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509300000033

第33章 命中注定的死对头

汉武帝气冲冲地宣布辩论赛结束后,王太后不干了。对辩论赛的进展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的她马上把汉武帝叫到自己的寝宫来,当着他的面把碗和筷子一摔,拒不吃饭,然后哭诉道:“我现在还活着,别人就敢这么赤裸裸地欺负我的弟弟,等哪天我死了,我弟弟岂不是要被人生吞活剥了?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了?皇帝啊,你究竟是木头人,还是石头人呢?这般铁石心肠,你还是不是我生的啊?”

汉武帝一听,汗流浃背,赶紧跪地行礼,以示主动认错,然后说道:“窦婴和田蚡都是外戚,都是一家人,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这不也是左右为难,所以才搞了这个辩论赛,以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为了安抚太后,证明自己的孝心,汉武帝马上派人审查窦婴的辩词,结果自然很快就找到了一些“言过其实”的话。这一次,汉武帝没有再犹豫,马上以欺君之罪,把窦婴逮捕入狱。

至此,窦婴这才如梦方醒,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已超出了他的意料。

窦婴大刀阔斧地准备挺身救灌夫时,窦夫人坚决反对,并进行了忠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可尽心,不可力拼。”然而,窦婴对窦夫人的忠言从左耳进,从右耳出,根本不当一回事,认为自己就算没有把灌夫救出来,顶多也就是丢个爵位,认为这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直到这时他被拘入狱,才恍然醒悟,丢了爵位是小,丢了脑袋才是大啊!

通过辩论赛,他已经见识到了田蚡的庐山真面目——心狠手辣,残暴不仁;他也见识到了群臣的政治面目——首鼠两端,左右逢源;他更是见识到了汉武帝的本来面目——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因此,对身陷囹圄的他来说,要想不把牢坐穿,要想重见天日,要想获得新生,谁都不能靠了,只能靠自己。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窦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可是,自己都已经不是自由身了,怎么个靠法呢?

靠先帝的遗诏。

原来,汉景帝格外看中窦婴这样的另类人才,在临死前,觉得窦婴可能会因为任性而惹来大麻烦,于是留了一道遗诏给他,只有一句话:“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意思就是以后你如果遇到了人生当中生离死别这样的大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面对面地申述,享有“优先豁免权”。

这不是一道免死金牌,却胜似免死金牌。先帝的遗诏,且不管内容如何,本身就具有超级的重量。窦婴能得到汉景帝的遗诏,这本身就说明他的身份特殊,说明任何人都不能对他乱来。

有了护身符,窦婴虽身陷囹圄,却很乐观。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得到一次和皇帝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很快就能恢复自由身。

于是,在他利用家人来探亲的机会,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后,家人立马按图索骥,找到了精心收藏的诏书,然后毕恭毕敬地递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本身是同情灌夫和窦婴的,但迫于太后的淫威,他才不得不做出了有违意愿的举措来。此时听说窦婴有先帝的遗诏,他自然也很高兴了。因为太后的话一言九鼎,不容分辩,而先帝的话却是尚方宝剑,不容违背。两权相侵择其重,显然先帝的话更重更具权威,更不容亵渎。于是,他大手一挥,马上派人去档案室取遗诏副本,核实遗诏的真伪。

原来,皇帝诏书因为属于重要文件,为了防伪的需要,一直以来都要搞一正一副两份,正本直接给当事人,副本则存在档案室。使用时,需要双诏合璧,相辅相成,方能诏力昭显。

因此,这个关键时刻,汉武帝派人验诏是必须要走的司法程序。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发生了波澜起伏的变化,验诏人回来报告说:“没有看到窦婴出示的遗诏的副本。”

没有副本的遗诏,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遗诏是假的。

“矫诏”是什么罪,两个字:死罪。

这下,汉武帝蒙了,这个窦婴太无法无天了,居然想出了伪造诏书这样的手段,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这下,窦婴傻了,明明是当年汉景帝亲手赐给他的遗诏,怎么时过境迁,居然变成了假诏了呢?

是啊,那个被锁入国家一级保护档案室的副本究竟会到哪里去了呢?

