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7800000037

第37章 三十六计(3)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jū),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攻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给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得了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攻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了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阴【阴:暗地里。】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刚中柔外:表面温柔,实质强硬坚利。】。

【译文】

使敌方充分相信我方,并安然不动,麻木松懈,在暗中却谋划克敌制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相机突然行动,不让敌人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这就是外表柔顺友善,服从敌人,内心却暗藏杀机。

【师说】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知识卡片】

《孙子兵法》的“始计篇”讲述了兵家的“十二诡道法”,其中第二条叫“用而示之不用”“笑里藏刀”之计,这是对孙子这一谋略思想的具体化。

【经典案例】

关羽败走麦城

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后,先给关羽写去一封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分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船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郡。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意思是指损失一小部,可以保全大部,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要舍弃局部利益,以保全整体利益。

【师说】

这一计策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的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一计策其实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知识卡片】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

【经典案例】

智保赵氏遗孤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ɡǔ)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chǔ)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贼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一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屠岸贾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此后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沉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原文】

微隙【微隙:微小的孔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少阴,少阳:少阴,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

【译文】

敌方小的疏漏我方要善于捕捉到,微小的利益也要志在必得。利用敌人的小漏洞,争取我方的小胜利。

【师说】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在各种争斗中,机遇是非常重要的,敌方的疏漏往往是我方的机会。善战者,没有不明白这一道理的。

【知识卡片】

“顺手牵羊”是个比喻,喻指意外获得某种便宜,或毫不费力地获得某种平常要花大气力才能获得的东西。

【经典案例】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fú)坚为灭东晋不等大军齐集,便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大败。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原文】

疑以叩【叩:问,查究。】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

【译文】

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师说】

战场情况变化多端,有时己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例也层出不穷。打草惊蛇之计,一则指对于隐蔽的敌人,己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则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洞,中我埋伏,然后聚而歼之。

【知识卡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待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经典案例】

打草惊蛇

古时候,有个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干了不少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地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恰逢朝廷派大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的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就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你们虽然只是打草,我已经成了受惊的蛇。”写完,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蒙:卦名。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童蒙求我。

【译文】

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被自己利用;有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自己发挥作用。借助看上去没有用的东西去利用它,不是我求助于愚昧的人,而是愚昧的人有求于我了。

【师说】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用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的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知识卡片】

“借尸还魂”源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后来被人们喻指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

【经典案例】

陈胜揭竿而起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因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想法,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