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0509400000034

第34章 万水千山总关情

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处理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大都不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虽然坑杀了二十多万人,但项羽很快又在路上捡了二十来万人。

此时,函谷关上旌旗飘扬,不是大秦的旗帜,而是楚军的大旗。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项羽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结拜兄弟刘邦已先他一步到达了关中。

令项羽更惊讶的是,他这支成功打败秦军主力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非但没有得到欢迎,反而吃了闭门羹。

“开门!”项羽心中不快,拍了拍马独自到城门边一声怒吼。他的话音刚落,突听“嗖”的一声,一支长箭有气无力地落在他身前。

“沛公有令,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内。”一名将军模样的人站在城上威严地说道,显然刚才那一箭就是他射给项羽示威的。

“可恶的刘邦,欺人太甚,给我拿下这座城再说!”项羽一声令下,手下几十万士兵便如潮水般向城边涌去。城上的守军本来就只有区区几千人,因此,项羽不费吹灰之力便进了城。

进了城,项羽的余怒未消。今天吃的闭门羹令他怒气冲天,他非要找到刘邦,把他碎尸万段才解恨。这时,负责四处搜集情报的人派上用场了。他们找到了刘邦所在的准确位置——刘邦的大军并没有在咸阳,而是驻扎在灞上。

咸阳近在咫尺,灞上也近在咫尺。先去咸阳还是先去灞上,项羽为难了。

去咸阳是因为那是秦朝的老窝,是他一直想取而代之的地方。去灞上就是去找刘邦算闭门羹的账。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在还没有搞清事态之前,项羽也不敢乱来。于是,他听从范增的建议,先在鸿门扎下大营,站稳脚跟再说。

是夜,项羽和将领们激烈地讨论刘邦真正的目的。这个问题一出,众将领纷纷畅所欲言。有的人说他是怕大王,有的人说他是想独取关中,有的人建议项羽让楚怀王来做主,还有的人建议他先给刘邦一点颜色瞧瞧。

正当众将领说得唾沫横飞之际,门外的卫卒带了一个人进来,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使者带来了曹无伤的亲笔书信:“沛公已把秦王宫所有金银财宝占为己有,他下一步就是想当关中王啊。”

范增发话了:“刘邦原本是酒色之徒,但到了关中后,百姓送来的财物他不接,如花似玉的女人他不碰,看来他已怀有远大之志。再说我曾请人看过他的相,说他有天子之气,这样的人留着后患无穷,得抓紧时间干掉才是啊!”

“他想跟我争关中王?”本来就对闭门羹事件耿耿于怀的项羽终于发飙了。他令使者转告曹无伤,明天攻打灞上,叫他做好内应的准备。

是夜,项羽手下的革命军磨刀霍霍,只待天一亮就杀向灞上。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深夜派人来访项羽,定下了里应外合的绝妙之计。再加上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结果似乎毫无悬念了。然而,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个人,他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切。他的名字叫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现任左尹一职。曹无伤来项羽这里,项伯却到刘邦那里去了。你来我往算是扯平了。

其实曹无伤来投靠项羽很容易理解,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数倍,论实力明显项羽高出好几个等级。曹无伤不傻,自然不会跟着刘邦走向穷途末路,转投明主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说曹无伤的举动太正常不过了,那么项羽的亲叔叔项伯的举动就太不正常了。那么,项伯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其实,他去刘邦那里不是背叛项羽,而是去叙旧,因为他和张良是故交。那么,项张二人的这段“旧”是从何而来的呢?

项伯原本是江南一名小县吏。后来有人瞧不起已落魄的项氏家族,总是耻笑和唾骂他。那时候的项伯年轻气盛,怒而拔剑杀了那人。从此,他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后来,他逃到下邳时,与同样隐身于此的张良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如故,项伯便在张良的小屋里落了脚,直到项梁和项羽起兵的事传来,他才告别张良去参加项梁的革命军。后来,张良也追随刘邦革命去了。

项伯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和张良的情义是很深的。两人虽然没有结拜为兄弟,但早已胜似兄弟了。此时,项伯自然不肯让张良白白等死,于是连夜来劝张良快逃。

张良一听,虽然心里瓦凉瓦凉的,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我是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的,一直送到了这里。此时沛公有难,我如果选择一走了之,太不仁义了。因此,走之前,我必须跟他打个招呼。”张良说着入内去找刘邦了。

刘邦正在做他的“关中王梦”,听了张良的报告,顿时梦破了,心碎了。

“沛公,是谁给您出的馊主意,扼守函谷关,不让项羽等革命军入关的?您扪心自问下,凭我们的实力,能抵挡住项羽的进攻吗?”

