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8000000024

第24章 史记(5)

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很受广大民众的拥戴。召公到乡邑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树,他就在树下断官司,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各得其所,没有失业的。召公去世后,民众思念他的政绩,怀念着那棵棠梨树,不舍得砍伐,并且歌咏着它,作了名为《甘棠》的诗篇。

【师说】

本文是节选的内容,记叙了召公在周公代理朝政时对周公的不满,在周公的坦诚表白下,召公消除了误会,后来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勤于政事,受到百姓和官吏的拥护。选文情节简单,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古燕国的创立者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勤政爱民的。可以说,司马迁用他客观公正的笔墨为后世人们记录了一个值得敬仰和学习的召公的形象。

【知识卡片】

这篇传记记叙了西周开国功臣召公的故事。文中燕召公听讼甘棠之下,后人思召公之政而作《甘棠》歌颂他,高度赞扬了燕召公仁德爱民的思想和行为,也充分体现了司马迁主张德治的政治理想。

【故事链接】

燕昭王广纳贤才

燕昭王立志要让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国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得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如果别人听说您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的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陈杞世家兴替

【原文】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世家:即本篇《陈杞世家》。】言【言:记载。】。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灭之,有世家【世家:即本篇《陈杞世家》。】言。契【契:读作xiè。】之后为殷,殷有本纪【本纪:即《殷本纪》。】言。殷破【破:灭亡。】,周封其后于宋,齐湣王灭之,有世家【世家:即《宋微子世家》。】言。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本纪:即《周本纪》。】言。皋陶【陶:读作yáo。】之后,或【或:有的。】封英、六,楚穆王灭之,无谱【谱:中国古代记载一姓一族氏族来源、世代系统及谥法名号的史书。】。伯夷【伯夷:此为尧舜时之伯夷,非商周时之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有世家【世家:即《齐太公世家》。】言。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本纪:即《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言。垂、益、夔【夔:读作kuí。】、龙,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右【右:以上。】十一人者,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五人:指舜、禹、契、后稷、伯翳。】之后皆至帝王。余乃为显【显:著名的。】诸侯。滕、薛、驺【驺:读作zōu。】,夏、殷、周之间也,小,不足齿列【不足齿列:不足挂齿。】,弗论也。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并:吞并。】。江、黄、胡、沈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著【采著:采取,录用。】于传【传(zhuàn):史传,传记。】。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至:极致。】矣!禅位【禅(shàn)位:让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血食:享受后代子孙的祭祀。因古代祭祀要杀牲取血,故名血食。】者历三代【三代:指夏、商、周三朝。】。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建国:天子所封之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兹兹:兹,本意为草多貌,引申为繁盛的意思。】,有土者【有土者:得到封地的人。】不乏【乏:少。】焉。至禹,于周则杞,微甚【微甚:“甚微”的倒装,很弱小。】,不足数【不足数:不值一提。】也。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因为越王勾践是禹的旁系后代,故与杞联系而言。】兴。

【译文】

舜的后代,周武王分封他们到陈地,到楚惠王时被灭,有《世家》记载。禹的后代,周武王分封他们到杞地,楚惠王灭了他们,有《世家》记载。契的后代是殷商王族,有《本纪》记载。殷朝灭亡后,周朝封其后代于宋,齐湣王灭了宋,有《世家》记载。后稷的后代是周朝王族,秦昭王灭了周,有《本纪》记载。皋陶的后代,有的被封在英、六之地,楚穆王灭了它们,没有谱牒记载。伯夷的后代,在周武王时又被封于齐,叫做太公望,陈氏灭了它,有《世家》记载。伯翳的后代,在周平王时被封于秦,项羽灭了它,有《本纪》记载。垂、益、夔、龙,他们的后代不知封于何地,没有听说过他们。以上十一个人,都是尧、舜时著名的功德之臣;其中五人的后代都当过帝王,其余的则是著名诸侯。滕、薛、驺,是夏、商、周三代时所封之国,很小,不足挂齿,就不论列了。

周武王时,封侯封伯的还有一千多人。等到周幽王、周厉王以后,诸侯凭借自己的势力互相攻击、相互吞并。江、黄、胡、沈之类的小国,数不胜数,因此就不采录于史传之中。

太史公曰:舜的道德可谓达到极点了!让位给夏,而以后经历夏、商、周三代仍享受祭祀。楚国灭掉陈国以后,田常又取得了齐国政权,终于还是一个封国,百代不绝,后代子孙著盛,被封赐土地的人很多。至于禹,在周时其后代就是杞国之君,很弱小,不值一提。楚惠王灭掉杞以后,禹的后代越王勾践就振兴起来。

【师说】

本文节选自《陈杞世家》最后几段,它用简练的文字记载了尧、舜、禹以及他们的臣子所受的册封和他们最后的结局;另外也介绍了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的诸侯纷争的情势;最后,司马迁重点高度评价了舜的德行和他的后代陈国的走势,说明了禹的后代杞国的命运和他的后代越王勾践的兴起。这几段文字让今天的读者很清楚地了解了战国后期由于诸侯争霸而导致的战乱频繁的历史。

