻夺人心之能做事,以打动人心之谋生活,这是强者的选择,也是成就人生大事之必需。
1.得人心者得天下
2.为人要知心,处世须攻心
3.打动人心方可巧成万事
4.令人感动是高超的处世之道
1.得人心者得天下
人生多少事,成败系于“心”。处世得人心,万事皆不难。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用心去努力做对、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生命过程。处世的最高境界,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人得人心的人生表演。做人最成功的,也不外乎是深得人心而已。所以,“得人心者得天下”,至今仍被奉为大到兴邦治国、平定天下,小到为人处世、创业建功的良训。
何谓“人心”?为何人心如此重要?从道理上讲,可以这样解释:人心是你,每个人都可从人心的向背中称量自己。人心是镜,每件事都可从人心的冷暖中鉴别是非。人心是水,事业可以从人心的爱憎中预知兴亡,人生亦可以从人心的好恶中判定成败与优劣。
成就天下事,全凭得人心。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虽有一身超人的本领,然而所行之事背离历史的规律,背离万众之心,于是只能折戟沉沙,即使兴风作浪一时,最终还是功败垂成。同时,又有多少普通的人,他们起初默默无闻,然而平凡的一生却心系他人,赢得人心,结果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赢得好口碑,成就千古名。作为前者,人们也许夸赞但不敬佩,作为后者,人们一定会引为楷模效仿与推崇其为人。这就是人心的力量。
我们党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人,真情为人民服务,高风亮节,深得民心,感动了无数国人。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支持他们,热爱他们,尊敬他们,学习他们。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看到了生活的未来。有这样优秀的人带领着,天底下又有什么事不能成呢?
人生在世,没有人甘心平庸而不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人生理想的成与败皆与为人处世中人心的得与失有关。
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指的就是尽管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个人无不努力去追求成功与幸福,但总会不断地遭受挫折和失败。于是很多身处困境的人,便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引向消极的负面,其结局多是归于失败。反观生活中的成功者,却在困难中继续奋斗,以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人生。他们的成功来自于两点,一个是积极的心态与顽强的毅力,另一个则是生存的技巧与处世的智慧。表现在后者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以人心换人心,在争取人心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1996年11月5日,47岁的骆家辉角逐美国华盛顿州州长,最终击败共和党的竞争对手克拉斯威尔,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州长。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之旅,骆家辉终于圆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旅美华人无不为他欢欣鼓舞。
众所周知,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偏见和歧视,即使广大华人,为美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也很难进入其主流社会,尤其是政界中的华人更是寥寥无几。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骆家辉,在长期的生活与工作中,把东方人固有的真诚、勤奋的传统发挥得极其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充分了解了当地美国民众的心理和要求,尤其是他在竞选中重视教育和家庭第一的观点,深获选民的认同与理解,其充满浓厚人情味的演讲打动了很多美国人的心,他说:
“我们华人从修铁路、打鱼、开店,到参加保卫美国的两次大战,华人移民为美国所做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国民感念,现在我们华人要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参与。我竞选州长,就是要使我们华裔能在21世纪发挥比20世纪更广泛的影响。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自豪,我以我的祖先为自豪,我为华裔在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这番激动人心的话使骆家辉人气大增、最终创造了华人在美国历史的先例。
骆家辉的经历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相同,虽然我们谁都会不断遇到人生的挑战和考验,但选择了得人心的方式去做人处世,无疑是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
说话办事得人心,就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得到人心,就是人生的成功。
当今的社会中,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真情匮乏,人心不古。为此更显出真情的宝贵,人心的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清晨,都有无数上班族蜂拥挤上芝加哥的151路巴士。多少年来,一路上沉闷而单调的乘车过程早已使乘坐多年的老乘客习以为常。大家彼此间默默无语,大多数人拿着一张报在看。
这天早上,情况变了。一个新来的司机是个年青的黑人。在沉闷中刚走没两站地,就听黑人司机发出命令:“把你们的报纸统统收起来。放在膝盖上。”大家很惊讶,但在不解中很快照办了。
“现在,请把脸转向你相邻的人,大家一起转。”他又命令道。
每个人都惊呆了,但都照他的话在做。
司机又发出了指令:“现在大家跟着我说——早上好!”
