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指挥中朝空军联合作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简称空联司)在辽东省安东(今辽宁丹东)成立,刘震任司令员,随后成立了轰炸机指挥所和强击机指挥所。聂凤智和徐徳操分别任两个指挥所的司令员。受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双重领导。
一日,中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到由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改编的志愿军空军第4师视察,在会议室他对师长方子翼和政委李世安说:“我们建空军准备过三关:自己办航校培养航空技术人员;自己建部队培养战斗人员;打空战在空中消灭敌人。前两关你们都是亲自经手者,顺利过关了,现在第三关也交给你们完成。”
“保证完成任务!”二人响亮的回答。
志愿军空军第4师进驻安东浪头机场后,与苏联空军志愿军协助我军防空的一个歼击机师各驻扎在跑道的一端,共同使用一条跑道。当时我志愿军空军还不能单独升空作战,在空中没有敌机大机群的情况下,由苏军带领我飞行员一同升空面对敌机实战练习。而当时美空军仗着绝对的空中优势,总是派遣先进的战斗机F-86前来压制并封锁我在安东的三个一线基地——浪头、大东沟、和大孤山机场。
我军飞机(主要是苏军友机)起飞后,只好沿着鸭绿江北上,在我国东北上空爬高、编队、集结,然后从昌城一带迎战来袭之敌。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过程中,有时中途就被拦截,缺少飞行经验的年轻志愿军飞行员不时被击落。苏军也常常抱怨:飞机起飞后尚未编好队,即遭遇美机。在空联司召开的作战会议上,中、苏军事专家根据F-86的巡航速度,及从南朝鲜的空军基地飞抵鸭绿江口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判断,美国空军肯定掌握了我军飞机起飞时的有关信息,拥有能够窃听我空军指挥系统通话的地面窃听设备。因而决定马上对靠近丹东的敌方阵地进行搜索侦察,打掉对我方随时产生威胁的定时炸弹。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加紧建设我军自己的侦听情报系统。
在辽阳古建筑白塔的旁边,驻扎着新迁来的轰炸机指挥所。在侦察科任职的傅云龙正忙着在暗室里帮助老徐冲洗胶卷。航空胶卷是我军派出的拉—11侦察机从大和岛上空拍摄的。这个老徐的经历有点传奇,他是原国民党空军判读员,解放初国民党趁我空军未建立之机常常派遣飞机袭扰上海及周边地区,他们有时肆无忌惮地派遣非战斗人员乘坐运输机,装载一些大石块到我方上空扔下,向我新中国示威。老徐就是乘坐C—47型机飞到我大陆上空投石捣乱,在常州附近被我高炮部队击落跳伞后被俘的。由于我空军急缺老徐这类的专业技术人才,老徐经我军劝降后,加入了我空军部队,为我所用。照片上,在傅云龙看来毫无规律的图形被老徐还原成了各种建筑物,为我空军指挥所确定对敌轰炸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小和岛位于北朝鲜西海面,离鸭绿江口约70公里,与鸭绿江桥运输线遥遥相望。是当时美军部队和南朝鲜军队的一个重要前哨阵地。据陆军提供的情报说,两岛及邻近岛屿盘踞着李承晚的“白马部队”及美国情报机关约2000人。岛上的大功率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装置,专门搜集我方情报,为美机空战和轰炸活动提供情报和指令,严重威胁着我国东北和朝鲜西部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一直处于僵持状态的朝鲜谈判中,美方代表称,朝方需以开城地区的土地为代价,换得联合国军从西部海岛撤军。志愿军高层于是决定收复这些海岛,以打掉美方的谈判筹码。
傅云龙突然接到了去沈阳于洪屯机场给飞行员照相的任务,他二话不说与照相师来到了于洪机场。机组人员每5个人一组坐在一起,照相师用侦察科的大相机进行拍照,然后再将大照片剪成5张单人照片。这种戴着没有帽徽的棉军帽的单人半身照,被称为“烈士照”,为防止牺牲后的追悼会找不着照片而预备。傅云龙心知,看来我军轰炸机队不久要出动了。
空联司终于下达了轰炸大和岛的命令,11月6日下午,轰炸机指挥所下属的空8师韩明阳大队9架轰炸机共36人每人怀揣5000元朝鲜币和写有中朝两国文字“我是中国志愿军空军”的布条顺利起飞。按照事先空联司的周密布置,轰炸机在空中与担任护航任务的拉-11驱逐机团和米格歼击机大队顺利会和后飞向了大和岛。
李清扬和其他34名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都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他们在航校学习不到一年,战斗科目训练不足20小时。唯一有作战经验的是大队长韩明阳,他是从东北老航校毕业的。心情紧张激动的李清扬飞行中紧盯着前面的大队长机。
临近16时,轰炸机编队飞临大和岛上空,进入轰炸航程起点。对于我军的突然袭击,美军毫无防备,美机根本来不及起飞,敌军慌忙用高射炮反击。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毫不畏惧,冒着敌人的炮火,对岛上的军事工事和海面舰船等目标进行了坚决地轰炸,李清扬眼看着长机的弹仓下有“小黑点”露出,李清扬立即摁下投弹电门,又马上拉起投弹手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门失灵,错过投弹的时机。接着,李清扬开启照相机电门,拍摄轰炸效果照片……
志愿军首次对美军使用轰炸机突袭,而且全身而退,零伤亡。此次志愿军共投弹81枚,轰炸命中率达90???以算是大获全胜。消息传来,全军上下一片欢腾,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乘胜追击,11月29日,志愿军空10师夜航大队奉命夜间轰炸大和岛旁的敌军军舰,但飞到指定区域后,1号机投下照明弹照亮海面,发现敌人军舰已在该区域消失。为保证安全,上级命令各机不能任意改变航线,原路返回,机组便将炸弹投在事先预定的海区,第二次轰炸胜利结束。
也许是前两次胜利,使缺乏空战经验的某些领导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认为美军也不过如此不堪一击,作战行动由原来的保密行动变成了大张旗鼓,连续三天在于洪机场敲锣打鼓,弄得人人皆知,我军即将要再次轰炸美军,给美国佬以教训。这样的举动无疑犯了兵家大忌。从古至今,兵家作战不外乎两种情况使用这种大张旗鼓的形式,其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二则是在实力上远远强于敌方,使用这种大张旗鼓的形式不过是为了给敌方造成大兵压境的的心理负担,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现在看来,当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和我军的领导相当一部分是从解放战争的********过来的有关,他们难免将陆军的作战经验用在了空战上,将对付国民党的方法用到了对付美国空军身上,他们的初衷大约也是想鼓舞我方士气,给敌人造成心理负担,最好是敌人能像淮海战役那样解放军一冲锋就望风而逃。高月明大队的飞行员们更是求战心切,急得嗷嗷叫,纷纷向上级递交决心书、请战书、保证书。杨大方和本大队的毕武斌、张孚琰3人是从其他大队调入的,而且全是学生出身,末打过仗。为了表示必死的决心,他与毕武斌交换了个人小照,和张孚琰互换了脸盆和围巾,作为生死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