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养老护理沟通技巧
20713400000002

第2章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沟通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换,也不是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我们首先要了解沟通的基本含义,然后进一步去学习在养老机构中如何与老年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谈到“取得沟通”或者“建立沟通”等。

“沟通”这个词被大家广泛地使用,但究竟什么是沟通?我们首先要了解其含义。

一、沟通的基本含义

所谓沟通,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来相互传达信息,相互之间表达意愿或交换意见。如果仅仅是传达了信息,但对方没有很好地理解或者没有反馈,这样的沟通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沟通是从信息接受方对信息进行了反馈才真正开始的。对于信息接受方,不仅仅只是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释,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次反馈给信息发送方,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沟通。

二、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作为信息接受者,除了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释,对信息进行把握或判断,然后,把自己要表达的信息进行组织,反馈给信息发送者。

什么是沟通

三、沟通其实是一种“分享”

正如前文所述,信息接受方要对信息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释,整理自己要反馈的信息,然后反馈给信息发送方。不仅如此,信息发送方也会同样地再一次反馈新的信息。如此这般,发送方和接受方不断地互换信息,反复进行交流,直到相互理解对方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或全部意思),双方把各自所拥有的信息、观点通过沟通进行分享,或为达成一致意见而努力,这才是沟通的本质。

初次见面的双方第一次进行沟通时,相互之间能够共享的信息其实是很少的。此时,沟通的目的就是要把相互之间能够共享的信息部分进一步扩大。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和生活。

因此,如何更好地和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就是语言。因此,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很多场合都是用语言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人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谈,或者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写下来,或者用手机短信、信件、电子邮件等来沟通,相互传达信息和观点。

虽然用语言进行沟通占据了沟通形式的绝大部分,但有时还不能完全表达交流双方要表达的信息和意思。因为有时仅仅用语言去表达,可能无法完全得到对方的理解,甚至还会产生误解。交谈时也同样,仅仅通过对方说的话进行信息判断并不全面或者并不真实,还要通过对方讲话时的表情和动作,进一步去判断和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或者去了解对方此时的心理活动。此外,沟通时还存在很多言语上肯定、态度上否定的情况。用手势(手语)、神态、眼神等方式进行表达的方式,这些沟通方式可以称作非语言方式的沟通。

非语言方式沟通作为语言沟通的一种补充一直被广泛使用,在养老机构中,对于我们日常照料的老年人,特别是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语言能够表达的意思,有时还不如用表情、手势更能让老年人了解和明白。因此,语气、表情、手势等在沟通上所起的作用,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点。

(1)语气、表情、手势等是对语言的一种强调或确认。

(2)语气、表情、手势等是对语言的一种补充。

(3)语气、表情、手势等有时可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

(4)语气、表情、手势等有时可以起到语言之外的表达效果。

语言方式的沟通和非语言方式的沟通

像电视节目、广告、通知等这样公开的沟通方式,是以大多数人为信息接受方,由信息发送方单方向地发出信息,而且接受方并不一定把信息反馈给发送方。但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沟通时,信息接受方收到信息后需要向发送方进行信息反馈,以完成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就是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发送方和接受方相互之间应该是一种双向关系,而且这种双向关系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认可和理解,是无法建立合作关系或者达成一致意见的。

所以,单方面的信息发送是无法建立沟通的。

沟通的双向关系

良好的沟通是需要沟通双方有对等的关系才能够建立的。所谓对等关系,就是抛开了上下级关系、能力大小差别、施与和被施与、命令与被命令等各种不对等的立场关系,只是相互之间作为平等的两个人相互交流、彼此互相认可的一种沟通关系。因此,在发出命令方和接受命令方、指示方和被指示方、提出要求一方和被要求一方这种立场不对等的关系条件下,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

另外,沟通双方会根据对方的态度(讲话方式、表情、动作等)判断下一步是否继续沟通。如果双方沟通关系不对等,也会和前述情况同样,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或者很难继续进行沟通。任何一方如果感受到了“以上视下”的目光,或者“自己始终被否定”的态度,甚至被呵斥、被命令时都会感到不愉快,在这种情形下也不会有心情真心进行回应。所以,沟通是双方有对等的地位关系时才能够建立的。

良好的沟通需要双方有对等的关系

在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从沟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上讲与普通人之间的沟通是相同的。要首先明确了解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两者之间的立场关系,因为立场关系会对沟通效果产生影响。

一定要注意: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不是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病人,养老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要帮助老年人过上体面尊严、充满活力的晚年生活。

什么叫作生活?如同“生活”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字面意思:生存和活力。如果没有活力,就不能称之为生活,护理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帮助老年人恢复生活的活力。

所以,仅仅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不便,任何事情都替老年人做完,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完全科学。首先,护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哪些事情老年人确实无法自己完成。其次,鼓励老年人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部分,确实无法做到时护理人员再进行帮助。如果护理人员任何事情都替老年人做好,看起来很亲切、也很体贴,似乎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了,结果却造成了老年人身体功能继续降低,原本完全可以自理的事情,也将变得不能自理。

所以,如果我们理解错了养老护理工作的重点,就会和体面尊严、充满活力的工作目标大相径庭。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在盲目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之前,首先要考虑:我们该怎样帮助老年人自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自理?

