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东竹枝词
20135900000012

第12章 临沂竹枝词(1)

沂河

溯源探流可入云,

九岭三原一线牵。

绵延浩荡千里远,

养育沂蒙第一亲。

沂河又名沂水,是黄河之外的山东第一大河,发源于鲁山南麓,经由沂源、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苍山、郯城等地流入江苏境内。沂河全长五百七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一千四百三十七点七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三十五点一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一千五百四十米。历史上沂河水深流急,帆船可直达沂源南麻,并时常给两岸群众带来灾害。“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的民谣,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形。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游十几座大中型水库的修建和下游堤防的加固、分洪闸的设立,沂河已经成了一条既可行洪泄患又可养鱼、发电、灌溉的利河。沂河自北而南,环山绕崮,携村带原,纵贯临沂全境,为两岸留下了一派芳草鲜美、绿树成荫、稻果飘香、六畜兴旺的旖旎风光。明代诗人伍文献有诗云:“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川。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俗虑尽随流水去,襟怀都向碧波前。追思点瑟当年事,吟咏归来兴浩然。”

临沂城

四水汇流徒为邻,

荒沙堆积野草深。

诗人都夸沂河美,

风光何曾着城民。

临沂城是临沂市的首府,始建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始称启阳,西汉时改名开阳,东汉为琅琊王国都,隋代为临沂县治所,始得临沂之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曾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临沂城紧傍沂河,历史上多有洪水泛滥的记载。在老人们的记忆里,沂河上只有范筑先当县长时修建的一座漫水桥,河滩里除了疯长的野草就是小山般堆积的荒沙。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河上也还是又脏又乱,只有一条又窄又挤的桥梁。

橡胶坝

远看如线近看龙,

蓄水泄洪可速成。

匆匆过客成美景,

聚气为虹第一功。

橡胶坝是以橡胶为原料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不仅造价低、施工期短、使用方便,还具有抗震性能强和美观等优点。临沂小埠东拦河橡胶坝建成于1997年,全长一千一百三十五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入选第四届吉尼斯世界纪录。小埠东橡胶坝在沂河临城段拦起了一点六万亩水面,使沂河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也为新临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鹅

天假神笔龙假波,

碧湖万顷柳婆娑。

以河为轴兴两岸,

丑鸭一日变天鹅。

一碧万顷的沂河水面和随之兴建的滨河大道,为土里土气的临沂城披上了一条耀眼的彩带。“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建设滨河生态城”的宏伟目标随之确立。一座座长虹般的景观大桥横跨南北,一处处各具特色的主题广场和十几个美轮美奂的生态观赏园相继生成。西岸老城区正在向现代国际物流城、商贸城的方向发展,东岸的新城区则成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小浦东”。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临沂的未来正如初升的太阳,让我这个外乡人也充满了期待。

洗砚池

浮云惊龙无尽夸,

铁书银钩也嘁喳。

书圣本是凡间子,

砚池洗尽结丹华。

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洗砚池是王羲之故里的一大景观。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十分刻苦,每次练字后都要到池中洗刷笔砚,日久天长,偌大的水池就变成了黑色。王羲之的书法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更称其“尽善尽美”,不仅“心慕手追”,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兰亭序》陪葬昭陵。书法属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不讲天赋和才华是不行的,但再大的天赋和才华也离不开刻苦,洗砚池或可为证也。

书圣节

彩云搭轿群峰抬,

书圣年年返乡来。

弟子三千何足道,

名城更冠天海外。

为了打造文化品牌,提高临沂的知名度,自2003年起,临沂市会同中央和省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五届“书圣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地书

三尺长杆海绵头,

塑管吸水徐缓流。

广场做纸尽情写,

二王才罢又颜欧。

书圣故里,每天早晚总有不少书法爱好者挥动一种特制的大笔,在市区广场练习书法艺术。这已经成了临沂乃至下属县区的一大景观,我在蒙阴县城就亲身考察和体验了一番。

孟良崮

众山丛中一山孤,

百万军取上将颅。

尸叠七层惊奋勇,

碑高千尺锦云书。

1947年三月,蒋介石调集二十四个整编师六十个旅,共约四十五万人,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五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打响了孟良崮战役,一举歼灭了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此役震惊中外。毛泽东后来说歼灭七十四师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就是我毛泽东。2007年十月,我与临沂诸友在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一起登上孟良崮主峰,亲身感受了当年大战的雄壮和惨烈。在得知战役结束后,主峰下摞起的解放军将士的尸体多达七层时,我凝神远望,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陈毅