……奇迹出现了,很多人在重复这声问候,有人在互相握手,更多的人在欢笑,这是人们许久从未听到过的笑声。是一位黑人司机,为大家带来了奇迹。
生活是美好的。虽然做人不容易,做事也很难,但只要你以真心去换真心,多说得人心的话,多做得人心的事,你的生活就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你所期望的人生事业的理想目标,就会一步步走近,天下再无难事。
2.为人要知心,处世须攻心
为人处世并不简单,能够做到说话办事得人心,与人交往善攻心,就更加不容易。处世的攻心术,可有若干种,或以理服人来抓住人心,或以利诱人来收买人心,或以爱示人静取人心。其根本前提就是深知对方之心,付出自己真心,将心比心,攻夺人心,则做任何事皆会如愿遂心。
在与人交往中,善于使用攻心之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伯博士需要募集100万美元来筹建新的大楼。他从芝加哥百万富翁名单中挑选了两位富翁,而且彼此都是积怨很深的对手。其中一位是芝加哥电车公司总裁。哈伯博士那天去见这位总裁,他是这样说的:
“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我曾多次想到您和您的电车公司,我知道您的公司赚了很多钱。每当想到这,我就会想,总有一天,您要离开这个世界,别人将接管您的一切,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于是,我想提供一个让您的姓名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您在芝加哥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本来我早想跟您说了,但校董事会的一位董事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先生(即总裁的对手)。不过我私下里很欣赏您,如果您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会说服校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您。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您作决定,我不过是顺便来坐坐,和您聊一聊。您可以把这事考虑一下,如果您希望和我再谈这事,麻烦您有空给我拨个电话,这是我的名片。再见了,先生,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您聊聊。”
说完这些,校长便低头致意退了出去,不给总裁以发言的机会。不久,那位总裁便来电话说要见见校长。最后,这100万美元就到了校长手中。
哈伯博士在这里运用的就是“攻心法”,利用总裁与其对手的矛盾,以及总裁本人想流芳百世的心理,成功地说服了总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自古以来,欲成其大事必善于攻心,攻心的过程既是一个生动地展示个人风采、个性魅力的过程,又是一个争取人心以说服对方、赢得人心以达到目的的过程。从大处讲,军事上攻战征伐,政治上统御领导都需要攻心的谋略,从小处讲,交往中和睦融洽,办事中尽遂人意同样需要攻心的技巧。攻心之术,是办成大事的必会心法,也是为人处世的成功智慧。
3.打动人心方可巧成万事
一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行得开,重要一点是看会不会办事儿。而会办事,就必须学会打动人心。惟有善于打动人心,才有可能巧成万事。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在社会上已经很会办事儿了,其实这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凭空想像的那么简单。
许多人对自己评价过高或压根不曾独立地办过几宗与别人在利益上一争高低的大事儿,因而对“打动人心”的问题未曾有过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验。至于那些借助权势等优越条件办事儿的人,可能就较少有“打动人心”的感慨了。有了权势方面的优势,略讲究些办事儿技巧固然很好,不讲究技巧可能也无关紧要,但一旦失去了权势的依傍,打动人心的技巧对他们来说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纵使那些已经得到过“会办事儿”和“能办事儿”
评价的人,想一想自己所办过的每一件事儿,可敢说都那么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吗?敢说都那么水到渠成和一帆风顺吗?显然未必。有多少件事儿中途受挫?有多少件事儿功亏一篑?有多少件事儿纵使已经办成了,其间却也大大打了折扣,留下了许多遗憾,令人有口难言,无可奈何?那么,对那些不会办事儿的人来说,又该如何呢?
假如能够计算,那么会打动人心和不会打动人心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是毫厘之异?千里之别?还是天壤之隔?
