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7800000018

第18章 弟子规(5)

【故事链接】

教诲[1]

一天下午,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guàn)木。

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个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

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您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又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筒。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中年女人扔的六个纸团,但他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位老园丁一样没出息,只能干低贱[2]、卑微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

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自己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

老人听到了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zhǐ)高气扬[3]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拨了一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

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恭毕敬[4]地站好。老人指着中年女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

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注:

[1]教诲:教训,教导。

[2]低贱:地位低下卑贱。

[3]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4]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人不闲 勿事搅

【原文】

人不闲,勿事搅【闲:空闲。搅:打扰,扰乱。】。人不安,勿话扰【扰:扰乱,搅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别人。短:短处,缺点。切:切忌。揭:揭露。】。人有私【私:隐私。】,切莫说。

道人善【道:说。善:名词,善行。】,即是善【善:动词,行善。】。人知之,愈思勉【之:代指“善”。愈:越,更加。勉:尽力,努力。】。

扬人恶【扬:宣扬。恶:名词,罪恶,不良行为。】,即是恶【恶:动词,做坏事。】。疾之甚,祸且作【疾:厌恶,憎恨。这里相当于“批评、指责”。甚:厉害,严重。祸:灾害,祸害。且:将要。作:开始。】。

善相劝,德皆建【善:行善。劝:劝勉。德:品德,德行。】。过不规,道两亏【过:过错。规:告诫,规劝。道:道德,品行。亏:欠缺,短少。】。

【译文】

人家不得空闲,不要用事去打扰他;人家心情不好,也不要用话去打扰他。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露;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宣扬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在行善,因为别人知道了,就会更加努力行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等于自己在做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祸害就要发生了。

善行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告诫(jiè),双方的品行都会留下缺陷(xiàn)。

【师说】

本则围绕“扬善去恶”,主要讲与人相处时应该做到四点:一是在别人“不闲”“不安”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意在告诫我们与人交往,需根据别人的情况而定,要时刻为别人着想。二是不要去揭露别人的缺点和隐私。三是通过对比,强调“道人善”的好处和“扬人恶”的坏处。四是告诫我们,要通过相互劝勉,建立良好的德行。

努力做到以上四点,就能“扬善去恶”,就能塑造个人良好的品德。

【名言集萃】

有关善恶的名言警句:

①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丘明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③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

④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

——罗曼·罗兰

【故事链接】

管鲍(bào)之交

齐国的国君齐桓(huán)公是诸侯国中的霸主。齐桓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而他的成功是和鲍叔牙谦虚让人的品德分不开的。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xiāng)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jiū),一个是公子小白。说来真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谁来当新国君呢?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公子小白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他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qīn)佩[1],管仲说:“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注:

[1]钦佩:尊敬佩服。

凡取与 贵分晓

【原文】

凡取与,贵分晓【取:取得。与:给予。晓:明白。】。与宜多,取宜少【宜:应该,应当。】。

将加人,先问己【将:将要。加:加上,放上。己:自己。】。己不欲,即速已【欲:想要。速:快,迅速。已: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恩:恩惠。欲:要。报:报答。怨:怨恨,仇恨。】。报怨短,报恩长【长:常记不忘。】。

势服人,心不然【势:权势。服:使……服从。然:是的,对的。】。理服人,方无言【理:道理。方:才。无言:无话可说。】。

【译文】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最重要的是分辨清楚、明白,给别人应该多一些,自己拿的应该少一点。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问一下自己,若是连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就要立刻停止。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把它忘掉。报怨的事不要停留太久,报恩感德的事要常记不忘。

以权势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以理使人服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师说】

本则讲了四则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一是正确对待“取与”,即“多予少取”;二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三是正确对待“恩怨”,即“报恩忘怨”;四是要做到“以理服人”。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努力做到以上这四条,就能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得到别人的尊重。

【知识卡片】

“泛爱众”的内在含义

“泛爱众”的内在含义包括三点:首先,要“博施于民而济众”,即广泛地给人以好处恩惠,广泛地帮助人。其次,要有一颗恻隐之心,不忍见人遭遇困难和不幸。孟子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善端,如果对它加以培育,就可以生出仁德的大树。最后,是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不过分地要求别人,要能理解和原谅他人的缺点。

【故事链接】

七擒孟获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chéng)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zhào)[1],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的南中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中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对方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孟获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他们,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mǐng dǐng)大醉[2]。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biē)[3]。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孟获营中一员大将因跟随孟获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投奔了木鹿大王。木鹿大王营地极为偏僻[4],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敌军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gē)国,这乌戈国国王兀(wù)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中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担心南中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注:

[1]遗诏: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

[2]酩酊大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3]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4]偏僻:冷落偏远,交通不便。

同是人 类不齐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类:品类。齐:整齐。】。流俗众,仁者希【众:多。仁者:有仁德的人。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