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挣钱,才有钱花
2047300000019

第19章 聆听财富故事——领略超级富豪的财富人生(2)

在早年创业的历程中,吴瑞林拜师傅学过裁缝,办过裁缝班,又投资兴建采石厂,贩过手表,贩过布,包过工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吴瑞林亲身验证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

1980年,吴瑞林牵头兴办了镇服装厂“安海工业服装公司”,这时比全国兴起承包风还要早整整一年。但是后来他被别人蒙骗了。对于这段经历,吴瑞林坦言:“那真是个沉重的打击……但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苍老许多,早晚有债主登门,四处是讥讽的目光。”

后来,吴瑞林在深圳进入了他创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他找到了事业的基点,接触到产业前景无限的产品——电话。1989年,吴瑞林开始创办自己的电话机厂。这时,吴瑞林正赶上好时机——香港电话机行业开始向内地进军,聪明的他抓住这一时机,在深圳沙湾做电话来料加工,一两个月就可回款几十万。两年后,吴瑞林掘到第一桶金。

谈到经商之道,吴瑞林用这样精辟的一句话来概述:“创业的信心,像步行过河:水浅才动身,必停留河东;水深先起步,定立足河西。”对于此段经历,吴瑞林也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从深圳来到当时还比较不发达的惠州创办侨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资产,要在强手如云的对手中生存,谈何容易……当时我就意识到,人才是我们成败的关键。于是我走遍当时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的老牌电话机生产厂家,那里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但他们在不灵活的体制下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我的大胆和信心打动了很多人,于是我不费多少力气就挖来了一流的技术人才,成为侨兴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开发并推出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

这款电话机填补了当时国内入网机的空白,并比市场上同类型的国外品牌低800~1000元,侨兴因此赢得了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液晶显示电话的推出,也为第二年侨兴电话机全面打开市场、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

如今,面对侨兴集团取得的成功,吴瑞林并没炫耀业绩的辉煌,只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跟随我的人总是不愿意离开,离开的人还想回来。这是我今天可以自豪的一点。”

赚钱的关键是选对方法,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方法最赚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赚钱的机会是靠自己把握和创造的。要研究怎样赚钱,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常人想不到的方法,然后坚持它,努力去做。用异于常人的赚钱方法去赚钱,财富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李绍唐:改变贫穷的八个要点

财富学堂

如果人穷,又不思改变,不努力奋斗,那才是最要命的事。

贫穷并不可怕,人穷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不过是囊空如洗、脸上无光罢了。对于穷,人们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穷而认命,一是穷而有志。如果人穷,又不思改变,不努力奋斗,那才是最要命的事。贫困是痛苦而辛酸的,但它能够变成推动你向前的动力。在贫困中向前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处世方式之一。

在IT业内被誉为“拼命三郎”的李绍唐,用他的财富之路成功地演绎了改变贫穷必须要做到的八点,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这八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先做重要的工作,即“要事第一”

大多数人之所以把他们的时间花在一些并不紧急的“忙碌工作”上,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比较容易做,而且不需要特别的知识、技术,也不必和其他人协调。把你手中的工作按照性质分成下列三种处理顺序:现在必须立刻去做;待会儿再做;有时间的话再做。每天早晨在你开展一天的工作之前就要制定这些工作顺序,最好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寝之前就这样做。

2.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有生产力的活动、接触与概念上

你必须把你的影响力集中在最有生产力的人与观念上。李绍唐提出“引爆点管理”,即寻找到影响事情成败的关键点,集中大部分精力引爆它,方能事半功倍。李绍唐的管理战术正是这句话的典型演绎。

3.要多试几次

如果你第一次失败了,再尝试一遍;如果你第二次又告失败,多研究失败的原因;如果你第三次又失败了,那么,可能是你目前的眼光太高了,先把你的目标稍微降低一点点。在这一点上,李绍唐说:“要勇于尝试。尝试变经验,经验变智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应该去碰一切没有碰过的东西。”他认为,尝试是重要的和必需的。

4.工作要超过人们的要求,贡献要超出本职工作

要多努力一点。“做CEO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不要进行‘如果……,就……’的假设,做了就坚持走下去。”李绍唐如是说。努力、坚毅、自信和知难而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5.精通某一行业或其中的某一部分

