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8000000002

第2章 诗经(2)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

[1]黍(shǔ):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jì):高粱。

[4]迈:远行。

[5]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6]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7]悠悠:遥远,渺茫。

[8]如醉:内心因忧伤而错乱。

[9]如噎(yē):内心因忧伤而气逆。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已结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说】

这首诗歌首章写诗人行役到宗周,过访宗庙宫室,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只见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诗人触景生情,勾起无限愁思,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荡神摇,充满怅惘。但自己的怅惘不能被理解,于是诗人抒发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感慨。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无法求解,诗人只能质问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了一层。

【知识卡片】

古人常以“黍离之悲”表示怀旧之情、亡国之痛。这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大夫行役到故都镐京,经过宗庙宫室,看到宗庙宫室都已被毁坏,地上长满了庄稼,为西周王室的颠覆感到忧伤,故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无比悲伤、无限伤感的诗句。

【故事链接】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谄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原指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国风·郑风·子衿

【原诗】

青青子[1]衿[2],悠悠[3]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4]?

青青子佩[5],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6],在城阙[7]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4]嗣(sì)音:传音讯。

[5]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6]挑兮达兮:焦急地来回走的样子。

[7]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之楼,观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师说】

这首诗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一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自述怀念恋人。“子衿”“子佩”,这里用恋人的衣饰借指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念念不忘。如今受到阻隔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是望穿秋水,不见对方踪影。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一天不见,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从中可以想见她的那份浓浓思念之情。

【知识卡片】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柠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读来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故事链接】

思念与祝福的话语

当思念穿过千山万水叩响你的门窗,你可发现窗前的花瓣多了颗晶莹的泪珠?

心情玫瑰,一瓣足矣,沁满花香,镌上关怀,弥漫祝福,夹入心田,每每翻起,温馨依旧,真情久远,用心品味,心情放飞,快乐相随!

时间是链子,快乐是珠子,用链子串上珠子挂在胸前就可以快乐一辈子。

幸福是石子,烦恼是沙子,用筛子漏掉沙子幸福就会陪你一辈子。

国风·魏风·硕鼠

【原诗】

硕鼠硕鼠[1],无食我黍!三岁[2]贯[3]女[4],莫我肯顾[5]。逝[6]将去女[7],适彼乐土[8]。乐土乐土,爰得我所[9]!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10]。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11]!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12]。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13]!

注:

[1]硕鼠:大老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喻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2]三岁:三年,这里指多年。

[3]贯:侍奉也。

[4]女:通“汝”,你,这里指统治者。

[5]顾:照顾,关照。

[6]逝:发誓。

[7]去女:离去你。

[8]乐土:令人快乐的国土。

[9]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10]德:表示感谢。

[11]直:通假字,通“值”。

[12]劳:慰劳。

[13]永号:长叹。

【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师说】

诗歌运用比喻手法,以“硕鼠硕鼠”开端,直接将贪婪可憎的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大老鼠、肥老鼠,形象地刻画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激起读者对剥削者的憎恨。诗歌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而从“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深刻地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最后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集中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诗歌既反映现实,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理想,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一些面貌,了解到古代的一些历史。

【知识卡片】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种说法认为是行人采诗。《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三百零五篇的韵部系统、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故事链接】

贪得无厌导致覆国

战国初始,晋大夫智伯曾联合赵国、魏国、韩国消灭了强敌中行氏,占领了他的领地。但事后智伯很不满足,认为主意是他出的,仗是他打的,可是自己得到的太少,而赵、魏、韩三国受益大。他觉得不公平,于是先向韩国索要土地。韩国惹不起他,想息事宁人,便割给他一块土地。智伯尝到了甜头,又照方拿药向魏国伸手。魏国看韩国给了,也给了他一块土地。智伯这时有点忘乎所以,又向赵国提出割地的要求,但这次他碰了钉子,赵襄王不答应。这下智伯恼羞成怒,就纠集韩、魏两家攻打赵国。赵襄王只好退守到晋阳,与智伯抗衡。两国打了三年之久。这时有人向赵襄王报粮草告急,情急之下,赵襄王只好派孟谈去游说魏、韩两国。魏国和韩国也认为智伯终将是心腹大患,于是同意倒戈。一天夜里赵襄王出兵,里应外合击败了智伯,智伯被赵襄王所杀。

国风·唐风·蟋蟀

【原诗】

蟋蟀在堂,岁聿[1]其[2]莫[3]。今我不乐,日月其除[4]。

无[5]已[6]大康[7],职[8]思其居[9]。好乐无荒,良士瞿瞿[10]。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11]。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12]。

蟋蟀在堂,役车[13]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4]。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15]。

注:

[1]聿(yù):作语助。

[2]其:将。

[3]莫:古“暮”字。

[4]除:过去。

[5]无:勿。

[6]已:甚。

[7]大(tài)康:过于享乐。

[8]职:相当于口语“得”。

[9]居:处,指所处职位。

[10]良士瞿瞿(jù):良士,贤德之士。瞿瞿,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11]逝:义同“迈”,去,流逝。

[12]蹶蹶(jué):勤奋状。

[13]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14]慆(tāo):逝去。

[15]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译文】

蟋蟀在堂屋鸣叫,一年时光快要完。现在我不寻快乐,时光就会去不返。不可太过于享福,本职自己得承担。行乐不能荒正业,贤士应当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鸣叫,一年时光将到头。若我现在不行乐,转眼光阴白白过。寻欢作乐别过度,分外的事要惦记。行乐不能荒正业,贤者懂得要勤奋。

蟋蟀在堂屋鸣叫,行役车辆要收藏。若我现在不行乐,转眼光阴白白过。寻欢作乐别过度,国家忧患记心头。好乐事不误正事。贤士懂得要节制。

【师说】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岁月无情,人生短促。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因岁暮将至,蟋蟀在厅堂鸣叫,从而触发了诗人对人生时光的感慨,表达了珍惜时光、不应虚度的感情。但是,在及时行乐和勤于职事两个方面,诗人主张“好乐无荒”,表现的是一种士人的立身行事的态度,内心的警惕时时有所告诫,倒显示了比较典型的士大夫品格。

【知识卡片】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种说法认为是孔子删诗。《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八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故事链接】

惜时如金

法国文豪雨果的谢客术显得别出心裁。他为集中精力写一部小说,竟给自己剃了光头。有人上门找他,他即指着自己的光头说:“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让人悻悻而回。别人请其赴宴,他照旧说:“我这光头,登不了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来人只好无奈地离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长了之后,就有一部巨著问世了。

国风·齐风·鸡鸣

【原诗】

“鸡既鸣矣,朝[1]既盈矣。”“匪[2]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3]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4],甘[5]与子同梦。”“会[6]且[7]归矣,无庶[8]予子憎[9]。”

注:

[1]朝:朝堂。一说早集。

[2]匪:同‘非’。

[3]昌:盛也。意指人多。

[4]薨薨(hōnɡ):飞虫的振翅声。

[5]甘:愿。

[6]会:会朝,上朝。

[7]且:将。

[8]无庶:同‘庶无’。庶,幸,希望。

[9]予子憎:恨我们,代词宾语前置。此句意为不要让人讨厌我们。予子,我们。子,你。

【译文】

“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师说】

古代制度规定,国君鸡鸣即起上朝,卿大夫则要提前入朝侍君。这首诗歌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下两章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更加懒惰拖延,并故意把天明说成“月光”。而妻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诗歌讲述了妻子催促丈夫及时上朝的故事,也展现了夫妻二人关系的和睦。

【知识卡片】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官吏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