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浴血冀南
20214600000072

第72章 易良品殉国

三月十五日中午,易良品在冀县的一个堡垒户家里,召开了六分区指挥机关和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传达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风学习的指示。二是研究和确定去北方局党校学习的“后梯队”人员,并尽快安排他们到北方局党校报到。……

会议于下午三时结束。这时,一个侦察员跑来报告:“敌人分几路向这里合围而来。”

易良品闻讯,迅速率领部队向外转移,于傍晚转移到了枣强县杨庄村。当天晚上,他们就在杨庄村宿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从村外传来一阵枪声。

易良品从睡梦中惊醒,“噌”的从炕上弹起来。他迅速穿上鞋子,冲到院里。心想:昨天傍晚才转移到这里,这么快就被敌人发现啦?他站在院里仔细一听,村外的枪声十分激烈。他断定村子被敌人包围了。这时,驻在附近的警卫部队都迅速赶到了这个院里。易良品立刻率领警卫部队向村外突围。经过一番激烈拚杀,终于冲出了杨庄村。

很快,他们便跑进了与杨庄相距不远的西高村。此时,易良品身边只剩下一个警卫排了。他们刚想在村里休息一下,又发现有两股日军向西高村包围过来。易良品率领大家继续向外冲。冲到村头,他催马跃过一道水沟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易良品翻身坠马,跌落在沟外的平地上。后面的警卫员看到后,慌忙跳下马,跑过去扶住他问:“易司令,你受伤啦?”

易良品一手撑着地,一手捂着腹部,强忍着伤痛,吩咐说:“快带着大家冲出去。”

警卫员不容分说,背起易良品就往附近的大底阁村跑。其他战士听到喊声,也都急忙赶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易良品抬到大底阁村一个“堡垒户”家里。

大底阁村的村长听说易司令负伤,第一时间赶来照顾。下午,六分区医疗所所长熊登钦匆匆赶来,为易良品检查伤口。易良品躺在老乡家的火炕上,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他身上盖着一床半旧的棉被,头部露在外面;脸色蜡黄,微微闭着双眼,头发有些蓬乱。旁边的被子和炕沿上都留下点点血迹。熊登钦掀开被子,看到他身上的被子沾满血迹。村长说:“我们都没有处理过伤口,不敢下手。”

熊登钦把易良品的下身轻轻抬起,将带血的裤子褪下来,又用药棉蘸着清水擦掉他伤口附近的血迹,这才开始检查伤口。易良品小腹部已经肿胀起来,伤口上还残留着已经凝结、变黑的血迹。他用酒精给易良品清洗了伤口。然后把村长和警卫员拉到院里,低声说:“子弹穿透了膀胱。很危险。”

村长焦急地说:“那赶紧做手术啊!”

熊登钦不住地摇头,说:“我们的医疗条件太差,连把手术刀和止血钳子都没有,无法做这样的手术。”

村长又说:“能不能转移到军区医院去?”

熊登欠为难地说:“敌人知道易司令受了伤,已经封锁了附近的各个路口,还在到处搜查。我们根本出不去。”

大家都心情沉重地低下了头。停了一会儿,村长又问:“通知家属了吗?”

熊登钦说:“我来的时候,分区机关已经派人去找易司令的爱人王月婷了。”

警卫员说:“月婷嫂子在分区妇救会工作。她们为躲避敌人扫荡,经常变换驻地,想找到她也不容易。”

……

熊登钦赶回医疗所,搞了点磺胺药。可这对易良品的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眼看着易良品发高烧,吃不下东西,伤势一天天恶化。大家都心如刀绞。熊登钦知道,易良品不是致命的伤,只要把膀胱缝起来,再清创就行了。可他们却做不了这样的手术。这让他心里更加难过。

易良品在老乡家的土炕上,顽强地捱了七天。时而昏迷,时而苏醒。那天晚上十点多钟,易良品停止了呼吸。此时,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易良品是湖北省麻城县万义乡易家畈村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他参加了由鄂东特委组织的“黄麻起义”。一九二八年七月,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易良品任九十一团团长。此后,他率领部队南北转战,屡建战功。长征时,他担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委,曾三次往返草地,两次翻越夹金山。抗战爆发后,他出任一二九师七七二团团长,转战山西娘子关、阳泉和晋南。抗战初期,一二九师在山西黎城县的上下窑村组建了随营学校。易良品被一二九师首长任命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开学典礼那天,大家看到走上讲台的校长竟然是粗放、威猛的易良品时,一千多名学员无不惊讶。原来,易良品虽然从小放牛,但他参军后在学习上十分用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担任校长期间,他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干部。四零年三月调任青年纵队副司令员。参加并指挥了歼灭国民党军九十四师的战斗。青纵改编为新四旅后任副旅长。同年5月,改任新七旅旅长。易良品作战勇猛,胆子出奇的大。早在红军时期就有个外号叫“夜老虎(善于夜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易良品率领新七旅参加百团大战。四一年又组织发起了破击王高公路战役。随后他又发明了让敌人炮楼坐“土飞机”的战法。

