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534400000011

第11章 《伤寒杂病论》方(10)

倪某,男,63岁。在5前年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运动后出现局部疼痛,经检查诊断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曾多次静脉用药及口服用药,用药期间有时有效果,有时无任何疗效,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有时痛如针刺,因劳疼痛加重,下肢冰凉,麻木无力,口淡不渴,舌质暗紫,苔白腻,脉沉涩。辨为阳虚瘀阻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透脓散合方加味:当归10g,桂枝10g,白芍40g,细辛10g,炙甘草6g,通草6g,大枣25枚,生黄芪12g,穿山甲3g,皂角刺5g,川芎9g,生天南星12g,生甘草20g。6剂,水煎服(煎药时加入白酒1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下肢冰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舌苔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服6g,每日3服,用药半年。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明显不适。

【用方提示】根据下肢冰凉、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又根据麻木无力、因劳疼痛加重辨为气虚,因有时痛如针刺、舌质暗紫辨为瘀,又因苔白腻辨为寒痰,以此辨为阳虚瘀阻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透脓散益气通络,加生天南星温化寒痰;生甘草既助炙甘草益气缓急,又制约温热药伤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雷诺病)是指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导读】根据雷诺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寒凝血虚,治以当归四逆汤补血散寒;又因寒凝血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川芎乌芥汤合方治之。再则,根据病症表现,可渐渐加大生川乌、生草乌用量,达到治疗目的为止。

毛某,女,27岁。有多年雷诺综合征病史,数经中西药治疗,均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手指色泽暗红、冰凉、麻木肿胀,因凉加重,皮肤增厚,月经量少且色淡质稀,经期腹痛,面色不荣,口淡,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或紧。辨为肝寒血虚证,治当温阳散寒、养血通脉。给予当归四逆汤与川芎乌芥汤合方: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生川乌6g,生草乌6g,白芥子10g,川芎12g,当归15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剂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指冰凉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指麻木肿胀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月经量较前增多,痛经未再出现,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指色泽暗红、冰凉、麻木肿胀,因凉加重辨为寒侵,又根据月经量少且色淡质稀辨为血虚,以此辨为肝寒血虚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川芎乌芥汤温阳逐寒、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指皮下脂肪层和真皮下脂肪小叶间隔的脉管和脂膜炎所引起的急性结节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以青年女子多见。

【导读】根据结节性红斑的病变证机是寒瘀,治以当归四逆汤;又因瘀血病变证机比较甚,故与生化汤合方治之。

邵某,女,35岁。有多年结节性红斑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腿伸侧对称性皮下结节,色暗红,轻微隆起,痛如针刺,因寒冷加重,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细涩。辨为寒瘀伏结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生化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川芎10g,当归24g,桃仁3g,干姜2g,水蛭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煎药时加入黄酒10mL,童便2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疼痛程度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基本缓解,以前方6剂。五诊:皮下结节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唯独皮下结节仍在,又以前方治疗30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皮下结节消退。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因寒冷加重、苔薄白辨为寒,再根据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因皮下结节暗红辨为寒瘀,以此辨为寒瘀伏结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经、养血活血;以生化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加水蛭破血逐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是指肌肉肌腱筋脉神经损伤的慢性炎症、腰部的肌肉肌腱筋脉损伤。

【导读】根据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病变证机是血虚,治以当归四逆汤和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又因病变证机有寒瘀,故与小活络丹合方治之。

崔某,男,55岁。5年前出现左上肢活动受限,携物、外展、内旋时症状加剧,时有肩部轻度肿胀,曾多次检查,诊断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服用中西药,症状仍然是时轻时重,近2年来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左上肢肌肉肌腱肿胀疼痛如针刺,拒压,因受凉加重,沉重麻木,左手握固无力,头晕目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气血虚夹寒瘀证,治当补血养血,散寒化瘀。给予当归四逆汤、当归补血汤与小活络丹合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生川乌6g,生草乌6g,生天南星12g,乳香12g,没药12g,黄芪30g,地龙1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沉重麻木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次数减少及程度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疼痛止,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肌肉肌腱肿胀疼痛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因受凉加重、苔薄白辨为寒,因沉重麻木、头晕目眩辨为气血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夹寒瘀证。方以当归四逆汤补血益气、温阳散寒;以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以小活络丹温阳逐寒、通畅脉络。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皮肌炎

