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7900000037

第37章 增广贤文(1)

昔时贤文

【原文】

昔时贤文【昔(xī):以前,从前。贤:良好,美善。】,诲汝谆谆【诲(huì):教导。汝(rǔ):你。谆谆(zhūn zhūn):形容诚恳教导。】,集韵增广【集:搜集。韵:韵文,指过去押韵的名言。】,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观:观察,审察。今:指现今的行为。鉴:借鉴。】,无古不成今。

【译文】

用古代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们。广泛搜集押韵的名言名句编成“增广”,来增加知识和见闻,让人们多看多听,多借鉴古人的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师说】

本文是《增广贤文》的序言类文字,它用总结性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增广贤文》收集的都是古代文人根据流行广泛的民间俗语和诗文中深含寓意的语句汇编而成的语句,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的知识和见闻,让人们多看多听,多借鉴古人的教训,并以此来指导人们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文字提纲挈领,目的明确,似广告宣传般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

【知识卡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故事链接】

司马迁忍辱撰《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极力为李陵辩护。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面对酷吏,他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却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了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知己知彼 酒逢知己饮

【原文】

知己知彼【知:了解。己:自己的想法。彼:别人的想法。】,将【将:拿。】心比心。责人【责:责备。人:别人。】之心责己,恕【恕:宽恕。】己之心恕人。

酒逢知己【知己:知道、了解自己的人,常指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饮,诗向会人吟【会:领会。吟:吟诵。】。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译文】

做人既要了解自己的想法,也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

酒要同好朋友一起喝,诗要对能领会的人吟诵。认识的人这么多,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却没有几个。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了解人的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的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师说】

本文前半部分用经典的语言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应当宽容,努力地去了解别人,友善地对待别人,时时处处要为他人着想。当他人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自己置身于别人的处境之中,多考虑和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别人的过失,就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世上最宽阔的莫过于一颗包容人的心。

选文后半部分前两句是讲志同道合,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知心朋友,美好的东西和知心朋友一同分享将是人生的乐事。三、四两句讲人一生可能认识很多人,但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却并不多。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朋友难求,知音比朋友更难得。知音是求不来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知己难得,一定要懂得珍惜!

最后四句讲人与人交往总是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尤其是初识之人,不能敞开心扉,只能谨言慎行地生活。

【知识卡片】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去,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后来,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故事链接】

心胸开阔的蒋琬

蒋琬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公琰。诸葛亮经常说:“蒋公琰忠诚可靠,一定会和我一起共同辅佐(刘备的)王业啊。”后来诸葛亮暗地里给后主上表称:“如果臣诸葛亮有个三长两短,以后的事情可以依靠蒋琬。”

于是,蜀国后主遵照诸葛亮的遗言,在他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蒋琬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启示我们:每个人脚下都有路,每一条路上都有人。但人与人不同,路与路也不同。有的人路越走越宽广,有的人路却越走越窄。说到底,这是一个胸怀问题,有什么样的心胸,就有什么样的路途。好人之所以成为好人,因为一事当前,他们总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死盯着别人的过错不放。这种处世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走向成功。

近水知鱼性

【原文】

近水知鱼性【近:靠近,接近。性:习性。】,近山识鸟音【识:知道,认得,能辨别。鸟音:鸟叫的声音。】。路遥知马力【遥:遥远。】,事久见人心。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覆:颠倒,反复。】。

【译文】

经常接近水就能了解鱼的习性,经常在山里就能分辨出各种鸟叫的声音。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相处长了才能了解人心的(好坏)。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师说】

选文开头两句讲经常接触事物,才能透彻地理解、认识这个事物。三、四句是讲人心的好坏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像马的优劣需要遥远的路途来检验一样。最后两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认识事物的真面目,就得深入调查,经常接触,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间是检验朋友的试金石,真正的朋友是那些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支持你的人,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样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只有那些势利小人才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去曲意奉迎你,取悦你。

【知识卡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庄子·山木》。醴(lǐ):甜酒。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

【故事链接】

忠诚之士王霸

西汉末年,王霸在家乡颍阳当一名狱吏,官小职微。可他却常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为此自己竟然常常忍饥挨饿。有人知道后,笑话他自不量力。王霸说:“越贫穷,才越要帮助别人,这是有道理的。”

王霸公开说自己有远大的志向,不会只做一名小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辞去目前的狱吏小官,王霸说:“不做好一名小吏,怎么能做大官呢?我是在磨炼自己呢。”

刘秀起事后,王霸带着数十名宾客前去投奔。随着战事日益艰难,宾客们纷纷离去。刘秀对王霸说:“你的宾客们都走了,你怎么不走呢?”王霸说:“他们都想立刻得到好处,失望之下只有远离;可是我知道现在是最需要付出的时候,所以我愿意留下来吃苦。”刘秀深受感动,他抓住王霸的手说:“你才是忠诚之士,他日有成,必不会亏待你。”

王霸领兵时,对部下非常关心,面对阵亡的士兵,他会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上;对受伤的士兵,也总是问寒问暖,有人说:“你是军中主帅,这样做太辛苦,没有必要。”

王霸说:“为将怎么可以以强者自居?爱兵怜兵,才能战胜强敌啊。”

刘秀对王霸的这种认识连连夸奖,并就此也告诫自己身边的将领爱护士兵。王霸爱护士兵,他的部队取得了不少胜利。

后来,刘秀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推翻了前朝的统治,登上了王位。王霸功勋卓著,被任命为将军。

当时若不登高望

【原文】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译文】

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师说】

选文表明求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登山如此,观水也如此,既然大海都看过了,其他小河小沟的水还有什么看头呢?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境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提高的。所以,登山就要登泰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圣人之门。

【知识卡片】

《增广贤文》是一本民间谚语集,其中的内容大致能反映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心理,其中涉及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现代人借鉴。

【故事链接】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枯木逢春犹再发

【原文】

枯木逢春犹【犹:还。】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译文】

枯朽的树木遇到了春天会再次发芽的,但人是不会老了再度还童。

【师说】

选文以“枯木逢春”为喻,劝勉我们要懂得珍惜时光。古人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昨天和今天没什么大区别,今天和明天也没什么不一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我们个子长高了,慢慢又变矮了,头发由黑变白,这时才会想起,该学的没有学,该会的没有会,该做的没有做,但是过去的时光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从小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晋朝陶渊明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