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气决定财气
20701700000022

第22章 低调做人,该“方”则“方”,该“圆”则“圆”(4)

西汉时期,匈奴的首领冒顿权势不稳,处于弱势。邻国的东胡不断对其挑衅,企图找借口灭掉匈奴。

冒顿有匹千里马,它日行千里,全身没有一根杂毛,亮如黑绸缎,被视为国宝。东胡知道后便向匈奴索要,如果不答应,则给了他们攻打匈奴的理由,所以冒顿决定忍痛把宝马拱手送给东胡。

东胡轻易地得到了千里马,便更加狂妄。听说冒顿的妻子很漂亮,东胡国王便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匈奴的大臣一听此话,欲与东胡决一死战。但是东胡比匈奴强大,一日发生战争,则会连累诸多百姓,于是冒顿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国王。

冒顿表面上对东胡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在壮大实力,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

东胡国王得到千里马和美女后得意至极,又第三次向匈奴索要千里的土地。但此时的匈奴已是实力雄厚、兵精粮足,老百姓安居乐业,远远超过了东胡。于是当东胡使臣来后,冒顿便一改往日的低声下气,他拍案而起,怒吼道:“我国土地,岂可割予他人!东胡国王霸我王后,索我土地,实乃欺人太甚!我们现在要灭掉东胡,以雪国耻!”最后他亲自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在面对耻辱和困境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三思而后行,不要因鲁莽而意气用事。要像匈奴国王冒顿一样能屈能伸,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发动无谓的斗争,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得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

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能屈能伸的伟人,卧薪尝胆的勾践,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是因为他们能屈能伸,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耻辱和痛苦。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关键的时候能屈能伸,等待最好的时机,从而保全了自己。这说明了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充分把握事情的分寸,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

当然,这一个“忍”字并非委曲求全,而是在保存实力,等待事情的转机。因为人若太刚强,遇事就会冲动、不顾后果,最后容易受挫;人若太脆弱,遇事就易优柔寡断,最后错失良机。所以只有能刚能柔,屈伸有度,才能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脱身,这实为一种反退为进的策略。

王硕在英国读完计算机博士后回国找工作,虽有着博士文凭,但小公司不敢要,大公司又怕留不住,他去了很多公司应聘都未果。最后王硕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明,放低姿态去求职。

正好,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程序输入员,这对于王硕来说可是太简单了,但是他仍一丝不苟,细致认真地干着。没过多久,经理便发现这个新来的程序输入员不一般,他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王硕便笑着掏出了学士证书。经理二话没说,给他换了一个对口的岗位。

又过了几个月,经理发现王硕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帮助,这时王硕又亮出了硕士学位证书,经理看了后又提拔了他。王硕在新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经理觉得不可思议,便把他推荐给了董事长,这时候王硕才拿出自己的博士证书,董事长毫无疑问地重用了他。凭借着能刚能柔的态度和辛勤努力,王硕终于取得了胜利。

王硕的成功还在于他的屈伸有度,做人做事就要像王硕一样,因为低姿态只是一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和长久的事业。人有时候与机遇往往就差一步之遥,若是能忍受一时的困境,便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屈和伸其实就是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跑步一样,俯身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一跃而起,达到最快的目标。

能屈能伸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表现,若达到了刚柔并济的境地,那么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境和挫折都能解决,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从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论调:坚守原则、奋斗到底,你最终一定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并不是绝对的,坚守固然没有错,但如果不懂得拐弯,那就是傻。但现实生活中偏偏有那么一些人,撞到南墙也不知回头,看见大海也不知退步,还一头扎进去。这种人我们只能姑且称之为愚昧。到达成功的最优方法是: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8见好就收,凡事留有回旋余地

见好就收,凡事留一丝回旋的余地这是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意思是说为人处世的尺度要把握好,凡事不可做绝,给彼此都留有一丝余地。不管做什么都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可太过。若苦苦相逼,把一件事或一个人逼到了悬崖边,那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凡事不做绝了,留一丝回旋的余地,在未知的道路上将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编辑在进行版式设计时要留白;印刷书籍也要留相应的空白。这空白不仅是给自己留余地,同时也是给读者一丝遐想的空间。我们给别人留下空间,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了一丝退路,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成功。

《坠入地狱》是英国当代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的作品,当时,安尼什就凭借这一雕塑一举成名。

有一天,英国一名记者采访了安尼什·卡普尔。这位记者也是一个雕塑爱好者,在聊了一阵后,他向安尼什·卡普尔请教怎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安尼什·卡普尔说笑着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诀,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讲,要当好一名雕塑家,要塑造出一个好作品,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二就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对这个答案感到很迷惑,于是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而且鼻子大眼睛小的话,那雕出的人像岂不会很难看吗?”

安尼什大笑起来,解释道:“因为鼻子大眼睛小,才会有修改的余地啊!如果鼻子大了,就可以往小里修改;如果眼睛小了,则可以雕刻得大一点。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把鼻子雕小了,便无法再加大;而眼睛如果雕大了,要想再改小可就太难了。”

记者笑了笑,顿时明白了留有余地的智慧。

其实仔细想想,安尼什留有一丝余地的智慧,在做人做事上也可以有很好的体现。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丝回旋的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这既是一种美德、智慧,也是一份情怀。

俗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难愁瘠薄难厚加。”做衣服要如此,见好就收,留一丝余地,做人做事亦如此。留有余地虽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能决定成败。一个老练的雕艺人,都会在进行创作时,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内、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留有余地。

其实见好就收,凡事留一丝余地,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做人处世中很关键的一个策略,也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思想升华。余地和后路每个人都有,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留出来。这一条后路,既是一种保全自我的策略,也是一次再生的机会。

总的来说,不论是说话还是办事我们都要拿捏好分寸,见好就收。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这样自己以后才不至于行至绝处。

在一个深夜,科朗先生加班回来。突然看见自己门口有一个人在东张西望,另一个在撬门锁。科朗先生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报警电话,就在这两个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科朗先生发现他们都还只是孩子,其中小的一个仅有10岁。

经过法院审判,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但是科朗先生于心不忍,觉得这事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向法官求情道:“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惩罚吧!”

经过科朗先生的再三求情,陪审团最终通过了请求。科朗先生把他们带回自己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友好地对待他们。不仅教他们学习,还和他们一起吃饭劳动,讲做人的道理。半年后,两个孩子不仅身体强健了,还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他们已经不愿离开科朗先生了。科朗先生说:“你们还年轻,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很多年后,两个孩子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而且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赶来与科朗先生聚在一起。

科朗先生本可送他们去监狱接受惩罚,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凡事不可做绝,见好就收,留一丝余地比较好。于是科朗先生在解救了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相反,如果科朗先生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孩子送进监狱,那么半年后他们出来还是小偷,说不定还会向科朗先生报复。做事不留余地,那么以后遭灾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人在社会上,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就像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一样,留一丝回旋的余地,才会有足够的弹性空间。见好就收,这是一颗潜在的种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开花、结果,最终让大家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