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我的长孙皇后
20678300000064

第64章 日记(4)

我脑中灵机一动,“颉利,你去尝尝,看哪条道上的血腥有咸味?”

咸味?颉利虽然不明白,但仍旧依着我的话照做。他一一浅尝后,指着左边的道路说道:“这边的血果然有咸味。”

人的血液中盐的含量远远超过动物血液中盐的含量。这是21世纪中法医学最基本的理论。我笃定的指着左边说道:“刺客肯定走这条道。”

没有问‘为什么’,父亲带着我们一行人坚定的往左边的道路追去。

不出一盏茶的功夫,眼前的景像令我们四人同时吃了一惊,只见一群狼正围着一名白衣女子。而那领头的狼浑身尽是鲜血。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那受伤的狼肯定就是先前那惨叫的狼。它不是逃走了,而是去寻它的同伴来报仇来了。也不知它们是从什么方向突围过来的,居然绕过了我们先一步追上了那名女子。

经过一晚上的奔跑,又和狼交过手,白衣女子花容有些狼狈不堪。她的剑仍旧紧紧的捏在手中,两眼紧张的盯着狼群。

我们一行人和御风、御鹰的突然出现令那狼群受了惊吓,再加上御风、御鹰一声狼嚎,那些围着女子的狼群一时间四分五散,纷纷跑入林中不见了踪影。

杨广手持利剑上前,轻抵着白衣女子的下颌,“说,为何要杀朕?”

“报仇。”

又是报仇?我不仅叹气摇了摇头,又一个逞匹夫之勇的人,而且是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

“如果朕没有记错,你是安义的婢女。朕和安义从小感情甚好。你以为朕会信你那挑拨离间之话?”

“我虽是安义公主的婢女。但我也曾是太子府上的婢女。”

太子府?

见杨广神色一怔,那女子冷笑说道:“在奴婢的眼中,这大隋只有一位太子。”

“你说的是……我大哥?”

那女子‘呸’了一声,吐出一口血痰来。“你这昏君还敢称他为大哥?你杀了他又夺了他的妻,还好意思称他大哥?”

原来,这女子父母双逝,无钱安葬,是杨勇仗义相助。是以这女子对杨勇一直存有感激。后来杨勇将她送给安义,然后又和安义一起远嫁到突厥。她听闻杨勇被杨广杀的消息偏又不能回中原查实。正好杨广要来突厥巡幸,她仗着在突厥这些年练就的武功,这才冒险一试想杀杨广为恩人报仇。

“本来我想杀了你这昏君和那卖主求荣的云贱人,万不想……”

万不想杨广临时去了宣华夫人那里逃过一劫,而云昭训在全无防备之下做了孤魂野鬼?

“他死了还阴魂不散。为了抵毁朕,他散布谣言说朕谋逆弑父。弑父啊,这天大的罪名你让朕如何承担?朕不得不杀他,不得不杀他平息谣言,平息祸根。”

“就算你这昏君是被冤枉的,那太子之位呢?你的太子之位来得就正大光明么?如果不是你和那个云贱人狼狈为奸,太子又如何能够被废?如何最后不得善终。”

闻言,杨广一时间没有了言语。只是默默的看着白衣女子,然后他叹声说道:“是,朕夺太子之位……”说到这里,杨广居然笑得有些凄怆,他回头看着突厥的大地,眼中充满了留恋,迳自喃喃说道:“如果当初朕知道夺了太子之位仍旧是什么都得不到的话……不如不夺。否则,朕如今也不会如此的无所事事……无所事事……”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杨广夺太子之位是有原因的?当皇帝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

半晌,杨广似从梦境中醒来,回头冷冷的盯着那白衣女子,手中的剑力道加了三分,鲜血自那白衣女子的脖颈处流下来,杨广又道:“虽然你是个忠义的丫头。但……为了安义,你不得不死。你就永远当我大哥的忠臣去罢。”

转瞬间,手起剑落,白衣女子含笑倒在血泊之中。

杨广轻试着剑上的鲜血,“她是安义的奴婢,如果抓回去,肯定会影响到安义。朕相信安义对朕绝无二心。所以……”

所以于公于私都得将这白衣女子杀了,否则安义在突厥的日子必不好过。

大业三年(607年),秋,隋皇妃云昭训陪杨广巡幸途中染疾,不幸魂归异乡。

云昭训简单的葬在了突厥的大地上。

墓地前,杨广的身影显得很是孤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这首《野望》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人说文品如人品……这杨广越来越似谜般令我不解。

而他的眼神,一如当初看着我般,透过我看着另外的一个人。如今,他似乎透过这座墓看着另外的一座坟墓。

我坚信,这首诗不是为了云昭训作的,一定不是……

看来,杨广的心中有一个惊天的秘密,一个他夺太子之位也好、夺皇位也罢,如今得到了却反令他无所事事的秘密……

“观音婢,朕杀人无数,却从来没有去尝试人的血是何味道?你能不能够告诉朕,你怎么知道人的血是咸的?”

天……那天情急之下又露馅了吗?再该如何?我缓缓的低头答道:“回陛下。观音婢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名唤杜如晦,他很是聪明……”

顺带的,我将杜如晦在船上破案的事讲述一遍,这才说道:“正因了此,观音婢从他那里学了不少的东西。”

杜如晦,你就原谅我吧。反正你和你爹已不在长安了。相信杨广不会过于惦记。

“杜侍郎的小公子居然这般聪慧,可惜可惜,前段时日那杜侍郎语出抵撞,朕贬那杜侍郎去了滏阳做县尉……宇文丞相,回京后,记得提醒朕,重新启用杜侍郎。”

“是,陛下。”

好险。总算是圆过去了,以后定当时刻小心翼翼,不再出风头。

“陛下,北部契丹一族知陛下巡幸我突厥,突举全族之兵而来。”

契丹向来居于突厥大地以北,少有来往,如今却举全国之兵,看来他们也有进取中原的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