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挣钱,才有钱花
2047300000022

第22章 聆听财富故事——领略超级富豪的财富人生(5)

众所周知,王玉锁是全国管道燃气的“总盟主”,是拥有180亿资产的企业的“掌门人”。从一罐煤气悟到商机,王玉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民用燃气的大市场。从初尝廊坊管道燃气这“第一只螃蟹”,到拿下国内63座城市燃气经营权,城市公用事业铸就了新奥这辆巨型“战车”。当燃气行业竞争的战火燃起,新奥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又进军到能源装备业。

对于新奥,王玉锁感慨地说:“以前,不管我们积累了多少财富,总觉得是在占国家的便宜;现在不同了,新奥每做一件事,都能提升到产业报国的高度。”

“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能把惠泽万千的国家政策用得如鱼得水的人,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应该算是其中一个。“政策的一小步,企业的一大步”,这句话套用在新奥集团身上并非牵强附会。如果把新奥的发展史放在国家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嬗变史上进行描摹,王玉锁就是在此画了一个漂亮的相似形。“新奥之所以在十几年间完成了几步大跨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次战略调整都准确预测到了政策走势,也把握住了发展机遇。”王玉锁说。

“其实很多企业家都有一颗爱国心,特别是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我私欲已经很少,如果有一点的话也是虚荣心,或者叫荣誉感,但恰恰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眼下就需要这种虚荣。”王玉锁认为,新奥目前的成功就离不开“产业报国”理想的支持,这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维系企业这颗荣誉心,促使企业作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我真是想为国家储备技术,以科技报国,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强盛。而民营企业就是国家走向强盛的途径之一。”

另外,作为财富名人,王玉锁还强调守法经营。他说:“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它存在的基础。我相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不错。至于我的企业,我想引用一下新奥企业的一句话,叫做‘守法就是投资,诚信就是投资’。新奥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一贯恪守着这个理念。我们也时常教育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告诉他们一切短期行为和不付出规则成本的经营行为早晚也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风险才有利润,有风险才有财富”。王玉锁的创富之路并不平坦,他属于智慧型的人,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成就,其中的关键不仅是他能敏锐地察觉市场需要什么,更可贵的是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敢于捕捉风险中的机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从燃气分销到进军能源装备业,从液化燃气到煤化工,无一不体现了他领导的新奥集团在发展理念、生产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在市场大海里犹如逆水行舟,一味求稳、原地踏步,无需多长时间就会掉队;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才能与时俱进、引领潮流。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也是如此。这是王玉锁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生决策都是在博弈。人生能有几回搏?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会有灿烂的明天。那些已经拥有财富与荣耀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直面风险。经商需要胆量,需要冒险。对于商人来讲,冒险精神是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益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要想获得一定的收益,就必须冒一定的风险。但冒险不等于蛮干,它是建立在正确的思考与对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王玉锁的敢冒风险是建立在他对机会的审时度势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有风险才有利润”,冒险要求经商者在科学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作出风险决策。只有认识到冒险的必要而决心去做,才能产生果断。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

财富观点。

◎要拥有真正的财富,就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就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不具备内在美德的人,既不可能获得成功也不可能获得力量,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或拥有力量的表象。

——詹姆斯·艾伦

◎一个人要想赚钱,就得保持清醒的大脑。他得明白2加2等于4,他得对自己的所有计划进行深思熟虑的谋划,仔细审视所有细节问题和业务往来……

——菲尼斯·泰勒·巴纳姆

◎拥巨富而死者耻……财富经由少数人之手而后集中地用于社会利益,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这种做法所发挥的利益,远胜于将财富零零星星地散发到民众手中。

——安德鲁·卡内基

◎为获得与自己所支出金钱相等的价值,富人们另有他法——只有培养出疏财的品德,才能使金钱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他们获得永恒的满足感。

——约尔·弗勒锡曼

(第四章 培养财富品质,让财富主动降临)

江南春:吸引财富降临到你的头上

财富学堂

永远记住:不断地赚钱,不断地增加财富,不断地回馈社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帮助别人。做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一个人对财富的渴望与对自己全能发展的渴望一样强烈,那么他的信念就战无不胜了。对潜意识力量的了解是一条致富的捷径,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来说都是如此。按照潜意识的规律,人们若想有钱,就会有钱。认识潜意识的动力和创造力是致富的唯一方法。从思想上接受富有的生活。当人们怀有这种情绪时,富裕的生活就会实现。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的财富之路是一条吸引财富降临的路,他在广告中的创意吸引了观众、吸引了财富、吸引了成功。

江南春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江南春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他的口才和事先充分的准备工作。江南春上任主席不久,一家广告公司到学生会招聘兼职拉广告,他便前往应聘。江南春连夜写了剧本,随后客户痛快地投入了十几万拍广告,第一单的成功,让原本准备只干一个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过惬意生活的念头,他把学生会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地做广告。

