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共产党镇江史(第一卷)
2057900000051

第51章 留守组织坚持原地斗争(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已取代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心要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于1946年6月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国民党政府在发动全面内战前就叫嚣要肃清江南“残匪”,对在江南坚持留守的人员及革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清剿、逮捕和屠杀,而在他们公开发动全面内战以后,这种清剿和屠杀就更加疯狂和持续不断。因而,解放战争时期在丹北、茅山地区的坚持斗争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抗日战争时期最困难的日伪“清乡”时期。从新四军北撤到镇江解放的这段时间里,丹北、茅山地区的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坚持斗争,经历了千难万险,许多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丹北地区牺牲的区以上干部有29人,其中县以上干部有7人。茅山工委先后有4名成员英勇牺牲。但是,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留守人员始终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心地带,不仅坚持了原有的阵地,而且还有新的发展。他们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给广大人民带来希望,为江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节坚持开展各种斗争

一、白色恐怖笼罩城乡

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地方党政机关北撤后,镇江成了国民党统治区,大批国民党部队大批开进镇江、丹阳、句容、扬中城乡,国民党党、政、军、警、特组织机构迅速建立。镇江和各县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镇江:国民党第七十九军第三师驻大港、埤城一带,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五十七旅〇七团进驻高资。1946年2月,原汪伪军王老虎部队由苏北调来江南整编,占据镇江县新华区沿江10多个乡镇。

在丹阳:1945年11月25日,国民党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进驻谏壁至孟河一线,师部设在埤城附近的华山。27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十二团第一大队三个中队分别驻丹阳培棠、访仙、导墅等地。省保安第十一、第十二两团进驻谏壁至丹阳一线。12月4日。国民党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七十七、七十八两团进驻丹阳。1946年1月,国民党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又派驻丹阳,四三三团驻访仙、虞河一带,军部设在丹阳县城云阳面粉厂内。

在句容:1945年9月中下旬,国民党新六军空运至南京,一部进驻句容。1945年11月,国民党新六军被调往东北战场后,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一六九、一七〇、一七一团和省保安团派驻境内。12月,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七一团和省保安团进驻西村、芦杆、前陵、墓东、山南、南镇街、白杨、磨盘山等地。1946年1月,顾祝同部3个师开进茅山北区,驻扎设卡。

在扬中: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二十六师第七十八团进驻后,迅速拼凑县区政权,强化反动统治。

同时。国民党在镇江各县的县、区、乡、保政权和党、团、特组织纷纷建立,还有自卫队等地方武装。县建立情报总站,下设情报支站、分站,收罗一批思想反动的人充当特务,形成网络。丹阳还将抗战时期的8个区、155个乡镇合并为4个区60个乡镇,重新整编了保甲,实行联保连坐,一户藏“匪”,联保户一起问罪。同时整顿户口。重建保甲,成立地方武装,在全县城乡设立据点45处,普遍建立嘹望哨、盘查哨、递步哨和情报网等反动组织,网罗地痞流氓充当特务。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还制订了《沿江船只管理暂行办法》、《奸匪自首自新暂行办法》、《扬中县奸匪持械归来及人民缴获奸匪遗留武器奖励办法》、《奖励检举共匪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令。他们还控制船只,在沿江一线效法侵华日军构筑篱笆障。

1945年11月,国民党第二十六师进驻埤城后,就召集区乡长会议,限定一个月“消灭”新四军留守人员,并扬言要抓陈云阁。12月5日至8日,国民党京沪卫戍总司令部和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在无锡召开京沪治安会议,要求国民党军队对留守人员进行“清剿”。12月14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王懋功召集省保安总队开会,部署“清剿”。次日,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召开京沪治安会议,决定“以全力迅速清剿江南散匪”。1946年4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保安司令部密令“从4月16日起开始搜剿”。

镇江、丹阳、句容、扬中等地的国民党政权、军队互相配合。日夜对新四军留守人员进行疯狂“清剿”,多次秘密下达“搜剿计划”和部署统一行动,妄图在一个月内(后又改在1946年5月底前)肃清江南“散匪”。他们还在城乡张贴悬赏捉拿留守人员布告,强迫共产党员、干部、民兵自首,有的还强迫家属代为“自首”。

在国民党高压政策和残酷镇压下,镇江地区各县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受到严重的摧残。北撤后不久,镇句县除镇丹区外。其余4个区的留守干部大部被捕牺牲。11月10日,丹阳蒋墅罗桥村抗日积极分子吴有用遭敌逮捕,被杀害。11月28日,镇江县新华区华成乡抗日乡长冷成林遭杀害。1946年1月2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四纵队第八团第一大队到麒麟村“清剿”。一次就逮捕该村殷福海等无辜群众42人,进行残酷迫害。同月,茅东县交通员蔡金福被捕,遭迫害而死。

