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迷失在雅鲁藏布的21天
20434500000034

第34章 惊险溜索和救命的木筏

下午,一行五人又接着前进。刚走了几千米,又被一条河流拦住了去路。大概是刚下了雨的缘故,河水浑浊,波浪翻滚,河面宽达几百米。

罗峰估计河水至少有十几米深,游过去是不太可能的了。于是,五人沿着河岸向下游进发,伺机寻找过河的途径。

又走了几百米,竟然看到河面上横向悬挂着一条钢索,应该是当地人过河用的溜索。五人大喜过望,有溜索就说明有人使用。看来他们已经走出无人区,越来越接近有人烟的地区。

在中国西南地区,峡谷河流较多,溜索是各少数民族过河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它们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溜索又称“滑索”、“速滑”、“速降”、“空中飞人”等,据说最早是当地人民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才发明的。

溜索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人们用溜板做成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

溜板是长4厘米,宽约2厘米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顺势滑下。

当然,现在摆在罗峰他们面前的可没有现成的工具,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制作。

罗峰走近溜索观察了一会,却失望地摇了摇头。路浩天问道:“怎么了老罗?溜索不管用吗?”

“那倒不是,”罗峰面带忧色地说道,“看这溜索锈迹斑斑,应该很多年没有用过了,只怕……”

看着罗峰欲言又止,路浩天问道:“你是怕这溜索年代久了,不结实吗?”

罗峰点头道:“为了以防万一,我一个人先过去试一下,没有问题你们再接着过。”

罗峰先在树林里找了十来个弯曲的粗树枝做成滑道,又砍了十多根藤条做成固定身体的绳索,然后教会了路浩天和几个孩子怎么使用。

三个小伙伴看着十几米高的河面和汹涌翻滚的波浪,个个胆战心惊。明俏俏是他们三个中间最胆小的,虽然她也坐过像过山车那样惊险又刺激的游乐工具,但一想到等会儿要从这根没有保险的悬空绳索上滑过去,忍不住小腿发软,面有菜色。

还好,有路小果在不停地鼓励她,明俏俏才心里平静了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罗小闪这会儿已经跃跃欲试了。

教完他们如何使用溜索后,罗峰自己走到溜索跟前,把两根带弯的粗树枝当作滑道,又用两根藤条系在自己身上绑紧,像个空中飞人一样向对岸慢慢滑去。

滑到不到一半,忽然听见“嗖”的一声,溜索从中间忽然断开。四人大声惊呼,在四人的惊呼声中,罗峰像一架失事的飞机直直向河面坠落,然后“扑通”一声,没入河中。

“爸爸!”罗小闪哭喊着向河岸靠近,伸头四望。河面上只见浑浪翻滚,哪里还有罗峰的身影?

大家正在感到悲痛和绝望的时候,忽然见到罗峰落水处下游十几米的水面上冒出一个头来,正是罗峰。只见他对岸上的几人招了招手,然后奋力地划动双臂,向岸边游过来。

尽管罗峰的游泳技术很好,还是被湍急的水流冲得左右摇摆,顺着水流漂了几十米远才划到岸边,抓了一根藤蔓浑身湿漉漉地爬上岸来。

罗小闪见爸爸死里逃生,立即惊喜地奔向罗峰。

罗峰走过来无所谓地笑道:“教授,此路不通,看来咱们得另想办法过河!”

路浩天说道:“我们还是先扎营吧,等河水平缓了再想办法。”

罗峰同意了路浩天的建议,于是,五人在河岸边一个平坦的地方搭起了帐篷。一下午,路小果也不说话,只是坐在河岸边看着水面深思。路浩天见女儿心事重重,关心地问道:“路小果同志,你在想什么呢?”

路小果抬头说道:“老爸,我在想一个我以前看到的新闻故事。”

“什么故事?说来听听!”

“我在一则新闻上看到,60年前,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创造了乘木筏横渡太平洋的壮举,我想,我们可不可以模仿一下他,也扎一个木筏渡过这条河呢?”

听了路小果的话,路浩天惊喜地点头赞道:“嗯!这个办法不错,倒是可以试一试,聪明的路小果,等会儿我和你罗叔叔商量一下,可以的话,咱们马上就扎木筏。”

罗峰听完路浩天转述路小果的建议,也大喜过望,于是,几人分工合作,热火朝天地在树林几百米的范围内采集起材料来。

天黑之前,所有扎木筏的材料都已采集完毕,包括二十几根四五米长、手臂粗细的竹子,还有数十根又细又结实的树藤。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起木筏来。经过一上午的忙活,木筏终于完工。制成的木筏长宽约5米,上下两层,厚约20厘米。

虽然这木筏他们可能只用一次,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做得很仔细、很认真,直到确认完全没有问题后,五人才抬着木筏放到河中。

罗峰又砍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做篙,五人这才收拾行装,登上竹筏,向河对岸划去。

河流经过一夜的泄洪,水面已经下降很多,水流也变得缓了。罗峰与路浩天轮换撑篙,不一刻,便划到了对岸。为了防止万一返回时再用竹筏,罗峰把竹筏拴在一棵树上,这才登岸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