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标经商,就是做生意不能得过且过,走到哪算哪,而要有远大目标和长远眼光,在碰到机会时有魄力、敢决断;所谓低调做人是说不管你的商业生涯多么辉煌,都不要志得意满,不可一世,否则就会跌大跟头。经商与做人不可分,高标与低调应兼得,这是成为一个成功人必须要做到的。
大胆决策实现跨越式发展
“台塑大王”王永庆创业初期遭遇了几近破产的挫折,王永庆在巨变面前没有惊惶失措,而是站在发展的高度,发现问题并以敏锐的眼光作出决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王永庆当初在计划投资生产塑胶粉时,经查实,国际行情每吨售价是1000美元,因此他认为有利可图。但市场行情是变化着的,等王永庆将塑胶粉生产出来时,国际行情价已经跌至800美元以下。而台塑因为产量少,每吨生产成本在800美元以上,显然不具备竞争力;加上当时外销市场没打开,岛内仅有的两家胶布机厂又认为台塑的塑胶粉品质欠佳,拒绝采用,因此,台塑的产品严重滞销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王永庆绝不是那种为过去而后悔的人,他只考虑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他的决定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继续扩大生产,努力降低成本。
可是,王永庆这种想法受到内外人士的纷纷反对,公司内部的反对意见更是激烈,他们主张请求政府管制进口,加以保护,否则,以现的产量都已经销不出去了,增加产量不是会造成更加沉重的压力吗?王永庆认为,靠政府保护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就像在娘怀里宠大孩子一样,终究难成大器。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自身竞争力。扩产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至少可以有个希望。
1958年,在王永庆的坚持下,台塑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工程,使月产量翻了一番,达到200吨。
然而,在台塑扩建增产的同时,日本许多塑胶厂的产量也在成倍增加,成本降低的幅度比台塑更大。相比之下,台塑公司的产品成本还偏高,依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怎么办?王永庆决定继续增产,而且不增则已,增就一步到位,不再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为此,王永庆召集公司的高层干部以及专门从国外请来的顾问共对策。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再次扩建。但在规模上却出现了分歧。有提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扩展一倍,即提高至月产量400吨;外国顾则提出增至600吨。
王永庆的提议是:增至1200吨。这就是说,产量提高到原来的整整6倍!这一数字惊得在场的所有人直发呆。
外国顾问再次建议:“台塑最初的规模只有100吨,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设备就得全部更新。虽然提高到1200吨,成本会大大降低,但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600吨是一个比较合理而且保险的数字。”
他的这一意见得到大多数人认同。
王永庆则坚持认为:“我们的仓库里,积压产品堆积如山,究其原因是价格太高。现在,日本的塑胶厂月产量已达到5000吨,如果我们只是小改造,成本下不来,仍然不具备竞争能力,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竭尽全力,将老虎彻底征服!”
王永庆的一番话,终于使与会者接受了他的观点,连外国顾问都不禁为之折服。
就这样,王永庆的建议获得了台塑高层的一致通过。
但是,扩建计划还不能马上实施,因为增产需要增添设备,而购买新设备需要外汇。按当时的外汇政策,台塑的计划须经过特批。
王永庆将台塑的扩建计划提交“工业委员会”主管进口设备的第一处处长沈观泰。沈观泰被王永庆的胆识所打动,爽快地批准了王永庆的计划,使台塑的扩建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1960年,台塑的第二期扩建工程如期完成,塑胶粉的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从而具备了到海外市场竞争的条件。
人们对财富孜孜以求,生意人更是如此。但财富到底何处寻?王永庆的成功告诉我们:在特定情况下,财富宜在险中求。
企业在作决策时,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和市场实际需要来考虑。
很多时候,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该大胆的时候就要大胆。
决策是企业的方向和生命,做任何决策,都应该重视逻辑,尊重观事实,并且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切忌情绪激动,主观臆断。
决策之前一定要经过周密分析,通过计算生产成本、市场需求,考虑销售地点、销售时机等综合因素,推断决策的可行性,切不可凭主决断。很多时候,事情都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作决策需要胆大心细,在时间和空间上做文章。因此老板思维空间的大小,决策程序的优劣、决策时机的把握,以及决策执行的力度,决定了决策能否成功。下面就是做决策所必需的三个要素:
(1)敢想企业决策与常人做决定不同,决策者需要做战略决策,非常规决策,比别人高一等、胜一筹的决策。所以决策者首先要敢想,想别人不敢想,创别人不敢创。敢想首先要突破自我,突破思维定势,切忌随流或人云亦云。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是成功决策者的第一大法宝。
(2)慢定敢想、勇于突破自我是成功的前提,但新奇的想法并不一定都是确可行的,作决策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一个好的思维变成决策,该经过一个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上下沟通的过程。当你有了新奇想法时,一定要沉得住气,在拍板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
首先想想市场需求性,其次看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再次算算你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最后问问有没有能够执行你想法的人。
(3)快作决策需要耐心,执行决策则需要果断与迅速,厚积而薄发,一发就应,势不可挡,这也有利于及时抓住时机。