1994年,他和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后来,创业小成的江南春回到上海,专心经营永怡。很快,永怡发展成为上海滩IT界最大的广告代理商。尽管永怡发展得很好,在广告代理业打拼七八年的江南春却很现实地意识到:在广告产业的价值链中,广告代理公司处于最脆弱的一环,赚很少的钱,付出最多的劳动。

曾经有一次,陈天桥的一席话让江南春深有感悟:发掘别人没发现的产业模式才能挣大钱。于是,江南春有了转型的念头:为什么非要一直在广告代理的战术层面上反复纠缠,而不跳到产业的战略层面上去做一些事情呢?后来,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江南春在写字楼的电梯间门口被一张舒淇的广告画所产生的人群效应吸引,他从此开创了广告传媒业的全新领域,并因此成为身价数十亿元的“钻石王老五”。永怡更名,分众传媒声名鹊起。对中高端人士的把握使它很快引来花旗银行、轩尼诗、奥迪等广告大户,更引来了软银、高盛等国际风险资本的垂青。

创意创造生意。在江南春的构建下,分众传媒旗下拥有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手机无线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平台、分众直效商务DM媒体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多个针对特征受众并可以相互有机整合的媒体网络。分众传媒以独创的商业模式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同。

如果说江南春的新商业模式当初得到风险投资商的认可并成功引进第一笔资金是他的资本一级跳,那么,分众传媒的纳斯达克之旅则完成了江南春的资本二级跳,分众将聚众揽至麾下应该是实现了江南春的资本三级跳。

“什么是商业最大的成功?不完全是你挣多少钱,而是你对所处的产业产生过多少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一直被人所记得。”江南春说。

“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有创意的生意和没创意的生意,最后投资的回报率差得非常远。而且我后来越来越发现,想象力创造你的利润率。”这是分众传媒成功之后江南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感悟。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用一个又一个的创意理念一次次地吸引财富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创意传奇谱写了一个财富神话。

钱是一种物质,增加对钱的吸引力,首先由想法开始,心中的想法越明确,达到目标的速度就越快。当你对财富有明确的想法之后,财富就会被我们吸引过来。

我们潜意识里种种的思想和观念,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必须将富有的想法深植于潜意识中,让潜意识强大的力量将我们的愿望实现。永远记住:不断地赚钱,不断地增加财富,不断地回馈社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帮助别人。做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近东: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于一体

财富学堂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念以及独到的经营个性和商业智慧,是成就一个财富名人的必备条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尽快开拓市场,让消费者认同企业的产品,更认知企业的品牌等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成倍地催生有形资产,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无形资产是21世纪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的新兴生产力要素,是企业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现代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应仅靠有形资产所创造的加工利润或有形资产商品的贸易利润获得,还应该靠知识形态存在的专利、商标权、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的对外转让、许可、投资等形式来获得。无形资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何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并把其管理好、经营好,是一门大的学问。

正是基于对无形资产的经营,张近东和他的苏宁走向了成功。

“先卖货,后进货”的营销创新曾经成为张近东一战成名的秘密武器,它包含了对客户的热忱、对生意发展的独特眼光以及对困难的勇敢挑战。从那时起,善于举一反三的张近东将这个模式不断扩大,竟然创造出了后来整个空调业界都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淡季打款,旺季进货。

“淡季提前预付货款”是张近东的又一创举,通过这一创新思路,他轻易地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并为他后来渡过苏宁诞生以来最大的经营危机铺平了道路。后来,“淡季打款”迅速被同行仿效,成为空调界甚至商界的“行规”。

事事先人一步、抢占先机、在要求别人之前先想到如何给予,这是张近东早期一贯的理念,这个理念是他在营销之路上与供应商实现共赢的原因之一。

苏宁在转型的过程中进行的参股生产厂家的“反渗透”动作,是张近东战略结盟思路的又一延伸。这种货币资本的投入加大了苏宁与厂家博弈的砝码,提升了苏宁自身的竞争力。

张近东用自己的远见和胆识,通过参股等渗透形式与生产厂家合作,使自己逐渐变得强大,从而取得了与上游厂家博弈的阶段性胜利。

在1997年的“砍大户”浪潮中,一直作为空调业经销商老大的苏宁首当其冲。面对行业环境的急剧变化,张近东主动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以适应变化。他果断决策:一方面利用空调行业混战以及新生品牌不断进入的时机,不断开拓新的合作伙伴,以求维持其传统的批发流通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转变原来外地办事处的职责,从以批发为重心转到以零售为重心,将一些办事处转变成子公司,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设零售专业店,并尝试进行连锁经营,走连锁专卖之路,做大做强零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