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国帝王
20681900000436

第436章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

依照眼下唐军的军队配置,一军之中必有步卒与骑兵,一军尽是步卒与马军单一兵种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在此基础上,百战军则将骑兵数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以指挥为单位,配置在各军当中。在百战军本部一营六个指挥三千将士中,必有一到两个指挥的马军,即便是以全步卒标榜的孟平所部,也并非没有战马的。

单一兵种即便是再强大,也容易被争对,不足以应付战场上所有情况,马军与步军的结合作战,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军队战力。所以哪怕是只有百人规模的小军镇,也会配置一定数量的马军。

百战军马军的寻常配置是长槊一柄、横刀一柄、劲弩一支、箭囊两只,着柳叶甲,戴面兜,配圆盾。马军各部精锐,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战马裹甲,比例在十中出一,这与孟平所部配置横冲都的原因类似,都是作为各部尖刀使用,每当冲阵时,这部分马军必定冲锋在最前。

正州城外的契丹军,不乏装备精良之部,然而无论契丹国这些年如何如日中天,也还在上升之势中,许多固有瓶颈还没有打破,缺铁就是其中最为紧要的一项。耶律阿保机执意攻打渤海国,原本就有看中渤海国铁矿的意思。眼前的契丹军,仍旧没有人人披甲,虽说这有兵种区别的原因--弓箭手就很少披甲或者仅披布甲,而披甲将士中,大半为皮甲,着铁甲者不过十之三四--这些就是契丹军中真正的精锐了。而能与柳叶甲相提并论的铁甲,就更少。

在李从璟率军与契丹征战的这些年,对契丹军备他没少研究,也曾扪心自问,这样的军备,与当世中原军队相差颇大,日后他们又何以能灭后唐、后晋,荼毒中原?个中原因,应该还是在二十年后,契丹经过长时间励精图治,已经有了足够的铁,军备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则是中原连年累战,资源消耗过快,产出不足,没有时间休养生息,自身军备水平下降了。

这些都是后话,可以不用赘言,然而就眼下来说,契丹军备与中原军队装备却是相差颇大,而李从璟也不会让契丹再有机会蓄积国力,在此消彼长之后侵略中原。

而李从璟在卢龙的励精图治,则让幽州军的军备较之寻常镇军又要精良一些,得益于灭梁之战和北上之后数次大战的不菲缴获,这才让幽州军冲阵之卒,人人皆铁甲利刃。而其中的核心力量,比如说君子都和个别精锐马军,可是人人额外负短矛、带强弓的。

夜幕中奔战出的百战军,现出身形后,即可见其气势犹如山洪暴发,然其队列却如离弦之箭,强劲有力。百战精骑一马当先,风卷尘土,其部分成数股,从不同方位、对应不同辕门,突向契丹军营,马蹄声如滚雷。三千精骑身后,万七将士从黑夜里跳出来,阵型严密,蚁聚成浪,潮起撼山。

契丹军营警-号骤然四起,营中无数将士的身影,陆续而杂乱的从营帐里涌出,惊慌张望,在各自十夫长、百夫长喝令下列队,人皆不知所措。“敌袭”的声音此起彼伏,嘶哑惊惶,角楼上的军士不停发出信号,零星骑兵从营中奔过,马蹄声杂乱无章。

战士向十夫长问询,十夫长向百夫长问询,百夫长向千夫长问询,到处都是军士焦急奔走的身影。营地里马嘶声如蛙鸣,辕门、营门近处营帐里的军士,急忙奔向辕门、营墙布防,许多军士一面穿甲、提刀,一面去牵马、拿盾,布置拒马、路障,妄图迅速建立起防线。整个军营的杂乱,由辕门处起,风过麦田一般,一浪浪向中军营地蔓延,不多时半个营地就沸腾起来。

到得这时,百战军精骑已经突至各处辕门外,面对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他们速度不减,整个队列滑过一道弧线席卷过来,前部百余将士取下背后的投枪,掷向辕门、营墙上的契丹战士,风起云扬。

枪如鬼影,闪电般飞来,将辕门、角楼笼罩其中,枪头锋利,穿过契丹将士身体,穿透栅栏,一个个契丹战士从角楼、辕门上掉下来,落在地上轰然作响,溅起一阵灰尘,或再无声息,或痛苦挣扎,或僵硬抽搐。

紧随其后的百战军精骑,纷纷举起劲弩,对准面前的敌军将士,扣动扳机,刹那间箭矢成幕,雨帘一般将辕门、角楼、营墙内外的契丹战士裹挟的没有死角,噗噗的沉闷声响中,惨叫声如同惊弓之鸟。

