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8100000122

第122章 孙子兵法(4)

【师说】

孙子很重视军队的管理、教育方法,认为军队主持者应做到“静以幽,正以治”;士兵个个应有“诸、刿之勇”;军队内部应该做到“一其志”“齐勇若一”;军队各部应如“常山之蛇”,互相配合,互相策应,打仗时则千军万马“携手若使一人”,真正做到意志统一,行动统一,造成军队群体的有利态势。为达此目的,孙子主张对军队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政治教育,使将士“并气积力”,士气饱满,战斗力旺盛,使官兵做到既能不贪钱财,又能拼死奋斗;另一方面提倡以法治军,必要时实行破格的奖赏、打破常规的号令(“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孙子总结的这些古代政治建军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各项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来说都富有启迪意义。

【知识卡片】

本篇强调将帅要认真考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即根据不同战区客观环境条件、利益原则和官兵的不同心态制定不同的战略战术原则,这体现了孙子在政治上、哲学上的天才。

【故事链接】

擒虎须趁虎睡时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因朝廷不同意他继承父位,就凭借其父亲数十年的经营基础,以蔡、申、光三州反叛朝廷。816年,唐宪宗下诏讨伐。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敌不住吴元济败了下来。唐宪宗再令袁滋取代高霞寓领兵讨伐,结果同样惨败。

名将李晟(shènɡ)之子李愬(sù),当时在太子宫中任职,得知情况后主动请战。唐宪宗即任命李愬为唐邓节度使,替下袁滋担负伐吴重任。

李愬受命,初到前线唐州(今河南省泌阳县),见士卒因连战皆败,十分惧战,士气低落,便向全军下令:“天下知道我柔弱,所以派我来跟着你们。若论打仗取胜,那可不是我的特长。你们只需静守疆场,我便足以回复君命了。”

李愬又对部下说:“士气如此低落,首先需要稳定人心。更为重要的是,前任尚书治军不严,敌军便不作戒备。现在听说我来代任,定会加强防务。我特意放风出去,要严守袁公故辙,目的是让他头脑发昏,依旧不加警惕,这样我们便可以趁吴元济昏睡之际,捆缚起这只猛虎了。”

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愬,听说唐军依旧松弛,真的不加防备。而李愬的士兵们听说不需冒拼死之险,也便人心安定,人人愿听号令了。李愬乘机日夜兼程暗察淮西地势,把吴元济兵力的虚实了解得一清二楚。半年以后,士气已经恢复,便上表请求增兵讨吴。李愬乘着锐气以“借敌打敌”之计接连不战而胜,很顺利地打通了前往蔡州大本营的外围道路,于是士气大振,斗志旺盛。

这时,唐朝北路军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等军进攻淮西,击败淮西军三万人,威胁北线要冲洄曲。吴元济不防李愬,见北线告急,便把亲兵守卒尽可能都调往洄曲防备李光颜。已降唐朝的原吴元济得力干将李祜即向李愬说:“蔡州精兵已全调往北线,我们现在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生擒吴元济了。”李愬即依此计,于风雪阴晦的十月初十,命李祜率突击队三千为前锋,自己率三千为中军,李进城带三千断后,疾速东进。行军到张柴村,淮西守军都因天寒地冻,躲在帐中毫无防备,前锋到处,好似切瓜削菜一般,吴军被杀得一个不剩。

李愬命将士入村稍事休息,吃点干粮,即备好鞍马弓箭,继续急行军。当天晚上恰好大雪纷飞,寒风凛冽,马匹都冷得缩成一团,战士中抱着长戈而被冻死的就有十一二人。而张柴村以东都是水塘沼泽,道路十分难走。有部下问要到哪里去,李愬说:“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众军士一听,都哭着要回去。李愬说,此时正是吴元济昏睡得最死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拼尽全力赶到蔡州,这样才可以一举灭敌,永除以后行军之苦。军令如山,大家只好咬紧牙关急跑快进。

又急行军七十余里,夜半时分到达蔡州城郊,声音嘈杂,一旦惊醒吴元济那就前功尽弃了。这时正好有报告:城旁有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大喜,即命军士用戈矛、石块去搅扰鹅鸭。鹅鸭受惊,哀鸣之声立即盖过了行军的声音。城内守卒都因怕冷拥絮昏睡,几个更夫隐隐听到鹅鸭鸣叫,也只当是它们遭冻难受之故,不愿在这样的天气里到城头瞭望军情。谁也没想到会有九千军马如同一条捆虎长索,正把蔡州城团团围住。

四更天,正是人们睡得最香甜的时候,李愬的部队齐集城下。李愬等人在城墙上凿出坑穴率先登上城门,杀死熟睡的守门兵,留下更夫照旧打更,然后打开城门,放进兵马。

黎明时分,雪住了。李愬大军已进入吴元济的外宅。吴元济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忽有人惊呼:“官军进城了!”吴元济还不相信,说:“是北线的洄曲弟兄回来取寒衣了吧?”直到自己听到了李愬的号令声,才跳出被窝,率左右登上内城,企图负隅抵抗,等待洄曲重兵前来救应。

哪知李愬早已将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请来,并让其中一人送信到洄曲招降董重质。董重质得知家人被拘的消息,单身独骑,穿着白衣来投降了。吴元济见大势已去,也就只好糊里糊涂地自己受绑。