先要专精于某件事,然后才能再求多方面的发展。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精通为止,这样做必能给你带来信心,奠定良好的声誉。在这方面,李绍唐强调要“聚焦于个人愿景而非数字”,也就是说,要想想你未来要干什么,而不是只盯住现在。李绍唐的愿景为他勾画了成功的蓝图。

6.要“勇敢地去敲老板的门”

要有积极的进攻心态,勇敢地去敲老板的门,问他也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你。

7.处理问题时,要诚实并善于推理

一般说来,问题只有两种形式:容易解决的(事实上,这也是一般人希望处理的唯一问题),以及那些非常情况下的“紧急问题”。想要判断问题的种类,有个好方法,就是问问你自己:我是否把时间花在对我及家人都很重要的问题上,或是我总是被迫去处理一些必须处理的紧急问题?李绍唐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你自己认识的“自己”,一个是别人看到的“自己”。他强调,要用真实的自己诚实地推理并处理问题。

8.在事业或生活方式上作出改变后,不要急于求成

变化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等到熟悉以及重新建立起信心之后,生产率就会再度提高。不要着急,先冷静一下再说。

李绍唐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没有留过洋,学历也不算很高。他从基层员工做起,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成为台湾甲骨文总经理,到如今成为多普达的CEO兼总裁。他以“心诚业勤”的领导管理风格,实现了公司业绩的逆势成长,即使身居高位仍然奋斗不息,以超人的精力每天勤奋工作,深受人们的敬佩。他对企业管理、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深刻认识和他的人格魅力,铸造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他的成功之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虽然他自己没有刻意地追求“改变贫穷必须做的八点”,然而他却成功地演绎了这些关键点,这也正是他获得财富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 一直保持头脑清醒才能获得财富)

拉克希米·米塔尔:读懂形势才能够赚大钱

财富学堂

只有将好的形势与机会注入在不懈的努力奋斗中,才能拥有辉煌的成就。

印度钢铁巨头拉克希米·米塔尔的钢铁帝国幅员辽阔,从哈萨克斯坦的前国营钢厂,经过欧洲和非洲,一直延伸到美国。2011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拉克希米·米塔尔排在第6位,净资产为311亿美元。

如果一个人能出手7000万英镑买下一座豪宅,一举创下世界上单座房屋交易额的最高纪录,那么,他将自己宝贝女儿的婚礼盛宴摆到法国王宫,也就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惊讶了。这个人就是居住在英国的富豪——大名鼎鼎的印度钢铁业巨头拉克希米·米塔尔!他是世界钢铁业界的一个神话,依靠并购迅速崛起,稳坐全球钢铁业的老大。

一次,这位让印度骄傲的富翁在新德里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之后,一个在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向他提问:“我多久之后就能成为你?”拉克希米·米塔尔对他说:“你必须努力,没有魔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拉克希米·米塔尔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的。

多年来,拉克希米·米塔尔在世界各地的收购项目中,一直靠着两个策略取得成功:一是将传统的鼓风炉熔炼作业方式转换为短流程钢厂,一是利用直接还原铁(DRI)作为原材料。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厂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他还会派出专业的管理人员前往当地稳定局面,通过精简员工数目、加大资产和技术投资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拉克希米·米塔尔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这股并购浪潮,在2004年底,他更跨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首先在欧洲,拉克希米·米塔尔合并了家族旗下的伊斯帕特国际公司与LNM控股公司,并正式更名为拉克希米·米塔尔钢铁公司;之后他又获准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这样,在收购事项成功后,拉克希米·米塔尔钢铁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6%,年产量增至7000万吨,成为全球钢铁出货量最大的钢铁企业,远远超过之前排名第一的欧洲的阿塞洛钢铁公司(2004年产量为4280万吨),而拉克希米·米塔尔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的“钢铁之王”。

2006年6月,拉克希米·米塔尔以250亿欧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阿塞洛钢铁公司,举世震惊,成就了“恐龙级”的阿塞洛·拉克希米·米塔尔钢铁集团。截至2008年,该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家钢铁厂,年产钢1.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0%,销售额达560亿欧元。预计到2015年,该集团的钢产量将上升到1.5亿~2.2亿吨。

