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脱稿讲话 即兴发言
20690200000012

第12章 人靠衣裳马靠鞍——用修辞为你的讲话“乔装打扮”(2)

对比——让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讲话,这件事简单吗?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讲话,稀松平常,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大家每天都在讲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话讲好,这又证明了讲话的不简单。

为了让自己的脱稿讲话更具感染力,我们可以采用对比修辞手法。所谓对比修辞手法,即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鲁迅将战士和苍蝇对比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毛泽东将成功和失败对比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其中都运用了对比修辞。

由此可见,对比修辞手法可以让讲话内容更加冲击十足、曲折丰富,尤其是更加接地气。不接地气的语言,怎么可能打动听众呢?所以,要想真正打动人心,就要借助对比修辞手法,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说到这里,还有一则关于扁鹊的故事。其大概意思如下: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说他大哥的艺术最高,接下来是他二哥,最末的才是他自己。魏文王感到疑惑,就问扁鹊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给人看病,都是在病还没发作之前就帮人治好了,一般的人都不知道他在无形中铲除了病因,因而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自己家人知道;我的二哥给人看病,是在病很轻微的时候就治好了,因此名气也就周围乡里人知道;而我呢,所治的病都是已经很严重的,因此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也传遍国家。”

这则故事中,扁鹊通过三个人的巧妙对比,让医术高超的大哥凸显出来,同时也说明世人的愚蠢和无知。这就是对比的力量,就像京剧脸谱一样对比鲜明,让人一望便知。

关于美与丑的对比,《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美之后,也自然而然的知道什么是丑了。因而,在脱稿讲话中,要想让自己的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运用对比的确是个很好的法子。这往往比你堆砌一大堆的华丽辞藻管用的多,更比你呆板念稿子更有力量。

关于对比修辞的巧妙运用,我国流传了不少鲜活的事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纪晓岚就很善于使用对比技巧。

有一天,乾隆问纪晓岚忠和孝是什么。纪晓岚答道:“忠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孝,就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合起来就是忠孝。”

谁知,高明的乾隆皇帝立马“将”纪晓岚的“军”道:“朕现在就赐你一死。”纪晓岚叩头谢恩后出去寻死。半柱香的功夫过去了,纪晓岚却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活着回来了,满心欢喜,但又故作严肃地训话道:“大胆纪晓岚,朕赐你一死,你竟敢不死?”这时,纪晓岚立马跪在地上,然后向乾隆解释道:“皇上,臣罪该万死。臣遵从皇上的谕旨去死,但正当我准备跳河自杀时,屈原却突然从河里跑出来。他怒气冲冲地向我喊道‘纪晓岚,你这个混蛋家伙,我当年跳江,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但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听屈原这么说,这不我就又回来了!”

乾隆听纪晓岚这么说,默然无语。此时,如果真的让纪晓岚去死,说明自己也像楚怀王一样昏庸。于是只好自我解嘲道:“好一个铜齿铁牙纪晓岚,竟然把朕给绕进去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有时候,很多人被皇上赐死,并不是因为犯了滔天大罪,也可能只是因为一句玩笑话而已。这正如上文中的乾隆皇帝和纪晓岚,起初只是在讨论忠和孝的话题,但在话赶话的情况下,却把纪晓岚推到了死亡的浪尖上。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真的就一命呜呼了。而能言善辩的纪晓岚,却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赞美乾隆,不但令乾隆龙颜大悦,而且为自己的“不死”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对比”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具有一种起死回生、柳暗花明的魅力。那么,在脱稿讲话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呢?以下策略可以参考:

第一,要懂得辩证法。万事万物都有对应的事物。比如天和地相对,太阳和月亮相对,男人和女人相对。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由此可见,这些相对事物之间存在统一的内在联系。正如毛主席所说:“辩证法的核心就是对立统一。”如果我们在脱稿讲话中明白这一道理,就会使用对比手法。

第二,培养逆向思维习惯。对比修辞运用最关键的一点是从反面入手,而这就需要逆向思维策略。群众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你能够逆向思维,跳出从众思维误区,就能找到丰富的讲话引爆点。为了培养逆向思维习惯,建议背诵古代启蒙经典《声律启蒙》,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学到对比、对偶、对仗的语言艺术。

第三,巧用俗语、歇后语、俏皮话、网络语录等语言进行对比。现在流行一句话:“高手在民间。”确实如此,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中也隐藏了对比手法。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生时何需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等等。这些对比鲜明有趣的句子,在脱稿讲话时巧妙穿插,可以为你的演讲增光不少。当然,这需要你平时就注意多加搜集、积累。