九地篇

兵之情主速

并敌一向,千里杀敌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散地:“散”相对于“专”。士卒心理受作战环境影响,入敌境深则专,入敌境浅则散。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与敌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很容易逃散,故称“散地”。】,有轻地【轻地:“轻”相对于“重”,“轻地”与“重地”皆战于敌境,前者入敌境浅,后者入敌境深。指军队在进入环境不深的地区作战,士卒离本土不远,危急时易于轻返,故称“轻地”。】,有争地【争地:谁先占领,谁就占有有利的必争要地。】,有交地,有衢(qú)地,有重地,有圮(pǐ)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交地:地势平坦,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诸侯之地三属【三属:指敌我双方和其他诸侯国连接的地区。属,连接。】,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指入敌境已深,越过很多敌国城邑的地区。】。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指一种背山阻水、粮草断绝、进退不得,或者是被敌军重重围困、难以冲出的地域。】。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无止:不要停留。止,停留。】,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无绝:指不能断绝联络。】,衢地则合交【合交:指与邻国搞好关系。】,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恃:依持,协同。】,贵贱【贵贱:身份高贵者与低贱者。】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爱:这里指敌人的要害。】,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不虞(yú):指料想不到的。】之道,攻其所不戒【不戒:指没有防备的地方。】也。

凡为客之道【为客之道:指进入敌境作战的原则。客,客军,即离开本国进入别国作战的军队。】:深入则专【深入则专:专心一意,指深入敌国“重地”,士卒无法逃散,只好死战。】,主人不克【主人不克:指被进攻的一方无法战胜进攻者。主人,指被进攻的一方。克,战胜。】;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运兵:指部署兵力。】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拘:拘束。】,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禁祥去疑:禁止迷信等活动,消除疑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恶(wù)货:指不喜欢财物。】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涕交颐:这里指泪流满面。】。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恃:依靠。】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静以幽:这里指冷静沉着。】,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易其事:这里指变换任务。】,革其谋【革其谋:这里指改变计划。】,使人无识;易其居【易其居:这里指变换驻地。】,迂其途【迂其途:这里指迂回行军。】,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礼,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背固前隘(ài):指背后地势险要,前面道路狭隘,进退受敌控制的地区。】者,围地也;倍固前敌者,死地也。无所往者,穷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属:连接、相连。】;争地,吾将趋其后【趋其后:这里指迂回包抄。】;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固其结:指与诸侯巩固联盟。】;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进其涂:迅速通过的意思。涂,同“途”。】;围地,吾将塞其阙【塞其阙:堵塞缺口。】;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预交:与诸侯结交。预,通“与”。】;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四五者:泛指上述各事。】,不知一,非王霸之兵也。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其众不得聚:指能使敌国军民来不及调动和集结。】;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交不得合:指不能与其他诸侯联盟。】。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不养天下之权:指不称霸。】,信己之私【信己之私:施展自己的意志。】,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隳(huī):毁坏,摧毁。】。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悬无政之令:颁发破例的号令,即所谓政外之令。悬,悬挂,这里指颁发。】,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政举之日:指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夷关折符【夷关折符:指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开阖:这里指有机可乘。阖,门窗,此处借指敌方的漏洞。】,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践墨随敌:根据战情灵活制订作战计划。践,避免。】,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

孙子说:按照用兵作战的原则,地理、地形可以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各诸侯国在自己境内作战,叫散地。深入敌国不远,叫轻地。我方和敌方都得到有利的地区,叫争地。我军和敌军都可前往的地区,叫交地。诸侯的国土与多国接壤,先到的可以获得多方援助的地区,叫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背后有众多城池的地区,叫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区,叫圮地。进入时道路狭窄,退兵时道路迂远,敌人用少量兵力就可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围地。拼死奋战才能生存,不拼死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死地。所以,在散地不要作战,在轻地不要停留,遇上争地不要强攻,遇上交地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要结交邻国,深入重地要掠取物资,在圮地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应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应力战求生。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军前后不能互相照应,主力和分部无法依靠,军官和士兵不能救援,上下级不能联络,士兵分散后不能集中,即使集中也不整齐。有利就行动,无利就停止。或许有人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该如何对付?”回答是:“先夺取敌人要害之地,就能让其听我摆布。”用兵之道贵在神速,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一般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是:深入敌境,我军军心就专一,敌人就不容易战胜我;在敌国富饶地区掠取粮草,保障部队有足够给养;注意休养士卒,不使其劳累,保持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应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察觉。将部队置于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宁死不退,就会尽力作战。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心就不易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殊死奋战。因此,这样的部队不加整治就能加强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用命令就会服从纪律。禁止迷信,消除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作战命令下达之日,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勇敢了。

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如同“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军队可以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遇上大风时,却能相互救援,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所以,想用缚住马缰、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协力,关键在于管理有方。要使强弱都能发挥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如一人,是因为迫不得已。

统帅军队,要做到沉着冷静,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有条不紊,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毫无所知;变更部署,改变计划,使士兵无法搞清楚;不时变换驻地,迂回行军,使士兵不知行动意图。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兵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弩机,破釜沉舟一样。对待士卒要像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结全军,把他们投入危险的境地,这就是将帅带兵作战的诀窍。不同地形的变化,各种变通的利害,士兵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大凡在敌国境内作战,进入敌境越深,军心越稳,浅入则军心容易涣散。离开国土,到他国进行作战的,叫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境深的,叫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叫轻地;背后险阻,前面有隘路的,叫围地;无路可走,就是死地。所以,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部队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诸侯国的关系;入重地,要保障军需供应;在圮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要决一死战。可见,士卒的心理状态是:被包围就会竭力抵抗,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