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以退为进:人生的另类智慧
20459800000006

第6章 让三分心平气和

1、宽以待人,容天下难容之事

在一条河边,有一条船已经支舟离岸。这时岸边一位将军策马过来,站在河边,大声呼喊要求过河。但船已经开动,船上的人不愿意浪费时间回头,因此,船夫也只得继续前行。

此时,船上有一位老和尚看着岸上的将军,对船夫说:出门在外,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妨回去一趟,如何?

船夫听从了老和尚的话,将船划回岸边。将军牵马上船,却找不到可以容纳一人一马的座位。最后,将军在老和尚身边找到一点空余之地。于是,将军快步走去,扬鞭便打,将老和尚打下座位,让他滚开。

老和尚拍拍身边的土,站起来,擦擦头上的血,不动声色地坐到旁边的地上。傍边有人看不惯将军的飞扬跋扈,于是说:“如果不是这位师父请船家靠岸,你就上不了船。他有恩于你,你为什么这样对他?”

听了旁人的话,将军确有一点愧疚。但是堂堂将军怎能在众人面前对一个普通老头道歉呢?尽管后悔,将军依然硬着头皮坐到了对岸。

船到对岸之后,老和尚下船,在岸边清洗自己头上的血迹。心怀愧疚的将军终于鼓足勇气走上前去,向老人道歉。老和尚看着将军,微微一笑:人出门在外,难免不上火,没关系。

听闻老人之言,将军惭愧得难以自持。他在老人面前一跪到底,内疚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感叹自己贵为将军,品行却连普通的出家人都不如。

此时,路上出现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岸边走来。为首的官员走到老人面前,下马施礼,口称国师。将军这才了解到,原来这位老人,是当朝皇帝请进宫内做国师的世外高人。

这正是做人应有的品格。正如弥勒佛袒露的大肚,宽以待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方能笑口常开。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和烦恼,都来自于我们狭隘的心胸。我们不能包容,不能接纳,自认为“他伤害了我,我为什么还要原谅他,我为什么不可以恨他”。其实,怨恨不会伤害他人,只会不断地伤害我们自己。因此,智慧之人会明白:宽恕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所谓圣人的胸怀,就是宁可自己退让,也不愿他人的利益受损。用宽容之心应对仇恨和不平,自然会化冲突为祥和。

孔子的弟子颜回在市场上散步时,曾经和一位买布的客人发生争执,因为那个客人在买布的时候坚持说,三八是等于二十三的。

作为圣人孔子的弟子,颜回自然知道三八应该等于二十四。而且,身为圣人弟子的他也有义务告诉大家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不料,这个客人依然坚持说,三八一定等于二十三,并且坚定地表示,自己愿意与颜回到孔子面前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与颜回打赌:如果颜回输了,颜回就摘下帽子送给他,对一个文人来说,输掉帽子就等于输掉尊严;如果自己输了,愿意将项上人头奉上。

两人到了孔子面前,将情况说明。孔子看了两人,便指着颜回:“是你输了。”

颜回心里十分不服,但即便如此,尊重老师的他还是愿赌服输,将帽子给了那个客人,并向他道歉。客人走后,颜回一脸疑惑地问孔子:“老师,三八明明是二十四,这不是您亲自教我的吗?”

孔子哈哈大笑。

“若三八等于二十三,你输什么?若三八二十四,他输什么?”

此时,颜回终于明白。若三八等于二十四,那个人输的是生命啊!如果今天老师判自己正确,那个人就只能落个自杀的下场。与此相比,自己输上一顶帽子,即使尊严不在,与他人的生命比起来,又算得上什么呢?

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雅量呢?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智慧箴言:

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换位思考,让他三尺又何妨?