路南茅东地区被捕的党员、干部、群众达47人,被杀和死于狱中达20人之多。扬中在国民党“还治”后的23天中,就被杀害共产党员、干部63人。

在一片白色恐怖下,社会形势也起了很大变化。由于国民党对群众的欺骗宣传和潜伏的国民党员、特务以及坏人等乘机活动,加上一些群众对国民党存有“正统”观念,社会上便出现了各种议论:抗战胜利了,新四军北撤了,中央军来了,还要坚持什么斗争?表现在行动上则是有些群众婉言谢绝留守人员食宿,听到留守人员叫门时不肯开门,不愿存放留守物资和钱,个别以回避和拖延方式拒交尾欠公粮等等,有的乡的坏分子还借开店为名,抽头聚赌,吸毒贩毒,扰乱社会秩序,加上抗日干部的被公开杀害,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二、进行针锋相对的宣传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留守人员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勇敢地开展各种斗争。

1945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进驻大港镇。一个月内,他们就成立了区、乡政府和党、特、三青团等机关,大港镇成了国民党在镇江东乡的政治中心。12月14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王懋功刚刚部署“清剿”工作,驻大港镇的国民党政府即日便派出军、政、特人员。在集镇农村大肆搜捕留守人员。大港镇党支部女党员赵无霞,对国民党当局破坏和平的倒行逆施无比愤恨,暗自决定仿效苏北解放区新四军贴《告民众书》的办法,发动党支部的同志开展对敌宣传斗争。她的主张得到支部和党的单线联络员的同意。他们以新四军江南留守处的名义草拟了《告镇江县同胞书》,经过支部讨论定稿后,用16开白纸油印了几百份。在1946年2月的一天晚上,支部全体同志趁夜深人静时出发,分头将《告镇江县同胞书》送往国民党驻大港、镇江的党、政、军、特机关,或张贴,或塞进门缝。

镇江主要道口也张贴了许多张。次日,镇江国民党党、政、军、警特机关发现满街贴的都是揭露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阴谋的《告镇江县同胞书》,以为新四军回到了大港,无不惊恐万状,大呼小叫,乱成一团。连忙出动大批军、警、特人员,满街跑,挨户查,忙了一整天,连个新四军人影也没查到。这一行动揭露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三、继续开展“两面派”工作

“两面派”工作即“一二一”政策,是丹北地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斗争经验。丹北中心县委在布置坚持斗争任务时,明确要求留守人员要在乡、保长中扎扎实实地做好“两面派”工作,争取在他们的掩护和支持下,求生存、解危难、搞活动。

1945年11月左右,驻镇江的国民党军队已逐渐向乡村的集镇扩展。他们先后在谏壁、大港、埤城和靠近新华区的孟河等地驻扎,着手建立区、乡、保政权。这时,留守人员就选派一些具备条件的民主人士或“面孔不红”的中共党员,打进去担任乡长、镇长或保长,允许他们敷衍应付敌人,但对坚持斗争的人员和工作必须坚决支持。接着通过他们再做其他乡、保长的教育争取工作镇丹区党员王亭被指派打入东荻乡担任副乡长,安排4人任保长。原文教助理谢明瑾等被派乡政府担任书记员、乡丁,茅东县派徐志荣等打入珥陵中统特务组织。一些敌军据点也安排了内线。镇江县新华区布置进步人士康选青担任乡长,党员王俊打入儒里任副乡长,夏荣森打入“中统”特务组织。

国民党建好乡、保政权后,就运用其党、特、团等组织的成员,严密监视乡、保长的一言一行,以加强对基层政权的统治,致使两面派工作更加困难和复杂。这时,两面派工作则以巩固为主,稳住已取得的成果。经过3个多月的耐心工作,新华、圃山、越东等3个区的乡长中,有38人先后与留守人员建立了极其秘密的特殊关系,有的为坚持斗争做出了成绩。如受敌特监视甚严的谏壁镇长赵恒赞,曾先后两次保释被捕中共党员刘扣之,为坚持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四、塘里湾战斗

1945年11月24日,丹北中心县委警卫大队在丹阳前艾庙附近活动时,发现国民党军队千余人,经前艾庙向埤城方向进发,有两个落在后面的伙夫被留守人员抓获,经对其教育感化后,予以释放,并发给路费。这两个伙夫很受感动,向留守人员交代了敌情。留守的警卫大队于当晚就转移到黄墟镇东约3华里的塘里湾,准备向埤城驻敌主动出击,以壮新四军留守人员的声威。