首先,要排除窦婴本人伪造制假的可能性,因为这时候的窦婴已是被人落井下石,身陷囹圄了,他要造假诏在时间上、精力上、条件上都不允许,和他向来正大光明的为人和任性孤傲的性格也有出入。而且制作伪诏的后果是什么,他也应该很清楚。总而言之,窦婴伪造遗诏,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符。

其次,要排除汉景帝没有存档的可能性。汉景帝很敬重窦婴的高尚品德和正直作风,而且窦婴立有大功,对于这样的良臣功将,即使存在意气用事、任性清高的一些性格上的弱点和瑕疵,也无关大局,无关痛痒,更无关生死性命。汉景帝既然对他“爱”大于“恨”,肯定没必要也没有理由故意不存档。而且,忘了存档也不可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立遗诏这么大的事,都写了正本,副本岂是说能忘就能忘的,就算汉景帝当时已病入膏肓,神志不清,真的忘了存副本了,他手下掌管诏书和档案的官吏也会及时提醒他。总而言之,汉景帝没有存副本,于情于理于法也不符。

最后,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遗诏的副本被毁。谁有这么大的胆,敢毁诏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王太后。王太后是什么人?皇帝他妈。她一发威,地板要震三震,连皇帝都要抖三抖。在灌夫骂座事件中,既然王太后存心帮弟弟田蚡,自然不可能半途而废。汉武帝主宰天下,王太后主宰汉武帝,她可以算是“皇中皇”。因此,窦婴亮出遗诏这道护身符,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毁诏很可能就是王太后做出的“狗急跳墙”之举。

总而言之,副本没找到,窦婴出示的遗诏成了假诏。矫诏死罪,谁也保不住。汉武帝虽然不想让窦婴死,但此时已彻底无能为力了,最后只能无奈地判处窦婴死刑,缓期执行。

缓期有多久?缓期有多长?汉武帝分明不想杀窦婴,分明想保全窦婴。

很快,在狱中的窦婴就听到了风声,不由得万念俱灰。对这样的处罚,他的表现有二。

一是心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么窝囊地被捕入狱,这么离奇地被定伪诏,这么无奈地被判死刑,能不悲哀,不痛心吗?

二是后悔。窦婴其实也知道田蚡的把柄,灌夫早已把田蚡对刘安说的那段大逆不道的话告诉了他,但他心太软,总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因此一直未引爆这颗定时炸弹,结果在动用遗诏救命未果后,想要再出这最后一击时,却突然很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田蚡已经封锁了所有人对他的探狱权。心中有话说不出口,定时炸弹居然会胎死腹中,这是窦婴始料不及的,也是他最后悔的事。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在官场、商场、战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对敌人留情就是对自己无情。窦婴彻底绝望了,他决定绝食。

绝食而死,好歹能留个好名声,好歹能留个全尸,好歹能将悲壮进行到底。窦婴要用铁骨铮铮证明自己的骨气和傲气。

绝食而死,这是田蚡所不愿看到的。窦婴已经被判了死刑,岂能让他以这种方式了结自己。于是,他头脑一转,马上想到了一招好的应对之举——造谣。

这个造谣分两步走,一步是专门针对窦婴的,让狱卒告诉窦婴,说汉武帝赦免了他,不杀他了。另一步是专门针对汉武帝的,无非是让众臣告诉汉武帝,说窦婴在狱中大放厥词,大骂皇帝。

事实证明,田蚡这一招果然高明,很快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窦婴一听汉武帝赦免了自己,高兴之下,一跃而起,马上又恢复了生的动力,又是吃饭,又是喝水。

田蚡见了,笑了,只要窦婴肯吃东西,就饿不死了,只要没饿死就是胜利。

而汉武帝听了田蚡散布来的流言蜚语,自然也是怒不可遏,他终于下达了斩立决的命令。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十月,世人还在感受新年的气息(汉朝的历法是以每年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尾),灌夫及其家属却体会到了死亡的滋味,一众人等被斩首于长安街头,罪名是大不敬。

两个月后,正值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候,窦婴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被斩首于长安闹市,罪名是矫诏。

至此,田蚡以一敌二,大获全胜,最终取下了窦婴和灌夫两颗血淋淋的人头。

此时,田蚡终于笑了,这是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后的开心之笑。然而,他的笑容很快就僵住了,随之涌上心头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无边无际的煎熬,嘴里的话从“痛快、痛快”变成了“认罪、认罪”,表情十分恐怖,举止十分荒诞,动作十分滑稽,行为十分诡异。王太后马上请巫师为其就诊。巫师仔细端详一番,最后说了四个字:阴魂不散。

谁阴魂不散,傻子也明白,肯定是窦婴和灌夫了。

此时,巫师在王太后的授意下,大张旗鼓地作法,又是敲又是打,又是挥剑又是烧香,弄得整个田府一片乌烟瘴气,大有直追当年陈阿娇巫盅之壮举。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了,最终的结果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灌夫死后五个月,窦婴死后三个月,一代丞相田蚡离奇去世。

争争斗斗,斗斗争争。风风雨雨,雨雨风风。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最后都抵不过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最后都只不过是善恶之报,因果轮回。人生一世,沧海一粟,昙花一现,南柯一梦,诚为可悲、可叹、可怜、可惜、可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