皮肌炎是以皮肤色红、水肿,肌肉无力、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的一种弥漫性非感染性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疾病。

【导读】根据皮肌炎的病变证机是血虚夹寒,治以当归四逆汤补血散寒;又因寒邪比较甚,故与干姜附子汤合方治之。

赵某,女,46岁。在3年前出现肌肉疼痛及压痛,抬臂、抬头、下蹲站起困难,在洛阳、郑州、北京等地检查,诊断为皮肌炎,服用中西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头略下垂,肩略前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晨起及因受凉加重,头晕目眩,畏寒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血虚寒毒证,治当散寒解毒、益气养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干姜附子汤合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干姜6g,生川乌10g,阿胶珠10g,生地黄1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压痛不明显,以前方6剂。五诊: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晨起及因受凉加重辨为寒盛,再根据头晕目眩、脉沉弱辨为血虚,因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辨为寒凝脉络,以此辨为血虚寒毒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益气养血,兼以活血通脉;以干姜附子汤温阳散寒、温通经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复发性多软骨炎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以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进展性炎性破坏性病变,病变累及软骨和其他全身结缔组织(如耳、鼻、眼、关节、呼吸道和心血管)的全身性多系统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复发性软骨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平胃散;又因病变证机有寒瘀,故与当归四逆汤和失笑散合方治之。

孙某,男,48岁。有6年复发性耳软骨炎病史,曾多次服用中西药,以及静脉用药,均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疼痛肿胀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耳郭软骨弥漫性紫暗红色斑块,疼痛如针刺,耳郭增厚粗糙,冬天加重,夏天略有缓解,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略涩。辨为寒湿瘀毒证,治当活血化瘀、散寒燥湿。给予当归四逆汤、平胃散与失笑散合方:苍术12g,厚朴10g,陈皮6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五灵脂12g,蒲黄12g,生地黄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耳郭粗糙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耳郭色泽基本接近正常,以前方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耳郭增厚粗糙、冬天加重辨为寒,再根据苔白腻辨为湿,因痛如针刺辨为瘀,以此辨为寒湿瘀毒证。方以平胃散温阳散寒、醒脾燥湿;以当归四逆汤温经通脉、益气养血;以失笑散活血化瘀;加生地黄兼防温热药伤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足跟痛症

足跟痛症(又称脚跟痛)是由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足跟痛的病变证机是血虚夹寒,治以当归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封某,男,47岁。有6年足跟痛症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足跟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足跟痛如针刺,左侧甚于右侧,脚底麻木重着,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涩。辨为血虚痰瘀证,治当温补阳气、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二陈汤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生姜18g,乌梅2g,生川乌10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足跟疼痛缓解,以前方6剂。三诊:脚底麻木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足跟重着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腻苔消失,以前方6剂。六诊:足跟略有疼痛,以前方12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足跟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再根据脚底麻木辨为血虚不荣,因脚底重着、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血虚痰瘀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养血通脉;二陈汤醒脾燥湿、理气化痰;加生川乌逐寒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慢性精囊炎

慢性精囊炎是指精囊被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根据其病因不同,分为特异性精囊炎和非特异性精囊炎。特异性精囊炎主要是指结核性精囊炎、支原体精囊炎、淋病双球菌精囊炎。而非特异性精囊炎常常继发于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等。

【导读】根据慢性精囊炎的病变证机是寒凝,治以当归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血虚,故与四物汤合方治之。

魏某,男,29岁。在3年前出现射精疼痛、血精,经检查诊断为精囊炎,静脉用药1周,并服用抗炎类西药2周,症状表现消除,2个月后复发,再用西药治疗可疗效不明显,改用中药并结合西药治疗30余日,症状表现解除;又2个月后病情复发,虽服用中西药,可病症总是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射精疼痛,时有血精,面色萎黄,偶尔心悸,会阴、少腹、睾丸及尿道不适,早泄,尿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寒凝血虚证,治当温阳散寒、补血养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四物汤合方加味:当归12g,桂枝10g,白芍12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熟地黄12g,川芎12g,茯苓15g,薏苡仁24g,瞿麦1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急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射精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面色萎黄、偶尔心悸辨为血虚,因射精疼痛辨为寒凝,以此辨为寒凝血虚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通经脉、散寒养血;以四物汤滋补阴血;加茯苓、薏苡仁、瞿麦健脾益气、渗利水湿、通利水道。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