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趁早要知道5: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20626000000010

第10章 人生苦短,让心灵回归宁静(2)

在如今这个社会大熔炉里,人心也被烧得沸腾,变得喧嚣起来。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之间,女人们,你可曾想过,你有多久没有安下心来读一本书,你有多久没有伏案写写自己的心灵感悟,你有多久没有回到故乡,看望那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

也许,一时的纵情潇洒,可以让你沉醉,暂时忘掉生活的烦恼,忘掉工作的压力。然而,纵情之后留下的是空虚,沉醉之后透支的是健康。德国心理学家发现,城市繁华的背后,是人们紧绷的神经和脆弱的心灵,因此,是时候停下脚步,让心灵回归宁静了。

作家薛来彩在《珍爱心灵》中写道:“心灵,给心灵一片自由的空间,在领略和感受霏霏细雨、花花柳绿中,让心境纯净,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最终,又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期望得太多,你便受累太多。只要心是自由的,生活总是美好的。”

倾听潺潺流水,鸟唱虫鸣,在倾听自然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渐渐淡忘记红尘里的功名利禄;凝望高山流水,夕阳晚照,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渐渐归于平静,找到最有意义的精神寄托。做一个心如止水的人吧,让心平静,让一切随着时光的流失而归于平静。

心灵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船舶前行时,双浆却在不停地往后划动;船夫点篙时,双手总是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往后移动;箭在即将射出之时,弓总是往后拉。人世间,不争一时、懂得退步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活得更快乐。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农民插秧?或者你是否有过插秧的经历?农人插秧的时候,总是插几枝秧苗,便会往后退一步,往后看一下再往前看一下,看自己走的路线直不直。整个插秧的过程,农人看似一直在退后,但等到他退到田岸上时,你却发现秧苗都插好了,这却是一大进步。

唐朝有个布袋和尚,他天资聪颖,生活阅历丰富,经常游历农村,时常帮农家劳作。在这种朴实的劳动中,体验人生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给世人留下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奇思妙语。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插秧偈》:“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后原来是向前。”这首偈语诗通俗易懂,却含义丰富深刻。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做进步。生活中,很多女人有一种倾向:只有前进才是进步,才是风光,退步是没面子的。比如,在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懂得忍耐;在与人争夺利益的时候,却不懂得退让。殊不知,在是非面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在功名富贵面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女人要明白,人生不能只往前冲,有时候不妨退一步思考,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海阔天空。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怀若谷,经常低头才能看清自己。生活中,很多女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比如,别人的学历比我高,学识比我渊博,我就尊重他;别人比我有权有势有钱,我就巴结他。如果别人的条件比我差,我就看不起别人,不理会别人。然而,布袋和尚的世界观与常人明显不同,就像诗中所说的“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经常低下头来,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把荣辱进退看淡一些。现实中,不少女人行走四方,奔波在名利之间,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其实,内心的快乐、幸福感却一直在下滑、在沉沦。人生在世,不应太在乎荣辱得失,对于外在的物质不应该过于牵挂,而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烦恼。有道是:“万法本闲人自闹,更从何处觅心安。”为何不让一切顺其自然呢?

退后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进步。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心甘情愿地退后,也才能顺其自然地进步。有时候为了让自己快乐,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们要学会低头,学会退后,这种顺应万无规律的做法才是明智的。

在一个寺院中,有两个小沙弥在观摩一幅画,此画名为《龙争虎斗图》。只见他们在这幅画面前观摩了很久,总找不出其中的缘由。

正在他们焦急的时候,师傅经过此处,他们便请教师傅。师傅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退后一点看,就能看出其中的缘由了。”

两个小沙弥半信半疑地退后几步,定眼一看,果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首先,画中的龙和虎外形都很逼真;其次,他们看到了龙和虎发起进攻前,都有后退的倾向:龙的头往后退缩,虎的头压得很低。

小沙弥不懂得其中的意味,就问师傅,师傅说:“龙之所以把头往回缩,虎之所以把头贴近地面,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冲得越迅猛,跳得越高远。”

两个小沙弥恍然大悟。接着,师傅对他们说:“这和参禅悟道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样的,懂得适时退一步,才能走得更远;懂得谦虚一点,才能飞得更高。”

生活中,许多天资聪明的女人不成功,是因为她们忽视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成功,而不懂得安下心来埋头耕耘。等到有一天,她们看见比她天资差的、行动晚的人有了不少收获时,她们才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才慌了手脚。这时她们才后悔,当初一心只想收获,却忘了播种;当初只想前进,却忘了退一步审视自己。