很显然,这不是用一把尺子所能衡量的。但会办事儿的人,只要面前有一次成功的可能,通过努力,他们一定不会错失良机;相反,不会打动人心的人,纵使获得了足够的成功机会,可能最后也会因为不会办事儿而失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给会办事儿的人预备的,包括财富、地位、名誉和一切与幸福愉快沾边的东西。这一切都被社会上一把无形的尺子拨到了会办事儿者的一边,而不会办事儿的人却大都被置于对各种利益袖手旁观的角色上。
社会是由众多的人编织而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上的每一个结都是利益的交织。只有那些会办事儿的人才会通过自己的笑脸,通过自己的口才,通过自己胜人一筹的办事儿本领,将这些利益聚拢到自己手里。而在利益的竞争中吃亏的,则无疑是那些所谓不会打动人心的人。
会不会打动人心其实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熏陶和学习得来的。任何人所办过的任何一件事儿,其成功的过程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经验。
在社会上打动人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能不能把一件事儿办成,不是看你有多大企盼和多大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处世专家提醒您:
世上没有攻不克的城,也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只要学会了怎样“打动人心”,就一定会使你心想事成。
请记住:“打动人心”是你办事成功的捷径。
4.令人感动是高超的处世之道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个NHK访问的项目。
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忠夫先生。
野村先生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便到处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仔细研究,以便在初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留下深刻印象。偶然间,他发现了女王所饲养的狗是一种长毛犬,于是他想尽办法找到了一条绣有该犬种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的那天系上。果然,女王一眼就注意到他的领带,并露出微笑与他握手。
野村先生这一招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与人初次见面时,稍稍动点脑筋,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对方好感。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收集对方的资料,准备一些能引起对方注意的东西。不过,对方若是个普通人,就不容易打听了,但你还是可以根据其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作一般的推测:通常中年以上的人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健康;年轻的家庭主妇,较关心子女的教育;至于中年的太太,多半对减肥感兴趣……以此类推。
要感动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关心对方,这就是为什么一位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面前,手舞足蹈,激动不已,而别人都无动于衷的缘故。
只令自己感动的东西是孤芳自赏,自己感动并不能代表能感动别人。
有些歌唱演员只顾卖弄技巧,自以为很动听,其实不然。相反一些业余歌手,缺乏演唱技巧,但却唱得很感人。
那么,这里的秘诀在哪里呢?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了观众和听众的心。具体来说就是,所唱的歌是否为听众所写,也就是说是不是写出了听众的心声;唱歌的演员是否心中想着要为引起听众的共鸣而演唱:听众是上帝,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不能随便敷衍或糊弄。如果你心中装着听众,你一定会受到欢迎。
所以说,一个演员演技再高,其心中无人,其表现必定不会感动别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能够令人感动,说到底,主要来源于自己良好的个性与优良的品质。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守护神。”所以说,人品与内在的本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否能打动人心,是否能感动别人,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具有令人感动的、高超的处世之道,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这样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雄心壮志。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生活必然缺乏伟大的动力,处世必然消极沉闷,再有潜质的人也只会随波逐流,自然不能企盼这样的人能感染他人,人们也不会被这样的人所感动。
第二,要有高尚的情操。一个人若缺乏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势必会感情贫乏,缺乏热情,生活无趣,漠视与他人的交往。而高尚的情操则会使人脱离庸俗、卑鄙和罪恶。一个超凡脱俗的人,必会感动他人,受到人们的敬仰。
第三,要有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总是以病态的心理去为人处世,那么,整个世界在他的眼里都会成为灰色的。人最容易受伤的是“心”,最容易感动的也是“心”。快乐积极的心态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感动别人的火种。始终以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待人访问,说话办事,别人必会因此而受感染,而将生活引入到健康快乐之中。
第四,要有良好的教养。一个人若是缺乏修养,性格怪僻急躁,举止粗鲁无礼,注定会被大众所拒绝。得体的涵养;能给人以真切、自然的感受,能让人感觉到品格的魅力。修养的作用不亚于开发智力,甚至超过学识。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会感染他人,也会让自己被感动。
总之,高超的处世之道来自于用心做人,热心处世。只有如此才能感动别人,才能办成任何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