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在传统经典著作《诗经》中的《关雎》篇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用雎鸠鸟的状态来比喻年轻人的恋爱行为,这样的比喻既浪漫又美好,所以千古传诵。由此可见,在脱稿讲话中使用比喻,能够表达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什么是比喻?即在说明某一事物时,不直接说,而是通过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这就是比喻。比喻又称打比方,在脱稿讲话中,如果能够运用打比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说明某个道理,则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有助于听众对讲话主题的深入理解。

美国伟大的演说家拉尔夫·佩里特就是一个善于运用比喻来进行演讲的人。在他还未成名时,曾经以《挫折大学》为主题进行一场演讲。为吸引听众听完自己将近四个小时的演讲,他着实在开场白上下了一番功夫。面对无数听众,他是这样开始自己的演讲的: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演讲!作为演讲者,我不希望大家坐在这里看我如何表演,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用心倾听我在讲什么。在这里,我只是一辆送货的车子。在货车到达你们的家中时,相信大家感兴趣的并不是货车的外表,而是货车里装的各种商品。

在送货的过程中,虽然有时货车是一辆破车,但里面却装满了不错的商品。所以,在这次演讲中,请大家不要过度关注我这辆货车的外观,更不要过分地在意它的破烂不堪,也不要过分在意它的嘎吱作响,更不要过分地在意商品的包装与捆扎如何,而要走进车里,去看看商品吧!我相信,这些商品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在这场讲话开场白中,拉尔夫·佩里特心理清楚自己的知名度并不大,无法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听众。为解决这样一难题,拉尔夫·佩里特在演讲一开始,就巧妙地利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喻成一辆外表破旧不堪但里面却装满优质商品的货车。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听众,在听演讲时,要像平时购买商品一样,不要只看外表,而要注重商品的质量。

可以说,正是借助这一比喻手法,拉尔夫·佩里既向听众传达了自己“虽不是什么名人,但演讲却值得一听”的信息,同时也避免了直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另外,拉尔夫·佩里特“走进车里去看看商品吧!”这句话,更是生动、形象,用一种提醒的方式激发了听众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由此可见,脱稿讲话中,用好比喻修辞,将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化平淡为神奇;从而增强了讲话者语言的表达效果。所以,脱稿讲话者要想一鸣惊人,就一定要在比喻修辞上下功夫,从而使自己的比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比喻要贴切。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决不能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硬是放在一起进行比喻。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到生动、形象的描述效果,反而会给听众留下一种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坏印象。著名诗人北岛有首标题为“生活”的诗,内容只一个字“网”。可不是吗?错综复杂的生活确实很像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仇恨之网;互助之网、破坏之网;善良之网、罪恶之网;幸福之网、痛苦之网……各种各样的网密密麻麻、相互交织,就这样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活图景。这个比喻可谓创意奇特、精辟贴切。

第二,比喻要通俗。即在进行比喻时,选择的喻体一定要浅显、具体、具有大众性,保证大部分听众都了解这一事物。反之,讲话者选择的喻体听众很陌生,就很难达到通俗、生动、形象的比喻效果。著名作家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形容三仙姑:“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好一句“驴粪蛋上下了霜”,真是通俗而不粗俗,活灵活现的样子立即跃然纸上。

第三,比喻要具有形、神性。即用来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不仅在外表上具有共同点,而且其内在本质或神态上也具有某种相似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形象、生动的比喻效果。《轮椅上的霍金》中这样评论霍金:“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霍金阅读和蚕吃桑叶之间存在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联系,这个比喻可谓神妙之极。

第四,比喻要具有相近性。即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必须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事物,但在某些方面又具有极其相似的特性。如果本体和喻体属于相同的事物,这将失去了比喻修辞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如果两种事物之间不具有相似或相近性,其两者之间就失去了可比性,同样也无法进行比喻。例如,《红楼梦》中这样描写林黛玉:“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曹雪芹将林黛玉和娇花、弱柳作比喻,不仅道出了林黛玉的美丽,而且还暗示她多愁多病的性格,相近度不仅局限于外在,而且在内在上也十分相通,功力实在非常人可比。也由此可见,比喻是多么有趣。如果语言中没有了比喻,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单调、枯燥。

借代——以简代繁,富有内涵

借代,即指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其中,用来代替的叫做“借体”,被代替的叫做“本体”。脱稿讲话中,如果讲话者善用借代修辞,不仅可以使讲话内容听起来幽默、风趣,而且能够巧妙化解各种尴尬局面。

有一次,著名作家冯骥才到美国访问。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去看他。在他们谈兴正浓时,冯骥才突然发现朋友的儿子竟穿着鞋子爬上了他的床,并站在雪白的床单上拼命蹦跳,但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发现这一幕。冯骥才不忍心床单被孩子如此糟蹋,可如果直截了当地将孩子撵下来,势必会造成朋友间的尴尬局面,而且会显得自己太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