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前的那些准备工作即便是小礼物,也能暖人心在饭局中,可以为他人准备一份小礼物。这样的纪念品会让人感觉主人非常贴心,非常有心,而且每次看到纪念品都会想起这次相聚。即使礼物再轻,也能够达到以物传情的效果,于无声之间寄情言意。
人际交往之中,任何来往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我们只有明确赠送礼物的目的,遵循赠送礼物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发挥礼物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通常来说,参加饭局的人向主人赠送礼物时,应在见面之初就把礼物赠予对方;而主人接待客人时,则应该在对方告辞之前赠送礼物,如果方便的话,送到客人下榻的酒店也可以。
礼物的选择也很有讲究,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礼物送得好会事半功倍,而送得不好,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通常而言,礼物不在贵贱,能够投其所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馈赠亲友、客户时选择礼品最好选那些巧妙一些、具有特定的意义的礼品,例如精致或精巧的小物件,或者当地的特产。
念研究生的小莲觉得导师对自己很好,于是想在中秋节的时候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同学们通常给导师送花、送月饼。小莲觉得太过平常,她看到导师经常忙工作,休息时只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睡,每次都是垫着衣服,连个枕头都没有,就抱着一个枕头给导师送到了办公室。后来,学院里传起了一些小莲与导师的闲言碎语,小莲觉得很纳闷,仔细打听了一下,竟然发现是自己抱着个枕头去导师的办公室引起了旁人的误会。
饭局前的那些准备工作可见所送之礼要小巧一些,以便随身携带。如果礼物太显眼、不易搬运,送时还要兴师动众,弄得四邻皆知,反会让收礼的人非常尴尬。同样的,礼物也不宜太多,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在赠送小礼物的时候,我们也要充分了解对方是否有什么禁忌,以免触了霉头。
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凡是有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宜双不宜单。中国人也忌讳“4”
这个数字,因为与“死”谐音,不太吉利,送礼的时候也最好避开。另外,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是中国的丧事大都是用白色,因此对白色也比较忌讳,有些礼物就不宜选择白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凶灾之色。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祥和、欢乐的象征,有喜事的时候可以送人红色的小礼物。此外,中国人还常常讲究不能给老人送“钟”,不能给夫妻或情人送“梨”。
对港台同胞,我们要注意一些不同的忌讳。比如港台办丧事后都是以毛巾送吊丧者,因此非丧事一律不能送毛巾;他们也认为以剪、刀相送会使对方有受到威胁之感;甜果因为是祭祖拜神时的专用之物,因此也不宜送人。台湾俗有“送扇无相见”的说法,送他们扇子自然也不太合适。
与外国友人交往,也应注意他们的风俗习惯。通常情况下,应在双方关系确立后才互赠礼物。赠送的礼物应该恰如其分,不可过于贵重。如果是要登门拜访他人,前一天应送去鲜花,以便主人把花布置好,并且花要送单数,同时附上一张手写的卡片。
通常来说,花是人际交往中一个不错的礼物选择。但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需要有不同的考虑。在中国,喜庆活动中送花要送双数,意即“好事成双”。在丧葬仪式上送花则要送单数,以免“祸不单行”。在西方国家,送人的鲜花则必须是单数。
有些数字,由于读音或其他原因,在送花时也是忌讳出现的,例如“13”。
如果送给外国人鲜花,给中年人就不要送小朵,因为小朵表示他们不够成熟。
同理,也不要给年轻人送大朵的鲜花。
另外,对于花的种类和颜色的选择也有不同的禁忌。不能送日本人莲花,因为他们认为莲花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不能送拉丁美洲人或欧洲国家的人菊花,因为当地的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法国人也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对于英国人和加拿大人来说,百合象征着死亡,因此绝对不能赠送他们百合花;如果不是情侣关系,不要送德国或瑞士女性红玫瑰,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使她们误会;另外,德国人将郁金香看作“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可是代表绝交之意。
掌握了选择礼物的方法以及赠送礼物的禁忌,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样一来,饭局虽散,交情却不会散。可见,要让他人在饭局散了之后,依然记着你的深情厚谊,那么,送客人礼物的时候就一定要做足工夫,尽显诚意。
懂得菜式出处典故,莫让无知引出笑话饭局中的吃喝只是个载体,要想吃出品位、档次与格调来,除了菜的味道要好,更重要的还是掌握菜式的出处和典故。懂得菜式的典故,不只可以彰显点菜人的文化品位,还可以由此引出下酒的话题,席间不至于因无话可说而显得尴尬,也不至于因直奔主题而显得唐突。如果不懂得菜式的出处典故,则可能会闹出笑话来。
某次,小梁请办公室主任以及其他同事在一家川菜馆吃饭。点菜的时候,同事小洪点了一道开水白菜,小梁马上打趣道:“不要这样啊,哥们儿请客你给点儿面子,怎么点这么寒碜的一道菜?”众人听见小梁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主任也觉得小梁这么说显得太无知了。
小洪解释道:“开水白菜可不寒碜,这是一道四川传统名菜。相传是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里创制的。后来黄敬临将开水白菜这道菜的做法带回四川,广为流传。几十年前,川菜大师罗国荣被调到北京酒店里掌厨,又将开水白菜的做法带回北京,一下子就成为北京饭店高档筵席上的一味佳肴。开水白菜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例如汤汁部分的讲究:汤味要浓,色却要清如开水一般。菜品乍看好像只是清水泡白菜,一点儿油花也不见,但吃在嘴里却清香爽口,鲜美非常。”
小洪的这一番解释让小梁羞红了脸,自叹见识短浅,一桌人也都对小洪非常钦佩。
可想而知,小梁回去之后,一定会主动了解各种菜式的典故,以免再闹出这样的笑话。也许你还没遇到过这样的窘况,但是提前做功课才能有备无患。何不事先多了解一些菜式的典故,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呢?
