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个性发挥幽默乐观爽朗的态度能把握住生活的境界,不贻害到自己,敢于笑对人生和自己,主动找笑料,讲句俏皮话、轶闻故事、双关语,或改个腔调,或者综合运用这些技巧。观察别人的幽默,找出自己喜爱的,亲自试试看,不断实践并使用那些你感到得心应手的节目。
同时,所有的幽默并非都是即兴而发的,我们也不可能总是依靠急智,而应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临时情况做准备,贮备一些趣闻铁事,以便在有关场合下应用。
另外,还要注意,幽默不可过分。幽默的功效再多,也不可太过分,过犹不及。任何好事做过了头,也会变成坏事的,幽默用得过分,也会损害自己,就像我们所担忧的那样,人们会因此不认真严肃地对待你。
幽默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假如自己真的不善于主动制造幽默,至少也要寻找和肯定其他人在幽默上的努力,这样会减少紧张气氛,减少沟通的困难,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显现出浓厚的人情味,使生活更有乐趣。
语气谦和,交往切忌霸道同样一句话,可使人笑逐颜开,也可使人剑眉倒竖;可让听者暗生敬意,也可让听者心怀怒恨。这,全凭人去怎么说。友好的姿态,谦和的语气只会让说话的人赢得人们更多的尊重。
日常交往应酬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某人在众人面前显得畏畏缩缩,不敢高言大声,因为他的地位或是学识不高;某人在交往中低声下气,因为他有求于人;某人面对大家总是藏头藏尾,不敢正视,因为他曾做过对不起人的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就更应该注意言谈举止,切忌流露出咄咄逼人之气。
某企业一位人事主管掌管着整个企业员工休假的审批权,有人要休假没有他签字便休不成。于是这位主管大人“充分”地利用了手中的这一权力,每当有人找他批假条时,他就做出一副居高临下的神态,嗯嗯啊啊地问这问那,那派头跟法官审犯人差不多,每一次都至少要“审”上半个钟头才能把他的大名签到人们的休假条上。大家对此既讨厌又无奈,背后都称他为“碎嘴蟹”.“蟹”是霸道的意思,可见人们对这位主管的愤恨了。
社会交往中,像“碎嘴蟹”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碰到。所以我们在日常应酬中,无论谈话对象是谁,都应该给对方一个谦和的感觉,而不要露出一副逼人之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尊重别人是抬高自己的最佳途径。”这话算是一语道破了天机。
一位报社编辑,刚刚从学校毕业,心高气盛,别人又不好说什么,是一位年长的总编教会了他怎样与人交往,每天一到报社,都见到老总编带着一脸的微笑,并且和每一位编辑记者乃至勤杂打招呼。如果有什么问题向他汇报或请教,他也总是微笑着,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听完你的话,然后以感激的口吻说:“辛苦你了!”或者以商量的口吻说:“你看是不是这样……”所以这位青年编辑每次从总编室出来,心里都是暖暖的,哪怕是有些建议没有被采纳,也会从那儿得到一句让人心暖的话:“这个主意不错,只是还不太成熟,让我们一起再酝酿酝酿。”遇到这样的领导,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很明显,如果让我们在那位企业主管与报社总编之间选择一个领导的话,很多人肯定选择后者。这就是谦和会给人亲切感,从而赢得了人心。如果像“那位霸主式的主管”那样,一味地咄咄逼人,一味地耍派头,惟恐别人不知道他“身居要职”,那么最终只能是所有人都讨厌他。所以在日常应酬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要想赢得对方的尊重,最好像那位总编一样。
二、以美誉之辞赢得对方欢心
任何语言沟通绝少不得赞美,因为赞美的话通常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活用赞美是人际交往保持良好沟通的一个关键,也是能够取得别人帮助的交流艺术。每个人都渴望赞美,真诚、恰当地赞美别人,总能为人际关系洒上一缕阳光。赞美在交往中并不嫌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夸赞一次便再也不说了,这样交往的效果难以维续,若能以发自内心的真诚洞悉对方的特长与优点,你的人际关系就会不断扩张,你的社交能力就会显著提升,你的语言艺术就会彰显魅力。
渴望赞美来自人性的本源渴望被肯定,渴望被赞美,这源于我们对成就感的需要。任何人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无论到底做了些什么,都需要有成就感。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的美好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去发现、去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并设法真诚地告知他,这样能给他的平凡的生活带来阳光与快乐,使生活更加光彩。
赞美能够鼓励他人前进,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当我们具有某些长处或取得了某些成就时,就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赞美的作用,就是认可长处和成就。赞美能够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当我们与某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肯定他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与自己还不够亲近的人,恰到好处的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另外,在发现他人的优点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促使自己努力赶上,所以赞美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回报,这就是在鼓励他人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进步。