25日上午。警卫大队被驻辛丰镇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五十七旅“常德”部队发现,国民党军队60余众和地方自卫队30余人,奔向塘里湾“围剿”,发生战斗。战斗中,国民党军队不断增援,而留守武装则处于无后方、无补给的劣势地位,而且伤亡渐多。康迪当即下令撤出战斗,转移到花马孙家村,并同陈云阁取得了联系。这次战斗,留守武装牺牲6人,重伤7人,被俘5人。国民党政府为了炫耀其清剿战果,残暴地将战斗中牺牲人员的头颅割下悬挂于丹阳城头,示众7天。

塘里湾战斗后,丹北中心县委在花马孙家村举行了会议。大家认为:斗争形势已起了变化,当前的敌人是国民党军而不是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在江南有几十年统治基础,各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百余人的武装队伍行动不便,容易暴露,食宿问题不易解决,战斗减员、弹药消耗均难以补充,重伤员亦无法安置治疗。

根据这种情况,一致决定将警卫大队分散开展活动,除派马文钦、顾正清率一个排护送重伤员去苏北治疗外,李顺之率部分武装去澄西活动,耿龙根、聂老虎率部分武装回山北地区活动,中心县委只留一个排武装,由刘腊生率领随领导干部一起行动。

塘里湾战斗的经验教训和花马孙家会议作出的化整为零的决策,给镇江县的坚持斗争以很大的启发。镇江县留守人员也总结了自己3个多月的斗争经验,决定将10个人(有职业掩护的两人除外)分散为4个小组。李济、聂老虎、吕旺儿各带一个组,分别在新华区、圃山区和越东区活动;周忠带一个组在全县范围内活动:斗争需要时再集中起来。并且规定,每隔3到5天(后改为2天),周忠与各区负责同志联络一次,互通斗争情况,总结斗争经验,以利坚持斗争工作的开展。

分组活动后,目标小,隐蔽易,且更加有利于接近群众,从而受到群众的掩护与支持。丹北中心县委和镇江县的留守人员终于在敌人的心脏地区站稳了脚跟。

五、返回扬中受挫

苏中第五地委北撤时,扬中县的党政军人员也同时北撤。到达苏北不久,上级指示,扬中的地理位置不在长江南岸,不属北撤之列。华中二地委派原扬中县委书记吴翼、县长施光前率县、区党政干部及战士40余人返回扬中,准备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12月14日晚,吴翼、施光前率部队从江都县嘶马过江进入扬中,当夜宿营于封头坝。15日凌晨5时左右,同护送国民党扬中县长孟治、书记长凌绍忠等回扬中建立反动统治的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二十六师一个团遭遇,发生战斗。吴翼等因不明敌军虚实,为保存力量,主动撤出战斗,向泰兴县永安州转移。23日,施光前又派吴中、范选章等再次进入扬中了解敌情,但在国民党严密搜捕下无法立足,一星期后,吴等又撤出扬中,转移至泰兴县七圩港一带。

1946年3月上旬,施光前根据华中二地委决定派钱汉珊、黄万余、刘晓阳等率领几名短枪队员,带了《致国民党县、区、乡人员的公开信》第三次返回扬中活动。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严密追踪搜捕和叛徒吴一飞的出卖,返扬人员处境极为困难。不久,黄万余在博爱乡被国民党军包围,战斗中负伤被捕,惨遭杀害。刘晓阳在三清、五涫一带也被包围,负伤后在群众掩护下转到苏北治疗。钱汉珊、朱松华等则遭国民党当局不断追捕,在扬中无法立足。丹北中心县委通知他们迅速撤至江南,在镇江东乡沿江一带活动。

1946年5月上旬,扬中县特派员张恒柏在国民党严密搜捕下也无法立足,跳出包围圈转移到上海隐蔽。

(第二节坚持斗争的严峻形势

一、传达和平民主新阶段指示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达成停战协定。毛泽东主席颁布停战令时指出:“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全党应为“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2月上旬,丹北中心县委书记陈云阁去苏中第二地委参加会议回来后,向丹北地区的留守同志传达了二地委贯彻华中分局关于争取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指示精神。同月中旬,眭中受华中分局江南办事处的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在茅东县丹三区倪甸村前的谢家桥(现属丹阳市云林镇),对该县留守干部和武工队、组骨干共20多人传达了这一精神。其主要内容是:要大家相信一定能和平,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打第一枪。国内和平实现后,将成立联合政府,共产党的干部可以参加各级政府任职,武工队有可能改编为保安队,有的要去当警察。有的进工厂做工,有的要复员回家种田。国共两党有可能“划江而治”,如此等等。

留守人员听过传达后,思想波动甚大。有的要到苏北解放区,有的要回家种田,有的要外出经商,有的干脆说:“和平了,还要什么坚持斗争,不如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