饭局前的那些准备工作有些菜式,听它的名字很难确定里面到底是什么材料,做出来是个什么味道。
如果没尝过这样的菜,最好事先作个了解。例如佛跳墙、鼎湖上素、八仙过海闹罗汉以及一卵孵双凤等菜品。
佛跳墙是一道福建名菜,如今已成为闽菜中排名第一位的传统名菜。佛跳墙是以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佛跳墙的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绕舌。
关于佛跳墙有这样一个典故,据说清朝时期,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布政使周莲吃饭,桌上有一道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的菜,极为可口,周莲十分爱吃,便命令官府的厨子郑春发学习仿制。郑春发登门学成后,又作了一些改进,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后来郑春发辞去公职,开创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一打开坛盖,浓浓的香气夺坛而出,众人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
后来,此菜遂由众人公议改名为“佛跳墙”。
鼎湖上素是用香菇、草菇、银耳、榆耳、桂花耳、竹荪、鲜莲子、白菌、绿豆芽、笋等食材,蒸、焯、炒、煨而成。特点是色彩典雅,层次分明,鲜嫩滑爽,清香适口。
据说在今广州西门口中山六路的西园酒家,敬奉佛院的名菜是十八罗汉斋。
有一次,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庆云大师来广州六榕寺,到西园酒家吃罗汉斋,觉得罗汉斋虽然是由竹荪、发菜、冬菇、草菇、蘑菇、榆耳、银耳、桂花耳、黄耳、湘莲子、佛手果、炸面筋、笋肉、银针、菜心等主料烹制而成,但滋味欠佳,所以他用与上述相似的材料,亲自改进了一些烹制细节,从而做出了这道被西园厨师们所采纳的新菜—鼎湖上素。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鸡、芦笋、火腿等十几种原料为主做成,以鸡作为“罗汉”,其中八种主料为“八仙”,故名为“八仙过海闹罗汉”。古代,此菜一上席随即开锣唱戏,众人一面品尝美味,一面听戏,十分热闹。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时的首位名菜。从汉初至清末,历代许多皇帝都亲临曲阜孔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过7次,至于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人数更众。因此,孔府设宴招待十分频繁,宴席也越做越好,直至四海闻名,“八仙过海闹罗汉”便是孔府名菜之一。
一卵孵双凤又名“西瓜鸡”,同样是孔府名厨首创。这道菜是用西瓜和雏鸡加干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口味清鲜,营养丰富,颇有特色。
传言孔令贻品尝后极为赞赏,便问厨师此菜何名。厨师答西瓜鸡,孔令贻认为该菜制法别致,滋味鲜美,但名称不雅,就将此菜更名为一卵孵双凤,即以西瓜为卵,两鸡为凤。从此该菜便成为孔府菜中的上品。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上述所举不过是菜式典故中的九牛一毛。了解各式菜肴的出处和典故,就能够在点菜的时候一展自己的见识,让他人眼前一亮,对你刮目相看。
前往朝拜者人数更众。因此,孔府设宴招待十分频繁,宴席也越做越好,直至四海闻名,“八仙过海闹罗汉”便是孔府名菜之一。
一卵孵双凤又名“西瓜鸡”,同样是孔府名厨首创。这道菜是用西瓜和雏鸡加干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口味清鲜,营养丰富,颇有特色。
传言孔令贻品尝后极为赞赏,便问厨师此菜何名。厨师答西瓜鸡,孔令贻认为该菜制法别致,滋味鲜美,但名称不雅,就将此菜更名为一卵孵双凤,即以西瓜为卵,两鸡为凤。从此该菜便成为孔府菜中的上品。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上述所举不过是菜式典故中的九牛一毛。了解各式菜肴的出处和典故,就能够在点菜的时候一展自己的见识,让他人眼前一亮,对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