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0509400000031

第31章 雄关漫漫“征”如铁

此时,章邯已和项羽进行了多次和谈,一旦双方达成停火协议,项羽的部队就会整装南下,直捣关中。这形势对刘邦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由于攻坚受挫,刘邦只好舍弃从洛阳向函谷关进军的计划,改道向南迂回,从圜辕(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去叩击关中的南大门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

六月,刘邦与南阳郡守展开了一次大战。南阳郡守被刘邦手下的精兵强将杀得哭爹喊娘,狼狈地逃往宛城。

刘邦这次总结了以前攻坚战失败的经验,决定绕开宛城,直接向武关进发,节约进军关中的时间。

关键时候,张良站了出来。

“你不能这样进军!”张良开门见山地说道。当时他心里一急,全然不顾自己以下对上的身份了。刘邦也不恼,忙问为什么。

“南阳的秦军虽然败了,但主力还在,现在不打宛城就向武关进发,定会陷入秦军的前后夹击之中,到时候我军可就进退两难了!”

是啊,欲速则不达。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连夜折回来攻打宛城。结果刘军歪打正着,秦军猝不及防,宛城岌岌可危。

宛城郡守走投无路,只好派陈恢到刘邦军中谈投降的事。陈恢不辱使命,义正词严地向刘邦转达了郡守提出的投降条件。刘邦欣然接受并郑重宣布:允许南阳守军归顺,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便是后人称为“所过毋掠”的高级招降政策。

这个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陈恢,于是他被刘邦封为千户之食。为了稳定人心,原郡守被封为殷侯,继续守宛城。

刘邦西入秦关以来,凭着彭越、郦食其、张良、陈恢等谋臣的相助,迅速打开局面,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关中梦。

“所过毋掠”的政策一实行,归降者络绎不绝。起义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丹水、胡阳、郦城、析城(均在今河南省西部)各地。随后,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向武关进军。

第七战:武关之战。

此时,秦军大将章邯已向项羽投降,秦室危在旦夕;而武关是关中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如能夺下武关,进军咸阳指日可待。

由于刘邦采取了攻心的超级战术,西征革命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关中南大门武关就宣告失守。

武关告急时,咸阳人心惶惶,乱得像一锅粥。秦二世直到这时才感到大事不妙,但已悔之晚矣。那个原本一直在他身边的赵高也突然消失了。

他哪里知道,“生病”的赵高此时正在进行复杂的思想斗争。刘邦在攻城前,不但向武关的守将攻心,而且还派人做起了赵高的策反工作。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只得装病不上朝,躲在家里思考今后该何去何从。

是啊,赵高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家境贫寒,从小受尽人间冷暖。他十二岁那年,朝廷招收宫人,为了混口饭吃,他瞒着父母报名了。因为长得眉清目秀,赵高被录取了。先是净身,然后学礼仪,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太监。

入宫后,赵高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秦始皇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做上了中车府令。再后来,随着秦始皇一天天地老去,敏锐的赵高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赵高见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于是马上把工作重心转到胡亥身上。就这样,他帮助胡亥夺得皇位,也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然而,世事风云突变,刘邦的到来把他打回了原形。他知道此时秦朝已无力回天,昨日的辉煌将永远成为过去。刘邦诱惑的条件就摆在自己的桌案上:事成之后,共分关中。

就在赵高有所动摇时,秦二世“识时务”地来了个推波助澜。

眼见刘邦的革命军都打到武关了,都火烧眉毛了,赵高却总不上朝,一直软弱无能的胡亥终于决定强硬一回,直接派人去指责赵高镇压不力。

在赵高眼里,胡亥一直是一只温顺的羔羊。看见羔羊发怒,赵高不干了。

“现在朝中再无替罪羊,难道秦王朝最终覆灭的罪名都要由我来承担吗?不,承担这一切的应该是软弱无能、荒淫无道的胡亥才对!”赵高眉头紧锁地思考着。

“只要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他身上,我再投靠刘邦,还能弄个除暴君的功名。”想到这,赵高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他决定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负责这次刺杀行动。按赵高的计划,阎乐假借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带一队人马入宫,并杀掉了所有阻挡者。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已经身陷囹圄。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懦弱无能,死时却大义凛然,居然不用阎乐出手,自己挥刀自刎了。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拼尽全力喊出了“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凉至极。

秦二世死后,秦始皇的弟弟子婴被立为秦王(并没有被立为皇帝)。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自己马失前蹄。

子婴上任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反而对他深恶痛绝。这些年,子婴清楚地看到赵高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迟早要完。

但是,如今朝中都是赵高的人,子婴知道自己靠不了别人,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两个弱冠之年的儿子担此重任。他们虽只是少年,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大秦江山效力。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着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判。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眼前,他和赵高的生死就在一线间。不过,赵高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生死较量。在他眼里,杀掉子婴就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何曾想到蚂蚁急了也会咬人。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他派人去请,说是病了。早不病晚不病,偏在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向宫中走去。

此时,子婴的两个儿子早已埋伏在了子婴的帐后,趁赵高居高临下地责骂子婴时,快刀利落地结果了他的性命。万恶不赦的赵高终于尝到了刺刀穿膛的恐惧。

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也随之瓦解了。

子婴除去赵高后,调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做最后的决战。

第八战:峣关之战。

峣关位于武关以西,前据峣岭,后倚蒉山,是关中和南阳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咸阳最后一道屏障。

一到峣关,刘邦和张良就像夫妻一样闹了别扭。刘邦主张强攻,张良主张智取。众将士哗啦啦地站在张良一边。刘邦脸上虽然有点挂不住,但他还是识大体顾大局,采纳了张良的策略,分三步,步步惊心地击破秦军。

第一步:攻心。

攻谁的心呢?自然是秦军将士的心。张良调查到峣关领兵将领是一个纨绔子弟。他与刘邦交头接耳一番后,刘邦心疼地拿出了一箱奇珍异宝。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外交官郦食其先生了。郦食其干这事儿可谓是得心应手。他带上那一箱子奇珍异宝偷偷混进了峣关城。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位秦将见了那么多珠宝,当即向郦食其拍胸表态:我自愿加入刘邦的革命队伍。

第二步:慑心。稳住峣关的守将后,张良马上派周昌带领一支小分队,在四面山上插满旗帜,让敌人误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第三步:虐心。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张良建议刘邦实行兵不厌诈的进攻计划,连夜派革命军绕过蒉山去截断峣山秦军的后路。

于是,刘邦马上派出曹参、周勃、樊哙三员大将带着一支敢死队绕过峣关,穿过蒉山,长途奔袭秦兵的后路。结果,面对这支从天而降的革命军,秦军毫无防备,被打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而正在这时,刘邦带领手下所有名将轮番出动,对峣关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双方共交战了两次,以秦军大败告终。

峣关失守。秦军败兵逃入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想做最后的抵抗。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了,因为他们前脚刚到,刘邦的部队后脚就跟到了,结果再次大败秦军。秦军非死即降,全军覆没。随后,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告破,咸阳像一个裸露的婴儿,暴露在西征革命大军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