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品格最初形成于家庭
“1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乔治·赫伯特曾经如是说。在家庭生活中,母亲“像磁石一样将所有人的心灵吸住,像启明星一样受人关注”。
社会规则和制度形成的最终源泉是家庭,不管这个家庭本身是纯洁还是丑恶。法律也只是家庭的反映。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开始闪耀思想的火花,长大后,步入社会,才形成公众的意见。所以说民族振兴事业应从托儿所开始,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甚至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孩子的教育者产生的影响深远!人的品格和智慧首先在家庭中形成,这是自然的铁律。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每个社会成员都首先在家庭中学会生活和交际,然后才能融入社会。因而,对社会文明最有权威影响力的学校是家庭。原因很明显,社会文明是由个人素质决定的。也就是说,每个成员,无论高贵卑劣,对社会文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早年的道德环境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伟人同样如此。从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从人们那儿获得关爱和营养。一位母亲询问牧师:“我该在什么时刻开始教育我的儿子?他已经4岁了。”牧师回答说:“夫人,如果您现在还没对您的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可以说他已经被您耽误了4年。在孩子脸上绽开第一次微笑时,您就该抓住机会开始教育了。”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来得更早,因为孩子天生就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阿拉伯有句谚语:“光秃的无花果树看着丰收的无花果树,也会变得同样的硕果累累。”同样的道理,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对小孩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品格的形成过程中,儿童时期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儿童时期的品格是成年品格的基础和核心,后期的教育不过是儿时品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从这方面的意义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虽不是很准确,但也很有道理。弥尔顿曾经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年,正如一日之计在于早晨。”我们与生俱来的那种精神和能力,往往会持续最长的时间,是最强的推动力。人在呱呱坠地时,善良、邪恶、高贵、卑劣等品格就已在头脑中存在,这些将决定一生的品格。
来到一个陌生而崭新的世界,孩子的眼里满是好奇和新鲜,他们惊异于周围的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学会分析对比、观察领悟、模仿,并将一切置于脑海中。孩子的这种无穷的潜能,令所有人都惊讶不已。布鲁姆爵士经研究发现,婴儿在18~30个月这段时间里,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都有着超强的领悟能力,这是成人不能比拟的。在这段时期,孩子获得的知识和见解,比剑桥大学的高材生或者牛津大学的优等生的所学更具有意义。一段时间不温习旧知识,即使是学者,他的知识也很有可能会被遗失在角落里,但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学到的知识,一生也很难遗忘。
据说,司各特早在学会读书写字前就对民族文学如痴如醉,因为他的祖母和母亲反复向他朗诵文学作品。儿童时期,人的心灵是全然敞开的,随时随地准备接纳新事物。儿童不仅领悟力好,记忆力也很强,所学的东西都深深地刻在记忆中。童年就像一面明镜,投射出最早闯入思维又对生活起决定作用的一切东西和印象。孩子的一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第一次喜悦、第一次悲伤、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辉煌以及第一次不幸,这些构成了他一生生活的背景。
在粗陋庸俗、野蛮暴力的社会中生活,即便是心灵高尚的哲学家也会变得麻木不仁、不知廉耻。可以设想,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孩子们处于这样的环境,还能保持纯洁善良吗?在熏陶和培养人的性格、习惯、意志的同时,这些也成了人们日后幸福生活的保障。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存环境,但与童年时形成的道德观念相比,这一切显得非常微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家庭的好坏。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由于在品德智力方面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必会表现出诚实和善良,显得健康又能干。并且能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乐于助人,慷慨解囊,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为社会作贡献。
相反,如果小孩生活在愚昧无知、人情冷漠的家庭,日久天长,无形中就会形成自私自利、粗鲁无礼的性情。再加上现实的社会环境的诱惑,他将是危险、可怕的。一位古希腊人说过:“如果让一个奴隶去教育你的孩子,那么你将拥有两个奴隶。”
品格修炼
在品格的形成过程中,儿童时期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儿童时期的品格是成年品格的基础和核心,后期的教育不过是儿时品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第二节 女性具有影响力的品格
孩子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们看到的一切。大人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对每个人来说,童年时期非常重要。从那时起,人们的品格就慢慢开始形成了。假如把大千世界当作一所学校,将人的一生看作受教育的过程,那么对一个环球旅行家来说,沿途的民族对他产生的影响远不及出生时照顾他的保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榜样对小孩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出健康活泼、聪明机智的小孩,良好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频繁出现在小孩面前的,就是他的母亲。
“1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乔治·赫伯特曾经如是说。在家庭生活中,母亲“像磁石一样将所有人的心灵吸住,像启明星一样受人关注”。她是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的对象。培根把这种模仿比作“全球通的训导”。然而,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训导,更是身体力行的,像无声无息的口令,指挥着孩子。假如那些劝告者和规则制定者自身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就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虚伪。而且小孩也有辨别真伪的能力,父母言行若不一致,他们很快就会将其戳穿。这种口是心非的说教毫无价值。对于极坏的榜样来说,他们的任何劝告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们会追随榜样,但不会恪守规则。
