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509300000087

第87章 史上最直的“罪己诏”

太子的死,令汉武帝追悔不已。就在汉武帝备受折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郎官田千秋上疏了,他是巫蛊门太子刘据冤死之后第一个上书为太子鸣冤的人(令狐茂是在太子流亡期间上书的)。因为巫蛊门事件,牵连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对太子的事讳莫如深,都选择沉默,避免祸从口出。

也正是因为这样,田千秋的鸣冤书才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还是先来看一下田千秋的这封鸣冤书都写了些什么吧。田千秋的书写得很特别,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当真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第一问:儿子盗用父亲的兵马,该杀还是该打?

第二问:天子的儿子错杀了人,该判什么罪?

第三问:上面这两个问题,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三问提出后,田千秋马上就进行了“自我解答”。

第一,儿子盗用父亲的兵马,这只是家事,顶多被父亲打一顿,进行严厉的教育。

第二,天子的儿子错杀了人,也不是罪。

第三,上面两个问题不是我说的,是一位白发老翁教我这么说的。

子不孝,父之过。前面两问已经很明白了,太子刘据之所以会犯错误,太子固然有错,但真正该负责的人是汉武帝您自己啊!当然,话虽如此,如果田千秋这样直言汉武帝在太子一事上的过错,以汉武帝死爱面子的牛脾气,自然不会主动承认(令狐茂的上书就是很好的例子,汉武帝当时明明已知道自己错了,但碍于面子,仍然不肯撤掉对太子的通缉令,结果致太子惨死)。也正是因为这样,聪明的田千秋成功地杜撰了一个“白发老翁”。

事实上,田千秋弄来白发老翁,非但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出奇制胜”之举。田千秋的前两问击中了汉武帝的软肋,而后一问摧毁了他的高傲。因为这个白发老翁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具有“含沙射影”之功效:田千秋是个管理高祖庙的郎官(守陵官),他梦见的“老翁”自然就是汉高祖刘邦了。

田千秋话里的意思就是,刚刚这些话都是你的祖先刘邦说的,不是我说的。这无疑给了汉武帝一个很好的台阶下了。汉武帝可以谁的话都不听,但高祖刘邦的话却不能不听啊!

于是,汉武帝马上就召见了田千秋,见面就直抒心声:“祖孙之间,外人最难插话,你却能明白其中道理,用这样简单实用的话说清楚道明白。这一定是高祖托梦给你,让你来转教给我,看来你应该作为我分忧解忧的辅佐大臣啊!”

随后汉武帝马上就开展了“一升二查三诛,四思五改六听”活动。

一升:提升长相英俊、知书达理的田千秋为大鸿胪。国家正需要田千秋这样的人才。

二查:对宫中的木头人展开调查。很快,各个部门的调查报告如雪花般飞到汉武帝的办公桌前,结论是:太子宫和卫皇后宫里根本就没有埋什么木头人,都是以江充为首的“巫蛊办”的人搞的鬼。最终汉武帝下的结论是:刘据本没有造反之心,只因被江充等小人所逼,才起兵反抗属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虽有小错,但错不及杀。

三诛:诛杀以江充为首的“巫蛊办”和“小人帮”的所有成员。巫蛊门盖棺定论后,考虑到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的江充早已魂归天国了,汉武帝把怒火都迁移到苏文身上,结果苏文被一根根点燃的柴火活活烧死。而其他诛杀太子的人也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邘侯李寿、题侯张富昌在侯位上屁股还没坐稳,就被拉出去砍了头。正如莫罗阿所说的名言一样:如果你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那你一定是第一个被馅饼砸伤脑袋的人。接到“馅饼”的李寿和张富昌的结局无疑更严重更凄惨,他们不单单是伤得那么简单,而是被馅饼砸碎了脑袋。

四思:先在长安兴建“思子宫”,随后又在太子自尽的湖县建了“归来望思台”。老子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朝闻道,夕可死矣。”解决了苏文,消灭了“小人帮”,遣散了“巫蛊办”,砍了逼死太子的罪人李寿和张富昌,汉武帝终于用实际行动报了太子刘据的仇,还了刘据一个“公道”。但逝者已去,汉武帝的思念和忏悔却是一天一天地增加,与其这样“朝思暮念夜成空”,还不如来点儿实际的,于是修建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世事无常,归去来兮,一个“思”字真真切切地代表了汉武帝的心声:是后悔,是感伤,是怀念,还是无尽的思念?