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就是在爬山的时候,只能低着头,耐着性子攀登,才能登到山顶。登上了山顶,往下看,才可以看见自己所克服的困难,所走过的险路。唯有这样,每一次小成功,才能带给你喜悦,每一段走过的路,才让你珍惜。唯有这样,小成功才能撑起大梦想。

人们常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果不埋头在泥土中,就无法发芽、长出大树;人如果不埋头于生活中,就难以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可贵。所以,女人要静下心来,要埋头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而不要让一颗浮躁的心飘摇不定,随波逐流,这样的人生才能清净悠然,才能快乐常伴。

有张有弛,在一呼一吸之间享受生活

人生不是马拉松赛跑,不必计较谁先到达目的地,也不必在意谁先成功,谁的成就更大。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应该珍惜沿途的风景,学会在一走一停之间欣赏美景,在一呼一吸之间享受生活,这样的生命才会张弛有度,韵味无穷。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小兔子在路上拼命地奔跑,青蛙看见了就问:“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得这么着急呢?歇歇吧!”

“我不能停下来,我要早点看到这条道路尽头的风景。”小兔子边跑边回答。

于是小兔子不停地奔跑,一刻也不停歇,直到有一天,它撞到了路尽头的一颗大树桩上。这时兔子感叹道:“原来路的尽头是大树桩。”更遗憾的是,这个时候它发现自己老了,它后悔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会好好享受沿途的风景,那该多美好啊!”

看到这只傻兔子,或许很多人忍不住笑它,但转念一想,很多女人和这只小兔子有什么差别呢?她们每天沉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嘴里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没完没了地加班,仿佛在和时间赛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们就像一台连轴转的机器,永不停息,早已忘却欣赏生活中的美景。

在《羊皮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拉比看见一个人步履匆匆,就把他叫住了,问道:“你在追赶什么呢?”

这个人气喘吁吁地说:“我要赶上生活。”

拉比说:“生活在前面吗?或许生活在你后面追赶你呢?你这样拼命往前赶,怎么不看看周围呢?怎么不问问自己的生活在那里呢?快静下来吧,这样生活才能与你会合;如果你拼命往前赶,生活会离你越来越远。”

英国歌手约翰·列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生活到底在哪里呢?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自己在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许一开始知道,但慢慢就忘了。就像一开始,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工作,可是到后来,我们却为了工作而工作,直接沦为工作的奴隶,早就把工作的初衷抛到了脑后。所以,我们不妨经常问自己: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答案。

据说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美奂绝伦、神奇诱人的大山。一天,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去游览。多年之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了,或许一辈子都无法抵达。不同的是,拉克苏非常沮丧,苏格拉底非常开心。拉克苏说:“这一路上我拼命地奔向那座大山,可是那座大山实在太远了,真叫人伤心。”苏格拉底却笑着说:“我一路走一路欣赏美妙的风景,难道你没有享受一番吗?”

苏格拉底的话不得不让人佩服,在那么古老的年代,他就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享受路途的风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痛并快乐着”的年代,你是否也感觉到身后有一条无形的皮鞭在催促我们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似乎都是一只拼命打转的陀螺。女人拼命地赚钱,为了票子和房子,为了孩子和过日子,舍不得花钱打扮自己,舍不得花钱去旅游,舍不得假期陪家人。有了一套房子之后,她们还希望有车子。就这样,她们挣扎在无休止的欲望里,“快”成了时代的符号。

其实,“快”、“富”远远不是生活的本色。生活的本色应该是拥有一份闲适与淡定的心态,要有张有弛,既要有工作,也要有放松,而不要急功近利,疲于奔命。当我们有快乐时,要懂得与人分享,同时也坦然地分享别人的快乐。

女人们,千万要记住一句话:追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在阿尔卑斯的山口处,竖着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吧!”多么有哲理的一句提醒,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是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我们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创造价值,还要学会抬头欣赏大自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接受生活的馈赠。

女人,让自己拥有一个闲适和淡定的人生吧!这不是让你消极和消沉,而是让你淡定地生活,这比那些脚不沾地、疲于奔命的人活得更有风度。放慢你的脚步吧,停下来休息一下,做个好梦;走进大自然,闻闻花草的清香,听听百鸟的鸣叫。你要让自己的心与黑夜一样宁静,与秋菊一样淡然,像流水一样从容。这样,再繁杂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再苦累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