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8100000101

第101章 史记(8)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义:高尚的道德。】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同列:指二人同为上卿。】,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殊甚:太过分。殊,很。甚,过分。】。且庸人尚羞之【且庸人尚羞之: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不肖:不贤,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固止之:一再劝阻他们。】,曰:“公【公:敬称对方之词。】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秦王:比秦王怎样。孰与,意为“何如”。】?”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驽:劣马,比喻庸碌无能。】,独畏廉将军哉?顾【顾:只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不俱生:即必有一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因宾客【因宾客:通过自家的宾客引导。】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鄙贱之人:鄙陋卑贱的人。自责之词。】,不知将军【将军:当时的上卿兼任将相,故蔺相如也可称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刎颈,割头。】。

【译文】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师说】

本节选主要记述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再现廉蔺交好的情景。面对廉蔺之间的内部矛盾,蔺相如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在廉颇居功自傲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时候,相如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天下!”廉颇的这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陷,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最终将相和,成为刎颈之交。虽寥寥几笔,也再现了廉颇直率磊落、勇于改过、忠心为国的形象。

文章在写作上采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对比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相互辉映,立体展示,栩栩如生,令人感佩。

【知识卡片】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至前279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局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故事链接】

秦昭王击缶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蔺相如随着赵王一起去了。秦王要求赵王弹瑟并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敲。蔺相如于是准备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这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显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精神。

杀妻求将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尝:曾经。】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取:同“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就名:成就名声。就,完成。】,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不与齐:不亲附齐国。与:亲附。】。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或:有的人。恶:诋毁,说坏话。】:“起之为人,猜忍【猜忍:猜疑而残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游仕:外出谋求做官。遂:遂心、如愿。】,遂破其家。乡党【乡党:乡里。周礼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郭门:古代外城城门。】。与其母诀【诀:决绝、长别。】,啮臂而盟曰【啮(niè,聂)臂而盟:咬胳膊发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薄:轻视,瞧不起。】,而与起绝【绝:断绝关系。】。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图:算计,谋取。】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鲁卫兄弟之国:鲁卫两国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国。】,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谢:疏远而不信任。】。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贪:贪恋。此指贪求成就名声。】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拔:攻克,夺取。】。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赢粮:剩余的军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病疽:患毒疮病。】,起为吮之【吮:聚拢嘴唇吸,嘬。】。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非然也:不是这么说啊。意思说,不是为其子受宠而哭。】。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旋踵:快得看不见脚跟转动。旋,旋转。踵,脚跟。】,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廉平:廉洁不贪,待人公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师说】

本文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选文记叙了吴起“杀妻求将”与“母死不归”两件事,从中可推知吴起是一个非常冷血的人;而与士卒同劳共苦,亲为士卒吮疽,又显示他在军事上无疑是最杰出的。

吴起非常不善于与君主、大臣处理关系,他总是遭受君主的疑忌与大臣的排挤。这并非因为他缺乏政治才干和灵活性,而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个性与价值取向。

可叹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知识卡片】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故事链接】

孙膑减灶诱敌人

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后,一晃十三年过去了。魏国这次伙同赵国去攻打韩国,韩国频频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威王又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令他们前去救韩。魏王见齐军打来,急忙命令庞涓从韩国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合兵十万,抵抗齐军。孙膑知道庞涓的部队将到,向田忌献上“减灶诱敌”的妙计。

当魏齐两军刚刚遭遇,还没交锋,孙膑就下令部队撤退。庞涓追到齐军驻地,只见地上满是挖掘煮饭用的灶头,连忙叫士兵去清点,根据灶头的个数庞涓估计齐军有十万之众。齐军一连三天急急退却,庞涓仍派人去数灶,第二天发现齐军留下的灶头数目,只够五万人煮饭了;第三天,减少到只够三万人煮饭了。庞涓得意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兵士就逃走了大半。”于是他抛下步兵辎重,只带轻装健儿,昼夜兼程,紧紧追赶齐军。

这一天,齐军退到马陵道(今山东莘县境内)。孙膑见这里路狭道窄,两旁又多险阻,很适宜设兵埋伏,计算庞涓的行程,估计他将在黄昏时可以赶到这里,就命令士兵砍下一些树木堵塞去路,又选了一棵大树,将那大树面对路的树干砍去一大块皮,露出一大片光滑洁白的树身,然后在上面写上一行黑字。接着,孙膑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夹道埋伏,对他们说:“等到魏军来到,大树底下有人点火,就万箭齐发。”

天刚黑,庞涓真的领兵追到马陵道。在士兵们搬拦路的树木时,有人发现路旁大树上的字,忙向庞涓报告。庞涓叫士兵点燃火把一看,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不由得大惊。此时,齐军伏兵对准火光处万弩齐发,箭如雨下,魏军死伤无数,庞涓也身中几箭,倒在血泊之中。他自知中计,绝难脱身,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太子申,彻底打败了魏军。

出秦弗用

【原文】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周:国名。雒阳即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一带。】。东事师于齐【事:犹从。“齐”:战国时为田氏所建立的国家,今山东半岛东部,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旧临淄县西部及北部)。】,而习之于鬼谷先生【鬼谷:隐于鬼谷,因以自号。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

出游数岁,大困【困:困窘。】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逐什二:指买卖逐利,在十分之中取得二分盈利。】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本:本业,通常指农业,此处指工商业。事口舌:指从事游说。】,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业已:已经。业已二字是虚词叠用。屈首受书:指低头从老师受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周书《阴符》:古兵家言。《战国策》作《太公阴符》之谋。和纵横家主张有相通处。】,伏而读之。期年【期(jī),期年:一周年。】,以出揣摩【揣摩:揣度人君心理,投其所好,相机进说。】,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周显王:名扁,公元前368—前340年在位。苏秦游说周显王的事,不见于《战国策》。】。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少:轻视。】。弗信。

乃西至秦【秦:国名。战国七雄之一。】。秦孝公卒【秦孝公: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君,公元前381—前338年在位。】。说惠王曰【惠王:即秦惠文王,名驷,秦孝公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四塞之国【四塞之国:秦地东有黄河,又有函谷、蒲津、龙门、合河等关;南有南山及武关、峣关;西有陇山及陇山关、大震、乌兰等关;北有黄河,所以称为四塞之国。】,被山带渭【山:指陇山、崤山等。渭:渭水,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原县,东流贯陕西省中部,至潼关入黄河。】,东有关河【关河:指函谷、蒲津等关与黄河。】,西有汉中【汉中:郡名,初属楚,后属秦。】,南有巴蜀【巴:国名,在今四川省东部。蜀:国名,在今四川省中部及西部。】,北有代马【代马:指代郡马邑之地,今山西朔县一带。】,此天府也【天府:自然条件优越的仓库。】。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乃东之赵【赵: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占有今河北省中部、南部及山西省东部一带。】。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赵肃侯:战国时赵国君,名语,公元前349—前326年在位。】,号奉阳君【奉阳君:奉阳君是李兑,此以公子成为奉阳君,是司马迁的误记。公子成封安平君,明载于《赵世家》。】。奉阳君弗说【说:通“悦”。】之。

【译文】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