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挣钱,才有钱花
2047300000004

第4章 思路决定财路——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4)

女人既喜欢把自己保养得青春焕发,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女人这样做其实不光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别人看的,尤其是给男人看,因为女人知道这样才能迷住男人。但同时,女人很会算账,知道用男人赚来的钱打扮收拾自己,既美观又经济实惠。

于是,针对女人的高级消费品就应运而生——五光十色的珠宝、项链、戒指、别针、坤表成为使女人高贵的抢手装饰品,高级化妆品、高级礼服、高级休闲服、高级轿车都为女人而生产。这些永远不会饱和的产品为目光远大的生意人赚取了巨额利润。

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女人又是男人的中心,谁围绕中心的中心做文章,想不赚钱都难。

牢记“盯紧女人”的法则,让阿克斯赚得盆满钵满。

阿克斯在伦敦开了一家百货店,地理位置相当好,每天来往的人也很多,可是阿克斯的生意却一直不好。开业两三年了,店里总是冷冷清清的。经过长时间的观察,阿克斯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平时光顾公司的人以女性居多,差不多占到80%,偶尔有男人来商店,也大多是陪妻子购物,很少单独买东西。阿克斯于是果断地决定将自己的百货商店的营业对象限定在女性身上。

这次,他把所有的营业面积全部用上,全部摆上女性的用品。不过,精明的阿克斯这次想出了高招,把正常的营业时间一分为二:白天他摆设家庭主妇感兴趣的衣料、内裤、实用衣着、手工艺品、厨房用品等实用类商品;晚上则改变成一家时髦用品商店,将朝气蓬勃的气息带到商店,以便迎合那些年轻的女性。这样,大部分最有消费实力的女人就被他的经营方针给覆盖了。

尤其是针对年轻时髦的女孩子们,阿克斯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光是女孩子们喜欢的袜子就陈列许多种,内衣、迷你裙、迷你用品、香水等都选年轻人喜欢的样式和花样进货。凡是年轻女性喜欢的、需要的、能够引起她们购买欲望的商品,他都尽量满足,并把它们摆在柜台显眼的位置上。他甚至对别人自吹:“在这里,年轻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我是应有尽有啦。”

阿克斯还从国外进口了流行的内衣样式,并对其进行巧妙的宣传:“本店有世界上最风行的新款女士内衣,包您穿了青春靓丽。”没过多久,阿克斯的商店有世界上最流行的内衣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女性真的如风一般地赶来,争相购买。阿克斯的商店成了女性常来光顾的地方,不久,其分销点就已经达到一百多家,狠狠地赚了女人一笔钱。

(第四章 有效合作,在双赢中轻松赚钱)

要懂得用利益打动对方

财富学堂

着眼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比着眼于各自的利益更易促成问题的解决,谈判中若想尽早达成对方都与利的协议,就要懂得用利益打动对方。

“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100多年前英国首相迪斯雷利留下的名言。

富人们认为,生意双方在立场上争执不休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为不同的立场会给双方制造隔阂。要想使生意成功,双方必须着眼于利益之上——因为利益才是谈判双方的出发点。

找出自己和对方的共同利益;若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和你谈判、和你合作。生意的本质就是公平地互相妥协,认识到这一点,生意场上才能进退自如。

所以,要打动对方,首先你得了解对方要什么,然后考虑自己能否给对方这些东西。简而言之,首先你要考虑自己获利,然后考虑在自己获利的范围内给对方什么好处。

不给好处对方不予合作,你也无法获利;给的好处小了,对方劲头不高,合作的可能性小,合作程度也小,你获利也就少;只有给对方最大程度的好处,对方才会全力以赴,双方也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我们往往因为对方与我们的立场对立,就认为对方与我们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如果我们防止对方侵犯我们的利益,对方就一定想来侵犯;如果我们想降低房租,对方就想提高房租。但在许多谈判中,只要深入审视潜藏的利益就可以发现,双方的共同性利益要比冲突性利益多得多。

所以,着眼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比着眼于各自的利益更易促成问题的解决,谈判中若想尽早达成对方都与利的协议,就要懂得用利益打动对方。

怎样更好地协调双方的利益呢?