那是一九四一年十月,易良品指挥新七旅发动了“武城战役”。攻打县城前,他率部扫清外围的日军据点。当时刘官屯据点由一个小队日军坚守,凭借炮楼顽强抵抗。刘官屯炮楼有四层楼高,修在公路边,距县城仅四公里,是通往武城的要道。日军在炮楼四周挖了两米深的壕沟,将土培成围墙。中间的鹿砦吊桥高高拉起,壁垒森严。八路军没有“攻坚”的重武器,打炮楼很困难。易良品与众人合计,想出了一个将地道挖到日军据点底下炸炮楼的办法。易良品命两连战士,从日军炮楼外的壕沟往里挖,先挖明沟,后挖暗沟,两沟并进。日军从炮楼内往外扔手雷,用机枪扫射,却打不着在深沟里的八路军。眼睁睁看着八路军将地道挖到炮楼底下。当时八路军只有“土炸药”。土炸药就是老百姓用芒硝、木炭等做成的火药,比正规的炸药威力小一些。有人建议往地道里放五百斤,有人说放八百斤。最后易良品拍板往地道里放了一千二百斤炸药。他风趣地说:“叫鬼子好好地坐坐这个‘土飞机’。”点火前,易良品命官兵枪弹齐发,佯攻炮楼将日军全部赶到炮楼内,然后由爆破员点着炸药引线,连声巨响,炮楼拔地而起,从空中落下,变成一堆碎砖头。……

在这前后,易良品的妻子王月婷为他生了一个胖儿子。易良品十分高兴。然而,当时易良品带领新七旅与日军作战,王月婷在抗日妇救会工作,两人聚少离多,居无定所。孩子怎么办?夫妻俩商议后,将儿子送到了枣强县赫家堤村的一个“堡垒户”家里扶养。临分别时,王月婷让易良品为儿子起个名字。易良品想了想,说:“就叫易柱华吧。将来做中华民族的柱子。”为了安全,夫妻俩没让小柱华姓易,而让他姓王。因为当时敌人正四处张贴布告,悬赏易良品的首级,再加上河北姓易的又很少,所以孩子姓易是很危险的。

一九四二年,易良品担任冀南六分区司令员。时逢日军“ 九.一二”大合围。他指挥各部队灵活地冲出敌军合围圈,使敌人扑了空。他亲率十九团奔袭郑口据点,缴获一百八十余车军用物资,解决了全分区部队的冬装。同年十月十九日,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在枣南大营附近遭敌包围,负伤被俘。易良品周密部署营救工作,及时掌握情况,不断派人和敌军内线联系,制定了分段截击的行动方案,成功地营救了刘志坚。

一九四三年一月,易良品指挥十九团、二十一团等部队东渡运河,一举攻克夏津县城,歼灭大量敌伪军。仅一九四三年就多次打出模范战例。例如,成功突袭娄子镇、武官寨、白塔镇、乔村、杜烟、甲马营、枣强城,两次打击汉奸肖振江部队等。……

熊登钦看着易良品慢慢变凉的尸体,想着他一生征战,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心情沉痛地向村长说:“请你想办法买一口棺材,甭管多少钱,要好的,板厚一些。”

村长想了想,说:“这村一个有钱人家,有一副很好的棺材,板子也很好,但要花一百块钱。”

一百块钱一副棺材,在当时是比较贵的。熊登钦代表分区买下了那副棺木。他和村长商议,将易良品安葬在侯滩村西的一片坟地里。那时,敌人正在四处搜捕易良品,只好趁夜晚悄悄下葬。易良品戎马一生,死后身无分文。下葬的时候,熊登钦含着眼泪问警卫员问:“易司令还有什么遗物?”

警卫员说:“只有这块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手表。”

熊登钦接过手表,上满弦,对好时间,郑重地戴在易良品手腕上,然后就将易良品葬埋了。

当王月婷接到“丈夫病危”的通知匆匆赶来时,已经是易良品下葬后的第三天了。怀孕七个月的王月婷听说丈夫已经下葬后,悲痛欲绝,坚决要求把坟墓扒开,见丈夫最后一面。于是,在分区妇救会几位同志的陪同下,在熊登钦和警卫员的带领下,王月婷来到了侯滩村西的坟地里。等把坟墓挖开,将棺材打开后,大腹便便的王月婷强忍着悲痛,走上前为丈夫整整衣衫,理理头发……看着眼前这种情景,大家无不心如刀绞,泪流满面。这时,大家发现戴在易良品手腕上的手表,还在执着地向前跳动着,发出清脆的嘀嗒声。一切都整理妥当,王月婷又详细检查了一遍,这才让大家把棺材盖上,重新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