拉克希米·米塔尔在马不停蹄地并购,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和体制的改变,拉克希米·米塔尔也开始瞄准家乡的市场,除此之外,中国市场也是他不可能错过的目标。在中国市场,拉克希米·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了中国第八大钢铁公司湖南华菱管线37.17%的股份,与华菱集团并列为华菱管线的第一大股东。预计未来拉克希米·米塔尔仍不会停止收购的步伐,他会继续在全球各地扩充其庞大的钢铁王国。

拉克希米·米塔尔事业上的成功与印度的文化背景也息息相关。尽管在外国多年,拉克希米·米塔尔依然对印度怀着深厚的感情,例如他一直没有改变国籍,并保持着印度式严谨的生活作风,每天坚持练习瑜伽。他曾经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印度人是非常有好处的,你生活在一个拥有多种方言以及多种族的国家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消除分歧、如何妥协。”而且印度优秀的本土人才是拉克希米·米塔尔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一直是他工作上的左右臂膀。

拉克希米·米塔尔把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的岁月形容为“能量爆满的10年”。当地经济非常开放,他学会了低成本生产。他把自己的公司准确地形容为“真正全球性的钢铁企业”。拉克希米·米塔尔的朋友们称,拉克希米·米塔尔曾公开宣布自己具有建立世界上最大、管理最好的钢铁公司的野心,并且不会让任何东西挡住他前进的步伐。

不过,拉克希米·米塔尔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及时利用了钢铁生产中的两次技术革新。其中一个是从传统的高炉炼钢技术转换到使用更加有效率的微型炼钢炉。此外,拉克希米·米塔尔还意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钢铁厂采用微型炉技术,原材料废钢的价格会上涨。于是他开始投资废钢的替代品,直接还原铁(DRI),如今其公司已成为这种铁的最大产家。

“读懂形势才能够赚大钱”,拉克希米·米塔尔看准形势,捕捉商机,以“走兼并和改造亏损国有企业的经营路线”为宗旨,其所创造的财富神话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英格瓦·坎普拉德:创造机遇比等待机遇更快

财富学堂

生活中最成功的人,富有幽默感,愉快欢乐,善于把握机会,对生活中的变化非常敏感,无论棘手的事还是顺利的事,他们都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

众所周知,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这一名字就是它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名字的首写字母和他所在的艾尔姆塔瑞德农场(Elmtaryd)以及家乡阿古纳瑞德村庄(Agunnaryd)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初创时只有一点微不足道的文具邮购业务的小公司,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在全球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用了7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创造这一奇迹的传奇人物是英格瓦·坎普拉德,他因此成为亿万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商业哲学和宜家鲜明的商业文化成为欧洲管理学界钟爱的课题,也是哈佛商学院经典的核心范例。英格瓦·坎普拉德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善于认识机遇、抓住机遇并创造机遇,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英格瓦·坎普拉德骨子里显然有经商的基因。他从年幼时开始就有着强烈的挣钱愿望,打定主意今后要做个商人。

1943年春天,英格瓦·坎普拉德17岁那年,他克服种种困难,和他的叔叔填写了开办公司的申请文件,并贴上邮票寄给了郡政府。这个公司即为后来大名鼎鼎的“宜家”。

应该说,英格瓦·坎普拉德创办宜家正好遇到了最好的历史时期,当时恰逢二战结束,战争中处于中立地位的瑞典免遭战火洗礼,但它也同样面临着百废待兴的情况。当时瑞典的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城市却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并向郊区辐射发展,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子。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英格瓦·坎普拉德敏锐地看到了家具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1948年,英格瓦·坎普拉德登出了第一条家具商品的广告。广告宣传的是一种没有扶手的护理椅,以及一种咖啡桌。他为椅子取名为“露丝”,从此给每件家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传统。广告反响强烈,这两件投石问路性质的家具卖出去了不少。于是英格瓦·坎普拉德开始向老顾客印发一种叫《宜家通讯》的小册子,并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传。1953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宜家家居”时代由此开始。

英格瓦·坎普拉德不但具有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而且具有创造机遇的智慧。20世纪60年代初,英格瓦·坎普拉德跑到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他的波兰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而到1963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以外的分店,尔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等市场。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和英国市场,并成功地将这两个地方开发成了现在第一和第二大市场。

创造机遇比等待机遇更快。1956年,英格瓦·坎普拉德独创了“扁平式概念”,货物都摆在架子上让顾客自取,一律采用便于运输的扁平式包装,顾客回家只要按图组装就行。这成为宜家成功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