执行决策要快,一是需要高效率的工作,否则最好的决策也会被拖垮;二是要提高士气,大家形成一股冲劲,紧密配合,一鼓作气。在效率的执行中,暴露的问题可尽快解决。
敢想开阔了思路,创造了点子;慢定使决策准确,符合实际;快保证了决策的良好运用。
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决策者,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有丰富的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且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了解数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基本知识;要熟悉并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
(2)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创新精神。决策者要目光敏锐,有辨别分析的能力,能一针见血地看出问题的症结和本质;同时,思路要开阔,创新精神。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或者安于现状,就不能在竞争中前进,不能始终站在形势发展的前列。
(3)要善于听取和选择意见。在决策之前,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善于从众说纷纭中找到自己所要的内容,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切忌自己先有结论然后去搜集意见来论证自己的结论。
(4)要有决断的魄力与组织能力。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各种方案通过民主讨论之后,你要果断地加以集中作出决定,随即组织力量加以实施。在决断时,要正确对待“折中”问题。正确的折中是在确定应怎么办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让步;不正确的折中是过多地考虑如何能使别人接受,不惜放弃正确的方案。决断也有个抓紧时间的问题,不能坐时机,应该当机立断。作出决策之后,就要付诸实施,组织全体人员认真执行。但在控制执行情况、分析反馈信息之后,如发现有些问题证实决策失误时,也要勇于承担过失,果断地加以修正。
做商人要学会保持低
保持低调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贯的经商处事之道。正是他的这种低调风格使他在商界不但没有树立针锋相对的劲敌,反而更加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使事业如日中天。
如何才能做好生意,这是许多人向李嘉诚请教的一个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李嘉诚的回答是保持低调。所谓保持低调其实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哼着小调做人。
什么是哼着小调做人呢?就是要以一种谦虚和合作的态度去与人交道,谈生意也是一样。正如李嘉诚自己公布的生意秘诀一样:“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你自己省,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不同省份的中国人,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
成名以后,李嘉诚的经商谋略、行为方式,成为人们评价和模仿对象。不管怎样,李嘉诚仍然保持了他的一贯低调作风,例如当年李宅办理李泽钜的婚事时,在李泽钜去接新娘之际,李宅门口聚满采访的记者。李嘉诚破例邀请记者参观李宅花园。李宅高三层,李嘉诚本人住三楼,李泽钜与王富信则在二楼构筑爱巢。李嘉诚站在草坪上说:“一层才2000平方英尺,不算大呀!……长实集团公司起码有100个伙计(职员),他们住的地方不比这里差……你们(记者)去过多少富豪家宅,好多都靓过我这里。”
对于传媒有关李家深水湾大宅大肆装修的报道,李嘉诚矢口否认,强调只用了约3个月,“这20多年都没有认真装修的,既然装修番,就要好好装修呀,是吗?”其实,李家娶媳,本是大出风头之日,李嘉诚却秉承往昔处事小心的作风,如果没有十分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是很难做到的。
做商人,不仅仅要有谦虚的态度和低调的处事风格,更重要的是事不能太绝,所谓得理也得让人。
确实,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要做得太绝,要给人留条活路,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商为求利,尾巴如孔雀选美般高高翘起,就有可能给别人以可击之懈。
商人经商取得成功后难免有骄纵之心,大量的金钱也使他们有了消费的资本。但此时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低调。要想获得发展,人就应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以低调防止他人犯红眼病,否则你将成为孤家寡人。
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一些三四流的商家在大吹大擂,述说自己的企业怎样庞大,但事实上可能只是空壳企业。另外还有一些有一点名气商界中人,特别喜欢制造新闻,譬如绯闻等,使他们的知名度得以保持,使他们的名字不致被公众遗忘。他们需要以高调的手法为自己宣传。这种人在商场内一定会因为个人的风格而招来不少敌人。这些敌如果遇到机会,肯定会在这些不可一世、妄自尊大的人背后插上一刀。
树大招风,这是千古不易的哲理。不论在政界、商界还是在教育界,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如此。历史上不少人物都是因为自以为是,自以为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结果招致失败,甚至祸起萧墙,遭杀身之祸。
不露锋芒,即是不喜爱出风头,处世为人低调,只是默默耕耘,凭实力去争取其他人的信任,去争取市场上合作的伙伴、顾客、供货商、社会人士的接受和认同,而不是单靠哗众取宠,博宣传,博出风头。
成功后不露锋芒,究竟有什么好处?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能够不露锋芒,则避免了被其他攻击的机会。人生在世,有人追求多姿多彩,但如果处处树敌,经常为他人所攻击,则不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只可以说是烦恼多多。是非构成烦恼的原因。能够低调一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是是非非,人活得就快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