养老护理工作中的沟通

即使老年人年事已高,或者存在各种身体障碍,护理人员也要鼓励、激发老年人产生“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激发出老年人自身的活力去生活。让老年人产生“我要自己去做”的想法和意愿,这才是养老护理工作的真正目的。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帮助老年人产生自己去做的想法和勇气,逐渐靠近自理的目标。

另外,过度包办的护理方法,会造成老年人在心理上开始认为“我老了,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事都需要别人替我做”的消极想法。这样的想法如果长时间持续,老年人首先从精神上就已经“瘫痪”,紧接着身体也会瘫痪,也就是说,这样的护理工作思路只会夺去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和活力。

养老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老年人过上体面尊严、充满活力的生活。因此,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能够让老年人产生生活积极性、激发出生活活力的沟通方法。

在养老机构中经常提到“我们一定要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这句话需要进一步理解:不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就可以了,所谓需要应该理解为“对这位老年人来讲,什么才是最必需的”。那么,为了让老年人过上充满活力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

护理人员要想办法让老年人产生“我想要自主、自理地去生活”这样的想法和意愿,进而产生“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这样才是真正地帮助老年人。

目前,在国内的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和老年人都是以护理方和接受护理方的身份来建立双方关系的。这种关系从沟通层面来讲,容易形成护理方单方面对被护理方进行指示、命令的立场关系。此外,一些养老机构只注重从老年人的个人信息登记去判断他们的情况,却不重视和老年人的日常沟通,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平时难于沟通或不愿沟通,这都会给双方的沟通造成很大障碍。

怎样沟通才能激发老年人生活的积极性

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首先要把接受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去看待。同时,也要努力创造让老年人了解护理人员的机会。

护理人员在和老年人沟通时,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反馈,并且要接受、认可老年人的反馈。同时,要用心不断地改进沟通方式,建立起双向、对等的沟通关系,以期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一、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沟通时的地位关系,不能只是简单的“我=提供照顾的人,你=接受照顾的人”

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沟通同样要建立在双方对等的关系上,养老机构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生活场所,也是一个需要构建人际关系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机构也可以说是老年人和护理方的工作人员所构成的一个团体,老年人和护理人员作为构成这个团体的个人,相互之间的地位关系应该是对等的。可是,由于“提供照顾”和“接受照顾”这样的分工关系,会让护理方经常忘记和老年人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对等的立场关系。

良好的沟通是在相互认可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的,只有在相互对等的沟通关系基础上,沟通双方才能够相互认同、相互理解,所以,养老机构的护理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这一点。

养老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方式

二、养老护理工作中的沟通,都是从双方作为独立个人相互认同开始建立的沟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双方能够共有的部分。

养老护理工作现场的沟通,除了要明确双方立场关系之外,还存在护理人员和老年人之间有较大年龄差异这一特点,另外还有,双方生活的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价值观等都存在很多差异。而且双方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所以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能够共有的部分其实是很少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扩大这些共有的部分,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加深对老年人的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赖。

三、收集信息对进一步加深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养老机构中,护理方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老年人各方面的信息,这对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为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认真听取老年人的诉求和愿望,还要通过进一步沟通去获得老年人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再准确地判断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这种沟通与家人或朋友之间的沟通不同,是立足于如何做好护理工作的沟通。护理人员和老年人交谈时,其实都含有大量重要的信息,护理人员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必须掌握的能力。

四、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很重要

和老年人谈话时,护理人员的表情和态度,会对老年人下一步的反馈产生影响。有时还需要用手势(手语)、姿态、眼神等沟通方式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沟通,这些沟通方式都可以称为非语言的沟通。非语言的沟通是对语言沟通的一种补充,特别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进行非语言的沟通时,如果发现老年人虽不能用语言表达,但开始变得高兴,或者点头认可,就表明这种沟通方式起到了一定效果。

专栏梅拉比安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做了一项实验:当人们接收到相互矛盾的信息时,人的视觉、听觉、语言中,哪一项会最优先接受信息?当无法立即确认信息时,是否会根据对方的感情和态度进行判断?

梅拉比安认为,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是由语言、声音(听觉)、身体语言(视觉)三个要素组成的,在传达信息时,这些要素所占的比例为:语言占7%,听觉占38%,视觉占55%。也就是说,对于这三个沟通要素,当接收到矛盾的信息不知该如何判断时,信息接受方就会加大从信息发送方的表情、肢体语言、态度、声调、口吻等进行判断的概率。

此外,梅拉比安法则还主张:在信息传达方面,不是要决定哪一项最优先,而是主张三个沟通要素要相辅相成,共同来建立最有效的沟通。要想向对方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谈话内容具体化,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合适的谈话方式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非语言的沟通,将会使沟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