几乎没人喜欢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发现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也包括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成了他们批评和指责的对象。法官的眼光是苛刻的,他们比我们更相信,罪犯都是些十恶不赦的社会垃圾,但犯罪心理学家却发现,如果不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每一个罪犯身上都会发现一些真正值得赞赏的东西。这个道理实际上十分浅湿,总是挂在我们的嘴边,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就是说,无论我们的交往对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某些值得称赞的特点,可以通过赞美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擦亮自己的眼睛--寻找他人的长处,给予由衷的称赞,就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真诚赞美别人其实也是自己进步的开端。只有当自己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时,才能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只有当心胸开阔,对人对己有足够信心的时候,才能由衷地赞美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使生活道路上少一些荆棘,多一份生命力。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怨恨。
社交箴言:
赞美别人是赢得人心的最省力的投资,千万别吝啬你适时而恰当的赞美之语。
适度的赞美是成功交往的催化剂适度的赞美是成功交往的催化剂,只要细心观察,您可以就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服饰、品位、谈吐、内在的修养、学识、工作的态度、精神、毅力等等找出许多优点。
就当时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办公室摆设,有纪念性的物品,对方的收藏、喜好,最近得奖或您无意中得知的事迹,甚至相约在其他场合如餐厅等,都可以就对方的选择,找出特色,予以赞美。
赞美必须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而表达于口中及眼眸,我们随时可以找出一个人的突出特点来赞美一个人,然而,若非发自内心,您的眼中呈现的“不真”,马上会被识破;如果您不真正认同的,宁可不说半句,只以点头微笑,反而更为得体。
凡事总是“过犹不及”的,赞美也是如此。在交往谈话中,频频灌迷汤,当然令人感到肉麻;如果每次见到一个人,老盯着同一件事猛献殷勤,也会叫人受不了。
比如有一位女士,漂亮且聪明,而且嘴巴很甜。她的上司非常爱漂亮,又会搭配衣服,稍一动手,就变出很多看似一套套的新衣服。而那位甜嘴巴的女士,却成为了这位上司的苦恼。因为,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对方那种令人不舒服的赞美就涌入耳中,“哇噻!经理!又买了一套新衣服,对不对?颜色好漂亮喔!穿在您身上就是不一样。”隔天一见面,又来了:“看看看!又一套了,很贵喔?还有项链、耳环,也是新的吧?我就缺这个本事,不会像您如此会打扮。”不仅如此,她还当着客户“恭维”上司,说辞几乎都是:“在我们‘经理’英明的带领之下,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好多人都问我跟我们‘经理’多久了?其实也没多久啦,但是大人大度,肯教我嘛!对不对!”
上司终于被她的过分“恭维”及不诚的眼神弄烦了,只好告诉她,“不是你没看过的就是新衣服,我的衣服有的五六年了,只是保养得好,配来配去就不一样啦!你一嚷嚷,人家以为我多浪费,怎么天天买新衣,以后请别再说我的衣服啦!”而当上司得知这位甜姐儿在她面前说得甜如蜜,背后却对客户中伤自己时,一点也不惊奇,因为上司早从她的“过度恭维”中观出“玄机”了。
即使如此,通常情况下,沟通中恰当的赞美仍被公认为是一种“喜悦的分享”.
美国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沟通大师,他讲了一些他自己的经历:
我曾经在一次演进会前,悄声在一位令人“惊艳”的朋友听众耳边“呢喃”:“您这件鹅黄外套简直棒极了,您没看您刚走进来时,几百只眼睛瞪您的样子!”在整场演讲会中,我在台上看到她漾开的笑脸,像极了鹅黄的葵花。
有位男士的领带花色真是好看,在接受别人引介与他握手时,我告诉他:“您知道吗?我有一个嗜好。”“喔!”他瞪大了眼睛,“什么嗜好?”我的眼睛扫过他的领带,笑盈盈地说:“搜集领带!您身上这款,是我下次搜集的目标。”
一次餐会,碰到有位朋友穿着与我不久前购买的一模一样的套装,逮到机会,我赶快跑过去告诉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哪天我们可以同台演出了,怎么这么巧,我们就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买了一套跟你一模一样的衣服!真有默契,下回穿给你看!”那天,她乐不可支,因为我们品位相同。
可见,在沟通中,为了小心地保持双方的自尊心,我们必须时时运用赞美的沟通艺术。而好的赞美会令人开心、满足,而且对沟通双方印象深刻,可能还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我们不是因特殊目的而赞美,而是因见到美好的事物,与对方分享而真实赞赏,这种分享,已经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了,那么,这种有效的沟通不就是使自己成了最大的赢家吗?
