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20460100000007

第7章 思考:我思故我在(5)

第十一节: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

哲学按照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可见哲学跟智慧、思考脱不开关系。现将哲学界定为一门研究普遍而基本问题的学科,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思想等有关。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且以理性论证为基础。总的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简单来说哲学是一场综合的思想运动,涉及各个领域,深入各个方面。它不像数学、物理这类学科,有公式有参考物可以借鉴学习,哲学更多是自我的总结和思考,所以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直言不讳地指出,哲学是无法教授的,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哲学不需要天赋,不需要高深的技能,需要的只是爱思考的大脑以及将哲学当成事业做下去的执着精神。

1788年年仅18岁的黑格尔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但是5年后,也就是1793年,当黑格尔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时,毕业文凭上却注明他资质良好,长于神学,毫无哲学天赋。为此黑格尔非常难过,仿佛一下失去了目标,自己一直往前走的那条道路黑暗了,几乎没人支持黑格尔继续走哲学这条路。

孤立无援加上生活穷困潦倒,为了谋生,黑格尔不得不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家庭教师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期间黑格尔从来没有放弃对哲学的研究,但越是这样他对专心致志研究哲学的渴求更加强烈,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逃兵,背叛了自己深爱的哲学。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799年,黑格尔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一笔大约一千五百美元的遗产。看到这笔从天而降的钱,黑格尔以为自己成了富翁,他第一想法就是要继续哲学之路,所以他当即写信告诉好朋友谢林,希望找一个藏书丰富、吃饭简便并且可以喝到鲜美啤酒的地方定居下来。

谢林回信说:“到耶拿(当时普鲁士的大学城)来吧!”就这样,黑格尔于1800年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来到耶拿,从此开始了他的哲学之路。同年黑格尔就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就是这个被学校判定为毫无哲学天赋的人,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成为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黑格尔是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他一边研究者前哲学家的理论,一边提出质疑,他一生都致力于哲学的思考之上,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哲学观,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自成一派,几乎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数他的是最难懂的。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献解明。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法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

作为社会学三大巨头之一的马克思,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被大众广泛接受和传播,至今都被封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但大家知道嘛,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就是通过黑格尔创建的辩证法创建的,通过社会的物质的历史发展因素,找出并确定社会发展的过程或其必经的过程,试图用这种过程得出一个趋势,并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事物中的矛盾是其运动和发展的目的和源泉。来论证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黑格尔所说的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是其发展变化的源泉,中的事物是一种“精神”有点类似于老聃所说的“道”,(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而马克思所说的“事物”是“物质”。”

1831年黑格尔最终死于霍乱,死后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直到此时曾被判定为没有哲学天赋的黑格尔其哲学事业才刚刚开始,他对于哲学的思考和探索给后辈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二节:思考可以让我们通向知识的天空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德国普朗克

21世纪什么最宝贵?回答是:人才。

什么是人才?回答是:拥有很多知识的人。

拥有很多知识,这个听起来一点似乎一点难度都没有,基本上大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自然拥有很多知识,那么岂不是都是人才?

其实知识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的生存知识等等,既然是作为21世纪最宝贵的人才,所拥有的知识自然不可能是简单的书本知识了。莎士比亚说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书本知识只能是翅膀中的骨骼框架,能够帮我们搭建好知识的框架,这样的翅膀还不足以飞翔,必须拥有血肉和羽毛才能飞翔。

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我们所有学习到的知识,一旦通过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面目,成为新的知识。而这新的知识就是翅膀的血肉和羽毛,是鲜活的,如此组成的知识翅膀才能帮助我们飞向广阔的天空。

作为学府中的最高殿堂哈佛大学每年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学生的入学申请书,他们都是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对哈佛来说,重要的不只是“有知识会学习”,学生应该会得更多——诚恳的人生态度、独一无二的经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美国的教育很注重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美国人认为,从A到B,最好的路径不是别人尝试过的一些捷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他们强调,不要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做理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艺术,因为思维角度的变换能带来很多惊喜的发现。此外,美国教育认为沟通非常重要,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获奖学科涉及诺贝尔奖项的六大学科领域。仅在2012年,就有三名犹太人分获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犹太文化何以产生如此多的卓越人物?或许从犹太人的学习习惯就或许可以略知一二一二,犹太人非常注重自我思考,学生会对已有的理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小组讨论沟通想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如此不断反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除问题。

这样的学习为犹太学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培养了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持续学习和刻苦学习的习惯;培养了辩论和捍卫观点的能力,以及和同伴一起学习的习惯;培养了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习惯,以及发现新观点的能力;培养了既能尊重权威又能质疑权威的习惯;培养了创新能力。

相比美国和犹太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就显得死板且无趣了,因此最富创造力的诺贝尔奖至今对中国而言都是奢侈品。中国自古尊崇孔孟之道,强调秩序和尊卑有序,在教育方面也要求学生尊重长辈,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不敢反抗权威,只是接受前辈的思想,因此抑制了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没有创新能力,只会循规蹈矩,一旦工作中出现波动就会束手无策,神经紧张,如此一来弄得紧张兮兮、承受能力非常低。同样的问题在亚洲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同样存在。

我有个朋友打两份工只为了供自己的儿子上3500一个月的幼儿园,为此我大为不解,现在价格低的幼儿园随处可见,为什么她非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呢?给儿子上这么贵的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到底教的是什么呢?

“那个幼儿园教小朋友如何沟通,如何独立思考。”朋友的回答让我立马闭了嘴,认为这家幼儿园确实值这么高的学费。

先不说这家幼儿园能否真正教会孩子们沟通和思考,起码一家具有这种教学意识的幼儿园其教学氛围和教学素质肯定不差,孩子们在这样的幼儿园才是真正的学到知识。一个会数数默写拼音的小孩只能说是一个好学生,但一个会沟通交际、思考创新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

我见过朋友的儿子,一个特别敦实的小男孩,活泼好动,不仅嘴甜得逢人就叫,还能一个人处理所有的问题,因为但凡遇到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他都会通过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解决,比如问路、找服务员,他都一一在行,完全不用大人操心,甚至还能帮忙照顾别人。看到这个小男孩现在的样子,我仿佛就看到了满是光明的未来再等着他,也看到了在逐渐光明的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