1.拟订一些你本身可以接受的选择方案,然后征询对方的偏好

你希望知道的只是对方偏好哪一项,不必知道对方可接受哪一项。然后你再细分对方偏好的那项选择方案,将之分为两种以上的不同方式,再请对方选择。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何“契合”的话,那这句话就是:寻找对方损失有限而对你大为有利的方案;反之亦然。在利益上、次序上、信念上、预测上,以及对风险抱持的态度上有差异,正是双方可以“契合”之处。

2.把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谈判的内容上

现在,你正在设法寻找可以改变对方抉择的各种选择方案,以便对方作出令你满意的决定。你要给对方的不是问题而是答案,不是困难的决定而是容易的决定。在这一阶段中,你务必把注意力放在决定的内容上。

义利双行

财富学堂

奉行义利双行理念的富人们,不仅在经营中坚持“以义取利,为义让利”,就是在合作伙伴之间,他们也是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与关照的。

“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论语·子罕》说:“(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孟子·梁惠王上》也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儒家先哲勇于言义而羞于言利,但是作为商人,其经营的最终目的不外乎一个“利”字,与“义”似乎无缘。如何调和这里的矛盾呢?聪明的富人们打出了“以义为利、利缘义取”的旗号,并把它作为自己经营道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认为,“钱”就好比是“泉”,如果“因义用财”,不仅是流而不竭,而且能广开财源,收到赚大利、发大财之效。在商场中,以义为利、利缘义取的现象非常普遍。

据《休宁碎事》记载,休宁县有一位商人刘淮,曾在嘉兴、湖州等地购囤粮食,某年当地遇灾荒,有人为刘淮庆幸,劝他“乘时获利”,狠狠赚上一笔银两。但刘淮却说:“如此做法,怎比得上让这里的百姓度过灾年、重新复苏呢?这才是大利啊!”结果,刘淮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以贸”,同时还命人煮粥免费提供给饥民。刘淮减价出售粮食,从经营角度来看,虽然放弃了暴利的机会,但自然还是有利可图的,不过,刘淮这种利益的获得,又与其“义举”联系在一起。这是徽商“利缘义取”、“义中取利”的典型一例。

又据光绪《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义行》记载,婺源县庆源乡有一位因家贫而“弃儒服贾”的商人詹元甲,在外出经商时结交了当地太守陈其崧。其年当地大灾,严重缺粮,太守陈其崧出府库银20余万两,委托詹元甲去外地采办粮食。既至,旅店主人告诉他:“此地买米,例有抽息(回扣),自数百两至千万两,息之数视金之数。今君挟巨资,可得数千金。此故例,无伤廉。”詹元甲毫不心动,说:“今饥鸿载途,嗷嗷待哺,予取一钱,彼即少一勺,瘠人肥己,吾不忍为。”在詹元甲看来,采办粮食,为的是解救饥民,因此“抽息”实属不义之财。“利”既非由“义”中所取,则与经营道德相违背。所以,尽管唾手可得数千金,詹元甲最终还是“宁可失利,不可失义”,拒绝了金钱的诱惑。

奉承义利双行理念的富人们,不仅在经营中坚持“以义取利,为义让利”,就是在合作伙伴之间,他们也是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与关照。特别是生意上有关系的合作伙伴,他们会竭力维护,哪怕明明知道与对方做生意不赚钱,也不会分道扬镳、中途绝交。万一对方倒闭了,自己的债务收不回来,他们也就听之任之,只当是交了学费。

民国初年,双盛公财东杨老五欠了复盛全6万两银子,因为无法偿还,杨老五只是给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还有大顺公绒毛店欠复盛全1000块大洋,只是还了一把斧头加一个箩筐,这样就两清了。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种“为义让利”的宽阔胸怀,足以让现代好多商人无地自容。

创业者要遵守最起码的商业道德,本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实现利益的增长和企业的壮大。而且在成功之后,还应该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胸襟和责任感。

俗话说:“信义通商”、“义招天下利”。说的就是义和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经商中以仁经商,义中取利,对待合作伙伴为义让利,生意自然没有不兴隆的道理。

先予后取谋远利

财富学堂

“予”也不是没有目的、没有原则的予,这种予需要人有超常的眼光,看到“予”后的“利”,且这种“利”往往要大于现在的“予”,也即“舍小利赢大利,放长线钓大鱼”。只有这样的“取予”,才能赢得别人得不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