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20460100000023

第23章 自省:最难的思考就是认识自己(2)

这就是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来源于不能给予自己正确的认识,你都已经拥有现在的生活了,说明你绝对具有这个能力。不可否认还存在着比你能力强的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只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那么没有人能轻易夺取你现在所拥有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狐狸早晨起来,看着自己在晨曦中的影子特别大,就骄傲的说:“我今天要抓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狐狸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到了中午也没有抓着骆驼。这时太阳正好照在它的头顶上,狐狸看见自己的影子特别小,就垂头丧气的说:“能抓到一只老鼠也不错”。

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影子作为参照物有关。晨曦拉长了它的影子,使它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最强大的,是万兽之王,而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能吃掉一只骆驼;而正午的阳光又缩小了它的影子,使它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最小的,一切都无能为力,甚至觉得抓到一只老鼠也成了奢望。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两只小青蛙在水池边玩,有只大牛来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死了。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对母亲说:“妈妈!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脚的大动物给踩死了!”青蛙妈妈还不曾见过牛。“很大,是这样的吗?”青蛙妈妈把肚皮吹大给孩子看。“不,更大!”“那么,是这样吗?”青蛙妈妈再把肚皮吹的更大些。“还要大,还要更大些呀!”青蛙妈妈拼命的吸器,将肚皮吹的像气球,圆鼓鼓的。“哦!就是这样吧?”青蛙妈妈正说着话,肚皮却啪一声裂开了。青蛙妈妈之所以会肚皮裂开而亡一来源于自己的孤陋寡闻,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的不自知,不知道自己的肚皮是没法撑大牛那么大的。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像狐狸和那只可悲的青蛙妈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对自己认识不足,或者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或者无根据的承认自己无能。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判断自己,既不能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看的太低。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的航船不会迷失方向。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有了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充满自信的为之奋斗终身,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别人如何评说,别人对你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有能力,有特长,有实力。

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正确定位,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向别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第四节:越是优秀的人,越爱反思自己的不足

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别人的错。

——克雷洛夫

接触过刚退休的人都有同一种感觉,那就是烦不胜烦,因为这类人极尽所能的挑剔生活中的所有的错误,坐车埋怨公车司机嗓门大不礼貌、下班买菜骂商贩全是骗子,看这不顺眼,瞅那有毛病,大凡耳闻目睹的,几乎没有合乎心思的。

其实并不是世界真的有那么糟糕,而是这类人叱咤了职场一辈子,突然遭遇退休,不再需要早出晚归为生活而拼搏了,而是每天无所事事待在家里,这种反差感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无能的人,所以才会不断挑剔别人的错。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越是优秀的人,越爱反思自己的不足。所以挑剔别人前,最好先挑剔自己。

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我们的心是什么样,所呈现出来的外境,就会是什么样。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

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我们心的镜面上,如果沾满了种种挑剔、埋怨的垢染,那么无论看到谁,也都会觉得有很多毛病,怎么看都不合自己的意。

一个人的心不清净,就会时常疑神疑鬼,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欺负自己,哪怕是别人善意的笑意,都会觉得暗藏玄机,他所见的一切皆不清净,就算是圣者的功德也全然不见。

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心很清静,就会视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即使有人无端刁难,也会觉得是大菩萨在以此方便法门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就算看见特别愚痴的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故意示现。

《杂譬喻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座寺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之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养一位出家法师,然后在其座下恭敬听法。

一天,轮到一位老比丘去应供讲法。他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对许多经义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该如何婉拒,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沉重的脚步前去。

这位女子见老比丘的步履如此“安稳”就对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认定他必定是个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人。进入屋里,老比丘心情七上八下,享用斋饭的时间拖了很长。然而,漫长的等待,丝毫未减少这个女子求法的诚心。午斋过后,她虔诚地请老比丘说法。

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才出家,对深奥的佛法不明究竟,心里既惭愧又苦恼,不禁感慨道:“愚痴无知,缺乏智慧,实在非常痛苦啊!”

女子听了这段话,以为是给自己开示的,就仔细体会其中的意义,明白了由无明产生痛苦……在反复思维的当下,她竟证得了圣果。可见,心只要清静,外境无一不清静。外境的好坏,根本在于心的安立。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应断除挑剔别人的习气,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则要立刻制止并忏悔。而且生活中的事情,多数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如果充满挑剔见不得半点阴影,就未免活得太仔细了!自己很辛苦,害得别人也郁闷。

不要太挑剔,漂亮的女人太挑剔,容易老;有才的人太挑剔,容易没有朋友。挑剔者陶醉于背后嘀咕人家的是是非非,盯着别人的脚后跟指三道四。唯独自己身上的毛病,视而不见。

世界本来就是有缺陷的,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连光辉的太阳也有黑洞,隔地球那么远,还经常制造些麻烦,使人类感到不安。