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被一击即溃,仓皇的契丹战士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应对,就被“大雨”倾倒,成片倒下。

精骑如洪流,汹涌进辕门,他们黑盔黑甲,长槊骏马。

条条血路,在他们脚下初铸。

身先士卒的李从璟人高马壮,他提缰挺槊,明光铠在火光中明灭,将其衬托得婉如神明。他奋躯冲杀,长槊挥舞,血雾在他沉静的眸子里一蓬蓬喷洒,一个接一个契丹战士在他身旁惨嚎丧命。他脚步如磐石,带着身后近卫精骑,开山劈路。

精骑开道,一往无前,步卒在后,杀人放火。

渤海军紧跟在百战军身后,随其拼杀。

营外的铁甲浪潮,已经安全拍打在契丹营墙上,骑兵不能突入的辕门,则由步卒跟上,填充陷马坑、壕沟,随即众将士涌入营地中,又向营地中间推去。

破阵袭营,战法百战军早已烂熟于胸,精骑笔直向前,力求在敌军形成有效防御、抵抗前,将攻陷区尽量扩大,而步卒将士则在攻陷区内往来纵横,以滚刀阵将此区域中之顽敌,一一砍杀,不留一个活口。待敌营乱势大成,则驱敌溃退,形成倒卷珠帘之势,让敌军再无一战之力。

当世军营之布置,与军阵布置之意同,无不大营包小营,小营成大营,环环相扣,营地与营地之间又有空隙、防御,以形成缓冲地带,应对敌军攻营。百战军先期以精骑破营,是为攻入契丹大营,而后连破数座千人小营,仗着出其不意、骤然发力,契丹应对不及,可谓势不可挡。

待其破营有五六座,契丹军慌乱之态稍解,开始形成有效防御,李从璟又令精骑掠向两翼,以弓箭杀伤敌军,使精卒上前,正面攻营。多处一起发力,如是又被其破营数座,到得这时,契丹这一块的大营,已是小半沦陷,眼看就要契丹军已是支撑不住,就要开始溃败,前面忽现异动。不时,就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契丹骑兵,黑压压的涌过来,迎战各营的百战军。

眼下百战军进攻的乃是耶律阿保机所在中军大营,李从璟自然知道对方不可能叫自己如此轻易功成,有契丹精骑成建制来迎战,也在他意料之中。李从璟丝毫不惧,沉着调度百战、渤海军,仍以百战军精骑打头,去势不减,去冲击契丹骑兵。

大营之中,营帐相连,不比空旷之地空间广阔,可由骑兵成建制任意驰骋,营地通道虽也有宽广之处,可容数马并列奔驰,但更多地方,通道并不如此宽阔。营地如良田,阡陌纵横,一旦出现骑兵正面交阵的场面,拥挤之下,就格外考验骑兵素质,战法灵活性与兵种配合,以及战场发挥。

来迎战百战、渤海联军的,正是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斜涅赤三将,所领战士除却其本部卫队外,就是当下耶律阿保机身旁最为精锐的腹心部将士,总兵力并不输于百战、渤海联军。

耶律德光等人率军仓促来战,李从璟仍旧率领百战军精骑一马当先迎上。

在这场战斗中,李从璟素来倚重的百战军骁勇骑将都不在--为大军突围而自陷虎口的郭威和君子都,尚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其是否有突围;为李从璟奔袭正州而面对数倍之敌的李绍城和孟平,仍旧率部在通水河谷死战,生死未卜;而蒙三和其他将领,或者不擅骑战,或者智勇不足以为万人之先,而此战又是百战、渤海联军协同作战,容错率大为降低,李从璟必须事先士卒,为大军开道,以保战局无虞。

早先,马怀远以身做饵,引诱耶律欲隐,蓟州军数千将士因此死伤大半;彭祖山血战泊汋城外,至今昏迷,生还希望渺茫;何君来死守泊汋城,在胜利到来的前一刻,力竭而死......在更远处的幽州,卫道、章子云等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为大军保障后勤,无数幽州热血儿郎,正在奔向军营,以备征战。

李从璟无暇顾及其它,唯求战而胜之。

两军在营地之中短兵相接。于耶律德光等人而言,身后就是契丹皇帐,是皇帝耶律阿保机,他们不能后退半分,厮杀自然拼尽全力,敌我双方都是精锐,都有不成功便成仁的理由,此刻相见,唯有以战力见真章。

......