老迈的汉武帝是怎样的心境,让人去猜吧。唐代的李山甫为此留下著名的《望思台》:“君父昏蒙死不回,漫将平地筑高台。九层黄土是何物,销得向前冤恨来。”

五改:太子的死让一直“跳动”的汉武帝终于静下心来开始反省。很快,他就消磨掉了不可一世的锐气,放下了唯我独尊的架子,一改“王者风范”,走进了“平民化”风格。

这里不妨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第一,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到钜定(今山东省广饶县)考察,他居然脱掉黄靴,光着脚和农民兄弟干农活,堂堂一国之君,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绝无仅有。汉武帝的做法起到了鼓励农民勤劳致富和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的双重作用。

第二,汉武帝在泰山的明堂里祭祀时,在祭拜天、祭拜地、祭拜神灵后,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是接见了地方官员。在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和了解乡土民情后,汉武帝这才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他的话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自我批评:我自即位以来,南征北战,大兴武力,做了一些实事的同时,也做了很多疯狂荒谬的错事,弄得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受累,我真的很后悔。

第二,改过自新:凡是伤害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浪费天下老百姓财力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有害于”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废除。

六听:汉武帝此时不但关心民生疾苦,体察民情,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而且还开始开门纳谏,直接听取臣子和百姓的意见。

看到汉武帝这样可喜的变化,升迁为大鸿胪的田千秋喜上心头,他马上上了第二封书,大致内容是:求仙有什么用?皇上你求仙这么久,为何连太子都不能保全,为什么救不活死去的太子呢?宫中的方士多如牛毛,关键时刻都成了哑巴,与其白养他们在宫中,不如遣散他们回家抱孙子去。

看了信,汉武帝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以前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傻瓜啊,放着宫里的锦衣玉食不吃,居然听信方士们的鬼话,到处去寻什么仙丹妙药,全是妖言惑众。我以后只要注意饮食,按时请医吃药,就没有什么疾病可以入侵我了。”

谦虚的汉武帝在发出感叹之余,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遣散了所有的神仙方士,至此,汉武帝的求仙行动才彻彻底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而田千秋因为进谏有功,驱神有劳,被汉武帝封为丞相。田千秋从掌管高祖陵墓的守陵官,一步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宝座,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还要快。

一人得道,众人仿效。看到田千秋两封上书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甘寂寞的人也开始上书。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搜粟都尉桑弘羊领衔的上访团对汉武帝进行了上访,提出了“派兵到西域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戍边屯垦”的建议。他们说了这样的种种好处,归纳起来为两点:

一是轮台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

二是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

出人意料的是,汉武帝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这项“宣扬国威”的建议,原因是这样太劳民伤财。为此,他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以诏书的形式追悔以前的过失和错误,对自己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在《罪己诏》中,汉武帝阐述了自己四个观点:

首先,他以公开的形式婉拒桑弘羊等人的上书,表示不会派兵到西域轮台戍边屯垦。原因是这样做劳民伤财。

其次,回顾他晚年的几次不成功的军事行动,对李广利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表达了自己对失败的责任。

再次,表示以后不会再苛刻暴虐,废除一切不合理的法律,轻役减税,总之,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主。

最后,实行各种惠民政策,恢复农业生产,以弥补多年南征北战的亏空。

一向冷酷无情,唯我独尊,穷兵黩武,不可一世的汉武帝能以这向天下人进行公示的方式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自我革新,真的很难能可贵,看来,汉武帝终于幡然醒悟过来了。从此,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而是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后来他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喻义不言而喻,表示他从此要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对此,后人有两句来评论汉武帝:

第一句:汉武帝有亡秦之过。解析: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严酷,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很多人被迫成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第二句:汉武帝无亡秦之失。解析: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晚年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之所以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