3、化敌为友 克己恕人

所谓“化敌为友”就是彼此有成见的两个人放弃成见,握手言和,互相谈到自己性格上的缺点,开诚相见,进而成为莫逆之交。

由敌人变为朋友之后,不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而且你会由于自己克己恕人的大量,而得到一种无愧于心的快乐。

在著名作家罗兰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班的女同学,对她很不友好,时常取笑她,并且不许别人和她玩,罗兰因此很恨她。

有一天晚上,她们在一个公园碰到。那天白天她们刚吵过架,御史两人都不打招呼,后来,那位女同学不知想起什么来,忽然走近罗兰的身旁对她笑了笑。罗兰觉得这一笑很友好,就也对她笑了笑。

哪知道,她见罗兰对她笑,她反而流眼泪了,拉住罗兰的手,对罗兰说:“我不该和你吵架,我比你大,而且我爸爸又和你爸爸是同事,他们都很要好。你假如不生气了,我们以后做好朋友吧!”

罗兰顿时把对方所有欺负她的事都忘得干干净净了。因为她得到了一个朋友,而少了一个敌人。

从那以后,罗兰和那位同学再也没有争吵过,因为她们都特别珍惜这份经过考验的友情。朋友们!当你树立了一个敌人的时候,你所得的将不只是十个敌人,你在精神上所感的威胁将十倍于他实际上给你的威胁。

而当你用友情感动了一个敌人使他成为你的朋友的时候,你所得到的也将不只是十个朋友,你在精神上所感受的欢乐和轻快也将十倍百倍于他实际上所给你的快乐。

在与他人相处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这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过错上,不愿正视自己的过错,或是容易宽恕自己。

克己恕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化敌为友。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的人,哪里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有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

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智慧箴言:

克己恕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自己,以此建立相互宽容的人际关系。

4、兄弟之间相互谦让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弟。

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日后之嫌隙由此而生也……

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隙矣。

——摘自《曾国藩家书》

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长上,这样兄弟之间绝对可以和睦相处,不致发生兄弟阋墙,令父母伤心的事情。

兄弟本是同根生,不应该斤斤计较。如果能做到你让我一分;我敬你两分,岂不是和乐融融。

有一个“紫荆树”的故事: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商议着分家各自单过,分割万财产后,他们准备把堂前的一颗紫荆树也分成三份,正准备砍树时,那棵树却枯萎了,状态像被火燃烧过一样。田真看到非常惊讶,对众位兄弟说:“树本来是同根的,听到要砍断分开,所以枯死了,我们都不如树木!”

田真的两个兄弟也不禁悲伤起来,决定不再分解树了。紫荆树听到后又枝叶繁茂起来。兄弟三人被感动了,又和睦得像当初一样了。

这个故事是叙述兄弟闹分家,你争我夺的情形。连树也要分,而看似无情的树,都因不忍被分割而先行枯萎,身为万物之灵的人,怎么能如此无情呢?还好三兄弟受到紫荆树的感动,不再闹着要分家,才得以圆满收场。

周朝享国八百年,其间有许多令我们后世感佩的史实。下面就是一个很感人的“泰伯三以天下让”的至德事迹。

周太王生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太王看到王季之子昌有圣人的瑞相,心里很欢喜,觉得这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周朝的领袖。

泰伯跟仲雍明瞭父亲的心思,为了让父亲在传位时能够没有障碍,兄弟二人就用外赴吴国去采药、断发纹身不宜治国等善巧的手段,给弟弟王季创造合情合理的继位条件,从而使昌能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王位。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泰伯跟仲雍这样做成全了父亲的心愿,也就是尽了最大的孝心。不仅如此,他们“一家让,一国兴让”的榜样力量,还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让人们都懂得孝为至德,懂得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勇于谦让。

俗话说:“打虎抓贼亲兄弟。”

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时,别人可能袖手旁观,但是亲兄弟一定会来帮你的忙。这同时也说明了:兄弟如果团结一致,一定可以把凶猛的老虎和贼打跑,也就是说,兄弟彼此合作,就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兄弟如手足一般重要,怎好不珍惜呢?

智慧箴言:

兄弟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这就是《弟子规》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