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0509200000076

第76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五战:生死战。

正如一山不容二虎一样,一宫同样不容二后,皇后郭圣通和“准皇后”阴丽华的太极推手注定只是终极对决的一个过程。毕竟该接触的接触了,该怀柔地怀柔了,该装萌的装萌了,该表现的表现了,现在是该亮剑的时候了,谁能最终笑傲后宫呢?

这次,率先出招的是刘秀,他的招数为“三管齐下”。

一是宠爱。刘秀册封了郭圣通,为弥补心中的愧疚,经常光顾阴丽华的寝宫,嘘寒问暖,有时一天要去好几次,大有百踏不厌之势。而郭圣通的寝宫却十天半月也难得去一次,不折不扣地成了冷宫。

二是溺爱。建武九年(公元33年),祸从天降,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强盗杀害。阴丽华从小温顺柔弱,心地仁慈,举止矜持,不喜嬉笑。她七岁丧父,在以后的岁月里,每次谈及自己的父亲,她总是潸然泪下。如今年未三十,他又失去了慈母,更是悲不自胜。据史书记载,至深的哀感几乎都改变了阴丽华的容貌。刘秀对此也很悲伤,令大司空前往阴家慰问家属,并带去了诏书。

“朕微贱之时,娶阴氏为妻,后来因领兵出征,与她分离了两年,幸亏两人都脱离虎口,平安无事。阴贵人有母仪之德,本应立为皇后,但她一再推辞,宁愿屈居妾位。朕欣赏她的谦让,许诺分封她的兄弟。不料未及封爵,母子二人同时死于非命,实在令人悲伤。”

情深深,意浓浓。刘秀在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阴丽华的关爱之情时,还对阴母以隆重的礼仪进行了国葬,向世人证明了阴丽华的地位。

三是偏爱。刘秀封阴丽华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让阴丽华的另一个弟弟阴就代替阴为长子,继承宣恩哀侯的爵位。同时,还封阴丽华的弟弟阴兴为列侯。要知道阴兴跟随刘秀东征西讨,平定郡国;刘秀每到一处,阴兴总是先入清宫,不辞辛劳,因而深得刘秀的信任。刘秀前番便要分封他,只是阴丽华一再固让,这才姗姗迟封。

接着出招的是阴丽华。她充分发挥以不变应万变的作风,在受到刘秀超级关爱的同时,更加谦和恭让,并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以谦虚谨慎的美德更赢得了刘秀的敬重和欣赏。

再接着出招的是郭圣通。她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

一是怨恨刘秀。就在刘秀百般关爱、千般疼爱、万般溺爱阴丽华时,郭圣通的心却在滴血。多情胜似无情苦,深爱着刘秀的郭圣通为了爱情保卫战,怨恨“无情”的刘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妒恨阴丽华。眼看阴丽华一天一天受宠,眼看自己一点一滴失恋,原本是知书达理、极富修养的郭圣通对阴丽华变了,她由爱生妒,由妒生恨,由恨生仇。开始她还会主动放下皇后的架子,尊称阴丽华为“姐妹”,并且免去一切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视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了,恨不除之而后快,恨不能荡尽心中绵绵心痛。

三是推销自我。为了挽回颓势和败势,相貌发达、头脑简单、心灵空虚的郭圣通上演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策略。她除了整天以泪洗面,躲在后宫里哭得梨花带雨外,还主动出击,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主动找刘秀摊牌。

如果单是以理论理,就事论事倒也罢,怒极生恨的郭圣通偏生选择了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无止无休。郭圣通一如泼妇骂街,对刘秀的怨恨、对阴丽华的妒恨,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绝望,总之,多年积压的怒气一肌脑地往外抖。这种赤裸裸、毫无技术含量的推销,取得的效果是刘秀对她愈恶之。

四是展现自我。心态变了的郭圣通,一改委婉细腻、温柔娴雅,开始展现出“狰狞”的另一面,自视甚高,盛气凌人。她以这种强悍、霸道、独裁、唯我独尊的方式,誓与阴丽华争一日之长短,争一时之高低。

面对郭圣通的主动开火,阴丽华采取的策略是忍让。她不跟郭圣通正面接战,不给郭圣通可乘之机。为此,她移居洛阳以外的宫室去居住,主动回避,高挂免战牌,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如果此时郭圣通及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还来得及,但郭圣通就是郭圣通,她既然选择了血拼、死战,就会坚持到底,就不会半途而废。眼看一时抓不到阴丽华的辫子,她选择了“迁怒”,把愤怒之火转向了后宫中的其他宫女。很快,所有的宫女都对郭圣通避而远之。顿时,后宫陷入了一片腥风血雨、风声鹤唳之中。

自作孽,不可活。面对郭圣通的无情取闹、不可理喻、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刘秀善意地提醒她,他喜欢的是温柔贤惠的女人,而不是野蛮女友,请她自省、自悟、自重、自尊。但是,郭圣通对此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妄为。

宫中充满腥风血雨,这样下去后宫难言花落知多少。忍耐到极限的刘秀终于不再沉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终于正式下诏,废去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郭圣通终于幡然醒悟,终于停止了吵闹,也终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一哭二闹三上吊并不是所有女人制胜的法宝,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废后诏书送到眼前时才明白,太晚了。此时,或许郭圣通唯一寄托的希望就是早点上吊,以彻底解脱自己。

当然,想要上吊也是需要勇气的,就在郭圣通在绝望中寻找勇气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大臣们却都在以冷眼旁观的态势,静静地看着后宫这一切故事的发展。他们都十分清楚,刘秀与阴丽华、郭圣通之间有着特殊的“三角恋”关系,错综复杂,这浑水是不能蹚的,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因此,面对他们家庭的内务,他们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

哀莫大于心死,就在郭圣通想要准备上吊时,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行了阻止,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你一定要去远方,好地方就在远方。”

帮郭圣通解围解难的人是郅恽。

如果用一段话来形容郅恽就是:一颗红心去当兵,两袖清风站好岗,三军将士不怕苦,视死如归不怕死,五雷轰顶不怕难,六月飞雪不怕冷,七方有难八方援,九九归一冲在前,十全十美兵哥哥。

郅恽曾经当过守洛阳城北门的兵哥哥。有一次刘秀出猎,天黑才返回,让侍者去叫门。当天正在值岗的郅恽说:“天黑了,我怎么能相信真是皇帝进城呢?”

刘秀很欣赏坚守岗位的郅恽。第二天赏赐了一百匹布给他,再后来还让他做皇太子刘彊的殿中侍讲,教授《韩诗》。

眼看刘秀对郭圣通动真格的了,眼看郭圣通准备寻死觅活了,郅恽便找到刘秀说:“自古夫妻之事,连父母都不能过问,这原本是陛下的家事,我一个部下当然更不能说什么。但我还是希望陛下看在郭家曾经的情义的分上,能网开一面。”

“我不是个无情的人,却将你伤得最深。”刘秀在叹息的同时,马上又下了一道诏书。

郭圣通原本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原本以为自己的穷途末路到了,原本以为这次一定是贬居冷宫,甚至逼令自杀的旨意了。然而,第二道圣旨的内容却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圣旨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刘彊继续当他的太子;二是郭圣通由皇后改称“中山王太后”,允许她和儿子一起生活;三是郭圣通所生的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封地额外增加一郡(这一郡的收入,则是为郭圣通准备的生活费用)。

至此,郭圣通和阴丽华这场后宫之争的终极对决,阴丽华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