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心态叫平衡(MBook随身读)
2066400000007

第7章 简单生活,平衡欲望与能量(1)

§§§第一节 简单地处理复杂问题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欲望与能量的平衡。人的能量有限,欲望却常常无限,简化生活正是让欲望与能量趋于平衡的钥匙。

有一家杂志社曾举办过一项奖金高达数万元的有奖征答活动,有奖征答的内容是: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氢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着人类命运的科学家。第一位是一名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甚至在外星球上,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粮食作物,使人类彻底脱离饥荒。第二位是一名医学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的人,使人类彻底摆脱诸如癌症、艾滋病之类绝症的困扰。第三位是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去一个人以减轻重量,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出去哪一位科学家?

征答活动开始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庞大,很快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并且引起了某电视台的关注。在收到的应答信中,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阐述他们认为必须将哪位科学家丢出去的“妙论”。

最后的结果通过电视台揭晓,并举行了热闹的颁奖仪式,高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事情其实很简单,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复杂化了。我们接受的普通教育和大多数训练都指导我们把握每一个可变因素,找出每一个应对方案,分析问题的角度应尽可能的多样化,因此,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异常复杂。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人提出了最佳的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也无疑是最复杂的。久而久之,我们开始习惯于一种思维定势——最复杂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处理复杂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把问题简单化。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说:“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他们恐惧简单,唯恐自己一旦变得简单就会被人说成是大脑简单。而现实生活中,事实正相反,那些思路清楚、坚忍不拔的人正是最懂得简单的人。”

心态平衡木

现实生活中,那些思路清楚、坚忍不拔的人正是最懂得简单的人。

§§§第二节 减掉不必要的重负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智者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智者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后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当你觉得生活不堪重负时不妨学会“卸载”,将自己的烦恼一笔勾销,让自己的心态“归零”。

年轻的时候,玛丽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命地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十三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

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玛丽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玛丽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1995年“灾难”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交往了七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连串的打击直奔她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临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动了起来。

玛丽历经这些挫折后,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一旦放空了,反而得到更大的能量。

玛丽为了简化生活,谢绝应酬,搬离了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在一个十平米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还有两只做伴的狗。玛丽忽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给人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许多朋友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都不爱自己?”她回答:“我现在是从内在爱自己。”

一个人在自己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减法”,减去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简单一点,你反而会觉得生活得更踏实。

心态平衡木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当你觉得生活不堪重负时不妨学会“卸载”,将自己的烦恼一笔勾销,让自己的心态“归零”。

§§§第三节 放弃生活中的“第四个面包”

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吃饱以后,即使羚羊从它身边经过,也懒得抬一下眼皮。瑞士奶牛也是一样,只要解决了吃饭问题,它就会闲卧在阿尔卑斯山的斜坡上,一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一边慢条斯理地反刍。

有一位作家非常赞赏非洲狮子和瑞士奶牛的生存哲学,他说:假如你的饭量是三个面包,那么你为第四个面包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愚蠢的。

王立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几年前到一个宾馆去开会,一眼瞥见领班小姐,觉得她貌若天仙,便上前搭讪。领班小姐莞尔一笑,用一种很不经意的口气说:“先生,没看见你开车来哦!”这个朋友听完后如五雷轰顶,大受刺激,从此立志加入有车族。

后来王立和这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朋友告诉王立,准备把开了一年的“昌河”小面包卖掉,换一辆新款的“爱丽舍”,然后又问王立买车了没有,王立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个朋友同情地看着王立:“唉!一个男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开过车,那实在是太不幸了。”

这顿饭让王立吃得很惶惑。因为按他目前的收入水平,买辆“爱丽舍”,他得不吃不喝地攒上好几年。更糟糕的是,若他终于有一天买上了汽车,也许在他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幸福”滋味的时候,一个有私人飞机的家伙就会同情地对他说:“作为一个男人,没开过飞机太不幸了!”那他这辈子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让王立坐立不安了很长时间。如何挽救自己,免于堕入“不幸”的深渊,让他甚为苦恼。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了在台湾创立慈济医院的证严法师在一次讲法时说的一段话:有菜篮子可提的女人最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人生的真味存在于诸如提篮买菜这样平平淡淡的经历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拥有着它们,却无视它们的存在。

王立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这个医生朋友在用一个逻辑陷阱误导他:没有汽车是不幸的;你没有汽车,所以你是不幸的。但这句话的大前提“没有汽车是不幸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汽车”与“幸福”并无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成功人士云集的聚会上,王立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不生病,不缺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会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成功只是幸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幸福的全部。人们对“成功”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总是没完没了地追求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大房子、新汽车、昂贵服饰等。

尽管人们可以从成功的某些方面得到快乐和满足,但是无止境的追求最终带给人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站在熙熙攘攘的雅典集市上叹道:这儿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与我们的幸福并没有太大关系。

我们对物质不能一味地排斥,毕竟精神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之上的,但我们也不能被物质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