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0509400000026

第26章 重夺兵权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军北线作战部队在宋义的率领下来到了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到了这里后,宋义突然停下来不走了,下令安营扎寨,大有在此长期驻扎之意。

这下可急坏了项羽和范增二人。现在秦军正在围攻巨鹿,如果此时迅速渡河去支援,楚军攻其后,赵军应其内,内外接应,便可以一举击败秦军。这是打败秦军的最好机会,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啊。

项羽是火暴脾气,他气冲冲地闯进宋义的营帐,质问其为何按兵不动。不问倒好,这一问,宋义便抓住机会给项羽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宋义娓娓道来,“秦军和赵军之战,马上就会出结果了。如果秦军胜,他们也是疲惫之师,到时候我军以逸待劳,正好可以趁机将之攻破;如果秦军败了,我军更可顺利西行,直捣秦都咸阳。”

宋义的意思,就是让秦、赵两家再斗一阵子,待两败俱伤时,再去坐收渔翁之利。

应当说宋义这套隔山观虎斗,坐享其成的理论很高明。但是,在现实中,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真正和章邯交过手的他,并不知道章邯大军的强大。如果他们此时不助力攻打,章邯根本就不可能败。如此延误战机,等到赵国真的被秦军灭了,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楚国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义的书生气来,而且他对形势的分析,也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大骂宋义贪生怕死后愤愤而去。宋义身为主将,至高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当即下了一道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自然知道这就是针对自己说的。就这样,两人的矛盾迅速升级。

宋义停军不前的一个半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别看宋义整天逗留在这无比荒凉的山野地区,却也办了一件值得炫耀的私事,那就是成功地把他的儿子宋襄推销到齐国做丞相了。

据说,齐国丞相一职是公开招聘的。很多才华横溢之人都去报了名,但齐王最终选中了并未参加应聘的弱冠少年宋襄。

然而,就是这件喜事,直接把宋义推入了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

他大摆酒宴,为儿子去齐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送别宴。举行送别宴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宋义可能忘了当时义军的情况。宋义饮酒高会,与众官员吃香喝辣的时候,士兵们的待遇却完全相反。他们已多日来食不果腹,连吃冷喝凉的都没有。

这时,项羽抓住机会在军中大造舆论,无非是说宋义只关心他儿子的前途,哪里关心士兵的饥寒。这舆论一造,原本就对宋义不满的士兵自然更加火冒三丈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做好舆论铺垫后,项羽不再沉默。第二天一大早,项羽借机冲进了宋义帐房里,二话没说就把他给干掉了。随后,项羽当众宣布,宋义在搞阴谋诡计,企图与齐国合谋反楚,自己是奉了楚怀王的密令才诛杀了他。

众将士本来就对宋义不满,一听他死了,大家反而很欢喜。在这个时候,项羽还派出一队人马追上了就快到齐国的宋襄,来了个斩草除根。最后,他才派出心腹桓楚向楚怀王报告,说宋义迟迟按兵不动,想谋反。

项羽这招先斩后奏真是高明至极,反正死无对证,自己又领兵在外,就算你楚怀王怪罪,也没辙。

楚怀王接到报告后,虽然心存疑惑,但碍于当时的形势,只得任命项羽为主将,继续北上抗秦。就这样,项羽重新夺回了整个楚军的兵权。

“章邯,我来了,我来替叔父报仇了!”项羽大手一挥,带领全军火速向巨鹿进发。

无独有偶,就在项羽和宋义上演窝里斗时,另一对结拜兄弟也上演了“生死劫”。

他们的名字叫张耳和陈余。

而张耳、陈余两人自革命以来,虽然数易其主,但两人却一直形影相伴,生死不离。究其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当初一见如故后,喝了血酒拜了把子成了结义兄弟。两人的关系好得没法说,简直到了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的地步。然而,从朋友到仇人,中间其实只隔了一道墙,一道不精心呵护就会随时倒塌的墙。有着生死之交的张陈两人在这次抗秦战斗中就这样反目成仇了。

前文提到过,赵国是陈胜派出的得力干将武臣开创的根据地,后来他索性就自己当了赵王。但是,因为武臣的姐姐放肆无礼,极度伤害了部将李良的自尊心,所以李良一怒之下大闹邯郸(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直接干掉了武臣。而漏网之鱼张耳和陈余拥立赵歇为王,从此和李良进行了艰苦的拉锯战。

然而,与秦军交战大败后,张耳只好带着赵歇逃到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巨鹿,而陈余则被派到外地去搬救兵。

章邯派部将紧追赵歇一行人到了巨鹿,把巨鹿围得水泄不通。赵歇一看秦军这架势,就吓得瘫倒在地,只期望陈余能早点搬回救兵。然而,章邯早就料到赵王会有这么一招,于是他亲自屯兵于巨鹿南面的棘原,全面阻止赶赴巨鹿的援兵。

各国救兵原本就惧怕章邯,派兵也是出于人道主义,都是持观望态度。此时,他们眼看秦军势大,于是都按兵不动了。眼看各国的援兵暂时来不了,被困在城里的赵王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而此时,张耳却痛恨起陈余来。

原来,陈余在向各国求救的同时,又收集了数万散落的赵兵。张耳原以为陈余会马上来解巨鹿之围,但他却好像和各国援兵一样,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张耳眼看再等下去只能等来一条不归路,于是主动出击,派手下张黡和陈泽去找陈余搬救兵。

张黡和陈泽不辱使命,先是穿过了秦军布下的天罗地网,然后找到了陈余,拿出了张耳给他的亲笔信。信中大意是巨鹿已经被秦军围了近两个月,城里缺粮少水,危在旦夕。你我二人是拜把子兄弟,本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时候你不能不救我啊!

“不是我贪生怕死,”陈余看完信后,未语泪先流,道出了没有出兵相救的原因,“敌强我弱,现在去硬碰硬,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现在我按兵不动,一来,可以牵制秦军一部分主力;二来,即便巨鹿真的失陷了,至少我还活着,只要我活着,赵国就还有希望,我就会替你们报仇雪恨啊!”

然而,陈余这番话并没有打动张黡和陈泽,他们非要陈余舍生取义。最后没辙了,陈余给出了个折中的办法——给他们五千兵马去救巨鹿。

张黡和陈泽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们也不再多费口舌,带着这五千人马便去进攻秦军。结果印证了陈余的那句话: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张黡和陈泽死了,张耳怒了。他认为陈余非但不肯出马相救,反而害死了张黡和陈泽。怒火攻心的他挥剑砍掉了桌角,一对生死兄弟就这样彻底决裂了。

张耳可能一直都没明白,正是因为陈余屯兵于外,牵制了秦军的部分主力,才使得巨鹿能安全地守上三个多月,为项羽的到来赢得了宝贵时间,使他和赵歇能够最终脱险。日后,当张耳和陈余在战场上拔刀相向时,不禁令人感慨:人世间,有多少误会可以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