【知识卡片】

《陈杞(qǐ)世家》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陈国历史发展的兴亡过程,同时简要记载了杞国的世系源流,篇末概括地简介了尧舜等11位著名历史人物后裔的下落。

【故事链接】

抱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连连战败。秦国的军队甚至一度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魏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保命,便向魏王建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请求停战议和。魏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谋士,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魏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您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您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魏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周公旦制诰教成王

【原文】

韂康叔【韂(chàn)康叔:名封,周武王的同母弟,卫国始祖。成王平三监之乱后,于公元前1042年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封康叔为君。】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尚有:还有。】焻季【焻(chàng)季:即冉季。】,焻季最少。

武王已克【克:战胜。】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比:类同。】诸侯,以奉【奉:继承。】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集:犹“辑”,顺。】,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傅相:辅佐。】武庚禄父,以和其民。

武王既崩【崩:帝王之死叫“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当【当:掌管。】国。管叔、蔡叔疑周公,乃与武庚禄父作乱,欲攻成周【成周:即东都洛邑。武庚叛乱时,洛邑还未建成东都,此处误以宗周镐京为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放:流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韂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周公旦惧康叔齿少,乃申【申:一再,重复。】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务:一定。】爱民。”告以纣所以亡者以【以:因为。】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为《梓材》【梓材:指《梓材》这本书,意在告诉康叔治理国家的办法。】,示【示:给人看。】君子可法则【可法则:可以效法的原则。】。故谓之《康诰》【诰: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酒诰》《梓材》以命【命:教导。】之。康叔之【之:到。】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

成王长,用事【用事:当权。】,举康叔为周司寇,赐韂宝祭器【宝祭器:宝器和祭器,即车辆、各种旗帜和钟,象征着权力和名誉。】,以章【章:表彰。】有德。

【译文】

卫国康叔,名封,他是周武王同母所生的弟弟。他的下面还有冉季,冉季最小。

武王战胜殷纣以后,重新把殷朝的余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并列,以此来继续祭祀他的祖先,使之不绝。因为武庚没有真心顺服,恐怕他有贼乱之心,于是武王让他的弟弟管叔、蔡叔辅佐武庚禄父,以此来安抚他的人民。

武王去世时,成王年幼。周公旦代替成王治理国家,主管国家政务。管叔、蔡叔怀疑周公,于是就联合武庚禄父作乱,准备进攻成周,周公旦按成王命令发兵讨伐殷国,杀掉了武庚禄父和管叔,放逐蔡叔,把武庚的殷国余民封给康叔,康叔做了卫国的君主,居住在黄河、淇水之间旧商朝的废墟上。

周公旦害怕康叔年纪小,于是反复告诫康叔说:“一定要访求殷朝年岁较大的贤人君子,向他们询问从前殷朝之所以兴起和灭亡的原因,一定要爱护人民。”并且告诉他纣王之所以亡国的原因是由于沉溺于酒宴,放纵饮酒,宠信女人,所以纣的灭亡从此就开始了。他写了《梓材》,告示君子可以效法的原则。因此,将这些文告称为《康诰》《酒诰》《梓材》,用来教导康叔。康叔到了封国,按照这些教导去安抚、团结他的百姓,百姓们都非常喜悦。

成王长大以后,亲自掌管朝廷政事,任命康叔为周朝司寇,并赏赐给他卫国宝器、祭器,以此来表彰康叔的德行。

【师说】

本节选文字,记录了康叔年少时,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因为不满周公旦在成王年幼时掌管朝政,从而发动叛乱最后遭到失败,为了教导年少的康叔,周公旦于是作《康诰》等书教育他要向善,后来,成王册封康叔为周朝司寇,并赏赐给他卫国宝器、祭器,以此来表彰康叔的德行。其中周公旦的谆谆教导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慈爱与关心。

【知识卡片】

这篇世家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

初封时,周公旦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康诰》等文告谆谆教导他。殷朝遗民以后再无造反的迹象,而卫国从西周末年起,中经整个春秋时期,贵族内部争权斗争迭起,父子相残、兄弟相杀之事屡屡发生,又加上齐、晋等大国的直接干预,卫国变得更加不稳和脆弱。一入战国,先受制于赵,再受制于魏,地位一降再降,最终灭亡于秦。

【故事链接】

康叔受封

康叔受封时年龄还十分小,周公怕他不能担当治理殷朝遗民的重任,为康叔举行了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特作《康诰》《酒诰》《梓材》等文告,作为他治理国家的法则。临上任前他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康叔要戒酒忌色,明德宽刑,务必寻求殷地的贤人、君子、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要勤于政务,爱护人民;同时还告诉康叔纣王亡国的原因是沉湎于酒色,酒色财气是殷朝内乱的发端,要他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