社交箴言:
赞美别人不要言过其实,赞美的语言不仅要发自内心,而且要恰到好处。
美誉之辞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诚意在和人交往时,恰当地恭维人家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得好人缘,而且还可以使双方在心理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适当的赞美他人,常常会由此提高了他人的尊严,使自己和他人更有利于合作。
在当你想恭维一个人时,出言乱赞是不好的,一定要发自内心并表现出一种足以使对方认为“赞得对”的热诚,而且所赞的一定实事求是。否则,赞美就成了虚伪的阿谀奉承。
秦末汉初的叔孙通,就是个擅道此中的能手。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也就是二世皇帝元年,陈胜、吴广等人在楚地揭竿而起,开始反秦暴政的义举,二世皇帝接获消息后,便召集宫中大臣说:“听说楚地国界的守军叛乱,占领了薪县,接着又攻入陈郡。关于这事件,你们有何意见?”
虽然始皇已死,但人们对于三年前“焚书坑儒”的事件仍心有余悸,且二世皇帝为了宣示大秦帝国的国威,不断问罪群臣并滥杀无辜,因此,群臣对于皇帝的问话莫不异口同声说:“身为宫中大臣,连做梦都不该有背叛天子的念头,他们的行为,实是罪该万死,必须立刻派兵镇压。”
可是,皇帝一听有人想背叛他,便露出不悦的表情。叔孙通看了这种情形之后,说:“臣不认为陈胜、吴广有背叛的行为。今天下归秦,四海为一家,郡县间的城墙被拆除,兵器也被熔掉,举国之内,再也没有战争的迹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主在上,威令遍布全国,人民克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天下的人无不悦服皇上。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中,哪会有叛乱的事发生,那只不过是件单纯的盗贼案罢了,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相信不多久,地方官役定会把他们绳之于法。这种小事即蒙圣虑,臣等惶恐。”
皇帝听了这番话,频频点头,深表赞许,赏赐他二十匹绸缎和一套衣服并升他为博士。而那些认为是一场叛乱的大臣们,却均以口出不逊的罪名被交给司寇处理。
退朝之后,叔孙通的同僚们攻击他说:“你奉承阿谀的态度,也未免太过分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不过是刚逃出虎口罢了。“
虽然,叔孙通这样的做法不为人们所服,但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是逼于无奈,也是一种生存之道,不过,我们却不能够否认恭维的作用。
在平时生活中,不伤体面的事我们不妨迁就别人,但在问题的本质上,该拒绝就拒绝,该同意就同意。这在应酬学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事项。不然的话,如若是一味地附庸奉承,那么迟早我们在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中就会失去地位,成为”附庸外交“.
那么应该怎样去赞美人家呢?
首先我们应该顾及所处的场合,如有旁人在场,则应注意到他们的心理,以免他们产生难堪,误会了诚意。其次在措辞方面也要求掌握分寸,以免弄巧成拙。还有,恭维必须有针对性,语气一定要诚恳,点到即可。
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虚伪地赞扬他人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看到一位并不很漂亮的女孩,就不能赞美她太美丽,因为这样,会让她觉得是在故意戏弄她或是太虚伪了。这样所起的效果实在是太不理想。但是,我们不一定要赞她漂亮,可以改为赞她的头发、服饰等方面。再者,赞她温柔、有气质也是一样--或许,她还会觉得你这人了解她哩。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贝维尔就曾说过:”如果你想赞美一个人,而又找不到她有什么值得赞扬之处,那么,你大可赞美他的亲人或和他有关的一些事物。“这才是恰当赞美的交往艺术。
社交箴言:
适当地赞美他人,常常会由此提高了他人的尊严,使他人更愿意与自己合作。
赞美别人一定要讲究策略”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可见,被赞美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基本愿望。
赞美不是献媚。赞美的目的是帮助别人发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种成就感。这与献媚、溜须拍马貌似神离。献媚拍马、阿谀奉承之辈的拙劣表演,因言不由衷令人恶心,而赞美则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赞美与献媚的动机完全不同,献媚是为一己私利骗取他人的信任,而赞美则是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赞美看做是赠给别人的一缕阳光,把献媚看做是为他人设下的陷阱。稍微留心,我们应能识别出什么是真诚的赞美,什么是虚假的献媚。献媚行为有明显的功利性,献媚者往往比较势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讨好他人,而对那些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又常常冷漠无情。而接受献媚的人往往是爱慕虚荣的人,我们应该能想起那个流传甚广的”送出最后一顶帽子“的笑话,对于那些不慕虚名,有自知之明的人阿谀奉承毫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