战至酣处,两军阵前胜负参半。

契丹军由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三将统领,三将都是万中挑一的勇将,身边又各有精锐近卫,战力更是非凡,因是这三将冲杀之地,百战军精骑伤亡颇大,且不能制止其势。好在百战军自有一套交阵战法,各部互为援引,不至于一落下风便退。这一情况也被李从璟及时得知,他略一沉吟,不难计算出,即便是他率领近卫精骑杀溃一部眼前契丹骑兵,也不能弥补对方三将给百战军带来的损伤。

但要李从璟去将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一个个从战阵中捏出来斩杀,又根本不可能。

战至此处,战场形势很明朗,百战、渤海联军攻势被遏止,再无法像之前那般高歌猛进,但要说攻势受挫却也不至于,在被他们攻陷的大片营地内,在百战军主导的收割战法下,契丹战士几无还手之力,那一片营地在有李从璟率部顶在前面,与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鏖战的情况下,已被百战、渤海联军彻底打烂。

眼前摆在李从璟面前的选择不多,如若大军不能进,则早晚被迫撤退,一旦让契丹军稳住阵脚,给耶律阿保机从容调度的时间,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良好局势就会被逆转。念及此处,李从璟知晓,当务之急,还是尽可能多的攻陷契丹营地,让慌乱蔓延。

叫来蒙三,李从璟对其面授机宜。

蒙三听完李从璟的部属,变色道:“军帅,这如何使得,岂非叫你身陷绝境?”

“狗屁绝境!”李从璟吐了口血水,“鹿死谁手还在两可之间,你哪来这些废话,执行军令!”

李从璟的强硬态度让蒙三无法多言,只得埋头去部署战斗。

在这片营区内,营地已成火海,冲天火光让契丹各营战士的慌乱加剧,若非耶律阿保机一条条军令及时下达,约束各部,恐怕围困正州城的契丹连营已经完全乱起来。

彻底击溃营地之敌的近半百战、渤海军,从火光四溢的营地中抽身出来,却没有汇聚到正在与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鏖战的前军中去,充实己方力量,而是分作两部,分向两边的契丹军营突去,一路奋力拼杀、破营、纵火。

耶律德光从拼杀中抬起头来,在得知李从璟的部署后,脸色难看道:“李从璟这是看准了我们一时奈何不了他,他也一时奈何不了我们,转而改变战法,不再寻求破我军阵、直取中军,而是只求拖住我等,而令余部继续陷营,使我连营乱象加剧!”

“这可如何是好?”身边有人担忧道。

耶律德光阴沉着脸,“便是我军也分兵去应对,依照眼前局势,也无法完全阻止其军,而大军在各处混战,只会使乱象加剧,到得那时,倒正中李从璟了下怀了!这厮端得是奸诈、狡猾!”

稍作思索,耶律德光又道:“敌军今夜之战,核心还在李从璟身上,若无李从璟所部为根基,乱营的敌军将再无依仗。为今之计,唯有将李从璟所部击溃,才能收获釜底抽薪之效!你等可看摸清了,李从璟身在何处?”

“摸清了,在那边!”身边有人以手示意。

“好,随本帅去斩了李从璟!”耶律德光召集近卫精锐,拔马转向。

类似的对话,也发生在耶律倍和耶律斜涅赤身上,没多时,三人不约而同带领精锐近卫,从各处向李从璟所在方位奔驰而来。

李从璟所在方位之所以会暴露,实在不是什么难以想见之事,毕竟他所在之地,契丹军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经由部将提醒,李从璟闻听契丹军阵变动,心知必是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齐齐杀将过来,哈哈一笑,丝毫没有后退之念,“便是引其来战,好让我将其悉数斩之!”

听到李从璟这句话,众将士士气振奋,唯独跟在他不远处,率部参与混战的桃夭夭,恼火的骂了一句,“真是疯了,还知不知死活?!”

李从璟这边厢杀乱耶律阿保机本部半个营地,火光映照得正州城墙都一片通红,形势如此,大明邢岂不知胜负就在今夜?他在率部强突契丹营地同时,传令给正州守军,令其出城迎战。

在此苦战十多日的正州守军,不少早先都已心灰意冷,已作败退之准备,眼见局势扭转,有取胜之望,又见主将奋战在外,得令杀出城时,多士气激昂。虽然其大部被营外由攻城转为防守的契丹军拦住,但其奋勇战斗之态,却使得今夜之战,场面更加混乱。

契丹军空有七八万大军,却被限制在各处,无法形成合力,而黑夜里不断加剧的乱象,让这些早以为胜券在握的战士,在经受巨大心理落差后,开始人心浮动。这种心理变化,因为耶律阿保机就在营中,被有效降低,但却不会消弭无形。

耶律德光、耶律倍、耶律斜涅赤三将中,李从璟首先见到的是耶律德光,这并不难理解,换做李从璟是耶律德光,怕是也会如此急切赶来,迫不及待要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