面对张良的咄咄逼问,刘邦冷汗如雨。他毫不隐讳地告诉张良这是鲰生出的主意,并表示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

“这是我的失策,是我错了。如今,你可有何应对之策吗?”刘邦焦急地问道。

眼看刘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错态度良好,大有改过自新的架势,张良也就没有再为难他,马上向刘邦献上一计。

“现在您唯一的救星就是项伯。”张良语出惊人,刘邦洗耳恭听。张良走上前去,与刘邦耳语了一番。刘邦的脸色顿时由阴转晴,仿佛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曙光。

张良计谋已出,接下来就该看刘邦的表演了。他们使出的是刘氏独特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拜把子。

刘邦在张良的陪同下,来见项伯。一见面,他就像对待相识多年的朋友似的,与项伯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并且口口声声地直呼项伯为大哥。项伯受宠若惊,只能默认了这位从天而降的小弟。那一瞬间,他的心里肯定在想,被人崇拜的滋味就是爽歪歪啊!

第二板斧:结亲家。

象征性的礼节到位后,刘邦马上向项伯提结为儿女亲家的事。项伯盛情难却,只能默许了这桩主动送上门来的婚事。那一刻,他的心里肯定在大笑,被人追捧的感觉就是喜洋洋啊!

第三板斧:喝喜酒。

把子也拜了,亲家也结了,刘邦大手一挥,马上上美酒,并美其名曰共同欢庆。项伯喜出望外,只能接住了那一杯杯琼浆玉液。那一刻,他的心里如痴如醉,被酒精麻醉的感觉就是乐哈哈啊!

爽了,喜了,乐了,该是刘邦亮剑的时候了。这时,刘邦充分调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了长篇演说。

“防贼甚于防川。”刘邦娓娓道来,“我无意与项王为敌,一切的一切都是误会。我之所以派人守函谷关,不是为了防项王,而是为了防贼啊。我无心为王。我入关中,丝毫都不敢私自占有,所有公共财产都登记入库,为的就是等待项王的到来,为的就是献给项王啊!我与项王同样是革命军,怎能因为一点小误会而自相残杀,那岂不是会被世人唾骂和耻笑?”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刘邦在演说的过程中,还加上了肢体语言,而且说到伤心处,还声泪俱下,其泪晶莹剔透,悲恸欲绝,其情感人至深。

通过三板斧的洗脑和演说的攻心,项伯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项伯了,他成了刘邦的“小三”。他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极力劝说和阻止项羽不打刘邦。

刘邦毕恭毕敬地把项伯送到大营外时,喃喃地说:“大哥……呃,亲家,麻烦您帮我给项王带句话,就说我明天一大早亲自去他营帐里道歉。”

项伯回去后直接找到项羽。

“我刚刚去了沛公军中一趟。”项伯坐下后,直言不讳地告诉项羽,他去刘邦那里找过好朋友张良,说是不想眼睁睁看着当年患难之交的朋友白白死掉。当然,他省去了刘邦“安抚”他那一段。

项羽早就听说过张良是个人才,忙问他把张良带来了没有。在他的潜意识里,刘邦那一点兵太微不足道了,张良的归顺才是他想要的。

项伯这时充分发挥了从刘邦那里学来的编故事能力,说张良不忍两大革命军因误会而自相残杀,说刘邦并无称王之心,曹无伤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才极力造谣说刘邦的坏话。然后,项伯还解释了函谷关的闭门羹是刘邦的无心之过,是为了防贼才设的。总之,一切都被他说得合情合理。

项羽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显然是在判断项伯话里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项羽是项伯看着长大的。项羽的那点花花心思逃不过项伯的眼睛。眼看项羽有犹豫,他马上灌下了最后一剂猛药。

“沛公如果不先攻入关中灭了暴秦,将军怎能如此轻松地挺进关中呢?他是有功的啊!如果我们灭了他,那就是不仁不义。这可不是明主所为啊!”

项羽终于点头了,他完全相信了项伯的话。于是,第二天早上,众士兵整装待发时,项羽却突然说:“这一战,咱不打了。”

张良,想不佩服你的人脉都不行;刘邦,想不佩服你的口才都不行;项伯,想不佩服你的愚昧都不行;项羽,想不佩服你的智商都不行。

历史就这样被这四个人决定了。鸿门宴,成了刘邦和项羽政治斗争的决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