模仿的过程,对人的品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小小的行为,却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系列。它们就像一片片小小的雪花,在空中飞扬,没有引起变化。但正是因为它们不断地积累增加,才造成雪崩。不良行为也是如此,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它左右人的善恶,决定了品格的优劣。
母爱仁厚博大,有着普遍深远的影响。任何一种感情都无法与母爱相比,一个人从诞生那刻起,母亲就对他开始了爱的教育,而且从未有过间断。在我们经历困难、挫折、失败的时候,即使不向母亲征求意见和忠告,也会渴望从母亲那里获得安慰和鼓舞,即使那些自强、独立、勇敢的人也如此。母亲传递给我们的美好、善良的东西,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就算哪一天,母亲撒手西去,她教给我们的礼节、智慧也不会消失,还会一如既往地指导着我们。所以,母亲永远是无比圣洁的。
全世界的幸福或悲哀、文明或野蛮、开化或愚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女人,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社会是一个整体,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而女人是家庭的掌权者,代表家庭的形象。爱默生说:“衡量社会文明的最佳标准是女人。”这句话蕴意很深。有人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那个睡在母亲怀里的婴儿,而那婴儿的未来如何,就得看他从母亲那里获得了什么样的教育。
女人之所以超出其他教育者,在于她最擅长进行人性的教育。如果说男人是人类的头脑,那么女人就是充满爱心的心灵;如果说力量是男人的优势,那么细腻、文雅、高贵就是女人的优势;男人代表着理性,女人则是感情的象征。即使是最刚强的女人,她也有柔弱、感性的一面。所以,虽然男人是人类的智力支持,而情感的开发却得依靠女人。女人会占据你的心灵和思想,男人能充实你的头脑和智慧。可以说,男人教会我们什么是爱,女人则能让我们如何去爱。正因为有了女人,人类才有了美德。
圣·奥古斯丁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在人的品格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撒杰斯特区的一个穷困市民,奥古斯丁的父亲为他儿子的非凡才华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了能够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他付出的远远超过了他的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而母亲莫妮卡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和期望。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拥有崇高、善良的心灵。为了向奥古斯丁引导善的道路,她克服种种困难和艰辛,对儿子悉心照料、耐心指导、真诚劝告。终于,一向生活不检点的儿子被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所打动,改变了以往的作风。母爱终获胜利!这位善良的母亲,不仅拯救了她极有天赋的儿子,也改变了她的丈夫。丈夫去世后,莫妮卡出于对儿子的深爱,随奥古斯丁去了米兰,继续照顾他。在奥古斯丁33岁时,莫妮卡去世了。但她的言行举止和教诲深深地烙在奥古斯丁的脑海里,影响了他一生的品格。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计其数。一个时期的自私、狂傲甚至邪恶,都会被幼年时形成的善良打败。为人父母无不努力将自己的孩子往正道上引,但终究有失败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孩子长大成熟,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儿童时期父母灌输给他们的思想和品格仍会伴随着他们,并开花结果。
这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约翰·牛顿。他是奥尔尼教区的一个牧师,也是诗人库珀的朋友。在父母去世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终于良心发现,想起儿时母亲的教诲,不禁为自己的堕落感到耻辱和罪恶。正是母亲的教导萦绕于耳际,使他翻然悔改,重新找回了纯洁善良的自我。
女人,尤其是勤劳、善良、正直而且乐观的女人,能使一贫如洗的家庭充塞愉悦欢快的气氛,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关系十分融洽。这种家庭每个人都向往,是人们追求的神圣的殿堂,是人们躲避风暴的温馨港湾,更是人们心灵的休息所:累了,你可以靠岸休息;伤了,你可以尽情倾诉,以求同情和安慰;成功了,你可以和家人共享骄傲和喜悦。家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老年时期,都是在家庭受到最多最好的教育和熏陶。在这里,人们学会了自控、善良、忍耐、坚强和奉献。谈及乔治·赫伯特的母亲时,伊扎克·沃尔顿说,母亲没有一丝的苛求和尖酸刻薄,她将家庭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而且跟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她温柔又慈爱。不仅孩子们非常乐意跟她在一起,即使她自己也从中感受到无穷的欢乐和喜悦。
家庭同样也是一所最优秀的礼仪学校,这皆因女人的出色教导。法国的普罗旺斯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如果没有女人,男人永远是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家庭是仁慈博爱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每个人首先都得学会热爱自己所属的那个小团体——家庭。即使是伟大或才智过人者,他们也绝不会因为家庭某个成员的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感到懊恼或耻辱。相反,他们只会为之自豪,并感到由衷的欣慰。一个热爱自己家庭的人,肯定也对祖国充满热情,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责任感,是以后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只有这个家庭本身就很优秀,才能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假如是一个丑恶的家庭呢?它可能就是一所最糟糕的学校。从儿童到成年这段时期,愚昧无知的家庭可能会直接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和悲哀。假如是一个毫无学识和教养的女性去抚养一个孩子,那么日后他极可能就是这样的复制品,无知无用且有害。假如母亲心胸狭窄、品行不端,对孩子而言将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受其影响,他们的人格会发育不良甚至产生缺陷。结果不仅是毁掉了自己的未来,还会给社会的其他成员带来不幸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