多数人眼不瞎耳不聋,肩膀上皆有一个脑袋,也会思考。不过安于本分者居多,我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个。世界的进步赖以人类智慧不断地提高,但是,即便再进步,也将滋生新的欠缺。并非挑剔者有一双火眼金睛,而别人愚笨而麻木不仁。娇艳绽放的鲜花,根须在肮脏的泥土中蠕动,花瓣在美丽的绿叶上怒放。我们讨厌脏乎乎的根须,但是我们又没法改变,那么为何不将眼光放在对鲜花美的热爱和欣赏上呢。可见,不对生活“鸡蛋里面挑骨头”,更能成为一个知趣知味的人。

对于自己没法改变的东西横加挑剔,无异于自找麻烦,与其这样不如将眼光多放在自己身上,用这对挑剔的火眼金睛多加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改正,这应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站不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心理学家王浩平说:“当你遇到可以改变的事情时,请学会充分把握;当你遇到无法选择的事情时,请学会安然接纳。我们不是神仙,也不是完人,皆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自然也免不了生活的苦辣酸甜,自然就会有快乐,有郁闷,有喜悦,有无奈,更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如果一个人只靠别人的理解、包容过日子,那就永远无法成长。”

学会审视自己,学会在走过的苦辣酸甜中思考、体会、领悟,才是生命的一次飞跃。《论语》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往往看不到自身的不足,但是,成就往往喜欢眷顾那些虚怀若谷,并能时常审视自己的人。

第五节: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

批评一直以来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小时候如果被老师批评了,我们会不高兴上一整天,也不愿意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感觉很丢人一样。相反,一受到表扬我们会大肆宣扬,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但是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对于批评却比表扬印象深刻,因为我们一方面在自我反思为什么会受到批评,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朝一日,经过自己的努力能扭转批评,将批评变为表扬,谁都喜欢表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促使了人的进步。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人生在世,如作一首诗。批评与赞扬,都是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成,则泰然受之。败,也不能一蹶不振。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批评,是他们让我们前进一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对于批评更是坦然,他说:“不管我头上的天空怎样,我准备面对任何的批评。”

有人说苹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果,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砸出了万有引力,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更是在乔布斯的手下被创造成了一个苹果帝国。可如此伟大的乔布斯却曾因犯下大错,被苹果公司董事会批评、开除,接受了批评的乔布斯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进行深刻的反省,改正错误,二次进入苹果公司,开发出ipad等产品,为公司创下不斐的业绩。那个苹果上缺的一口仿佛乔布斯曾经受到的批评,正是这个缺口的激励让苹果改变了人生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乔布斯的人生。

正视批评不仅在当代能激励乔布斯创建帝国在古代更是帮助了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唐太宗一直非常重视批评,不管是来自他人的还是自己的,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正是有了魏征这面善言直谏之镜,让唐太宗不断成长,不断成就,在治国的路上稳稳前行。中国历史上的恢弘气象,不正是唐太宗从谏如流,善待批评而开拓的自然结果嘛?

北宋宰相赵普,位居高官,可是却因为书读得太少而闹出笑话,所以宋太祖便批评他的学识太浅。赵普没有因为太祖的批评而与之生出隔阂,而是每日回家便发奋读书,紧闭房门,一概不见客,终成“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名。

面对批评我们只有真正听进去了才能进步,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批评也不例外,难道每个人的批评都是善意和公正的嘛?如果不是公正的批评,不仅不能让你进步,反倒会让你失去信心,没法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面对批评时,我们必须对照别人的批评,检查反省自己,从而弄明白别人的批评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合自身实际,就决不盲从,如果符合实际,就坚决进行自我批评加以改正,取得进步。

曾有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面对这样的批评,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而另一个听到这句话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一个没有对别人的批评作具体分析,只是盲听、盲信、盲从别人批评的人注定没法成功的。

对于别人的批评,既要有端正的态度,又要有清醒的头脑,以事实为依据,应该听取就虚心听取,不该听取就坚持自我,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面对批评,我们应有拥有既真诚而虚心,又理性而自信的心态。面对批评一定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不要纯粹的盲从,也不要固执的不听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第六节: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俗语

在森林中画眉的歌声是最美的,每天基本上都有动物们让画眉唱歌,时间久了画眉心想:既然我歌唱的这么好,为什么我不给自己唱一首赞歌呢?抱着这种想法,当小动物找画眉唱歌时,画眉再也不唱那些小动物们爱听的歌了,而是唱自己给自己编的一首赞歌,一开始小动物们听了还是觉得画眉的歌声很美,但听久了动物们就开始厌烦了,觉得画眉的歌声怎么越来越难听了,就不再来听画眉唱歌了,就这样小动物们都走了,只剩下画眉乐此不疲的给自己唱着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