上马杀敌下马诗,

元戎喜怒报国时。

难得豪气千秋在,

南疆北国任驱驰。

陈毅既是元帅又是诗人,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作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并不亲自指挥作战,而是在战役任务确定之后,把指挥权交给副司令员粟裕。孟良崮战役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当粟裕根据敌情变化,把目标由原先的敌第七军和整编七十八师锁定为整编七十四师时,陈毅只说了一句话:“这分明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嘛!”战役进行中,陈毅就挥笔写下了“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景,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的诗句。陈毅的诗情和豪气更多地表现在他博大的胸襟和气度上。据介绍,孟良崮战役之前的涟水一战华东野战军受到挫折,部队上下弥漫着一股悲观和相互埋怨的情绪,陈毅却把胸膛一拍说:“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和政委是我,仗没打好第一个要负责任的是我!你们有什么责任?”一句话鼓起了全军将士决死再战的勇气。而在孟良崮战役胜利之后发给毛泽东的电报中,陈毅更把粟裕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等解放军的百胜战将并列一体,并且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伟哉陈毅,千古一人也!

粟裕

农家子弟大将才,

运筹帷幄倒江淮。

高风亮节耀今古,

泰山歌罢黄河湃。

粟裕是人民解放军中最为杰出和卓著的高级将领之一,这早已是不争的史实。从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到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之战乃至于淮海战役的每一次胜利,无不闪耀着粟裕智慧的光芒。但最为感人的还是粟裕的远见卓识和无私坦荡。“两让司令”说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曾经两次决定由粟裕接替陈毅出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都被他以“华野离不开陈毅同志”为由辞掉了。“两番力陈”说的则是解放战争时期,面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已经确定的战略部署,他两次直陈己见,终于说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发动并且赢得了豫东之战和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粟裕用自己的无私坦荡、远见卓识和过人的忠诚,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感天动地的篇章。可叹的是这样一位绝世英才后来竟然受到不公正待遇,直到死后才得以彻底平反。世事苍茫,由此可见一斑矣。

大青山突围

铁壁合围何处逃?

山东首脑一锅烧。

阵前站出人一排,

万马千军卷狂飙。

1941年十一月,日军侵华总司令坐镇临沂,调集大批日伪军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在罗荣桓同志的率领下转移到大青山地区。敌人得到情报后随即对大青山进行了合围。陷于包围圈的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危急时刻,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我军将士殊死奋战,终于保护首长机关突出重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红嫂洞

山中一洞也平常,

红嫂当年救英郎。

人间乳汁做墨用,

千秋写就锦华章。

红嫂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她用生命的乳汁谱写了人世间不朽的篇章。红嫂作为艺术形象最早出现在知名作家刘知侠的短篇小说里,一部现代舞剧和一台现代京剧则使其成为家喻户晓、众口相传的时代俊英。

女子火线桥

曾记男人火线桥,

哪知沂蒙女儿骄。

含泪冲锋战士去,

彤云万朵天地烧。

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记述的是一群男人为了支援子弟兵作战跳进冰冷的河水,用肩膀搭起一座木板桥的故事。在沂蒙精神展览馆里,我看到的却是一群妇女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奋力扛着门板,目送子弟兵冲锋而去的照片。照片已经旧了,照片上的人物和情景却依旧动人心弦。这些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写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绚丽无比的篇章。

梁怀玉

村中俊姑谁不馋?

真馋先把军来参。

一言九鼎梁怀玉,

更胜当年击鼓传。

梁怀玉与梁红玉只有一字之差。作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当年击鼓挥旗,协助丈夫大战黄天荡,打得金兵统帅望风而逃的故事可说是广为人知。梁怀玉则用另一种方式——谁先参军我就嫁给谁,创造了革命战争史上新的佳话。

沂蒙六姐妹

日烙煎饼八百斤,

支前模范天下闻。

今日办起煎饼厂,

互联网上又一春。

据报载,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为支援前线打胜仗,创下了日烙煎饼八百斤的壮举。1999年,健在的五姐妹与当地一家食品厂联手推出了“六姐妹”牌煎饼,并且通过互联网推向市场,取得了成功。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

沂蒙山小调

小调一曲乡间风,

随风飘向原野中。

哪知原野无限大,

催云播雨百潮生。

《沂蒙山小调》1940年诞生于沂蒙山区,原名《反对黄沙会》,是为控诉当地一个反动组织而创作的。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改形成了现在的样子。作品问世不久便风靡全国,并且长唱不衰,这不能说不是民歌生命力的一个有力证明。

马陵道

同师何曾愧庞涓,

刖足鲸面竟此残?

嫉贤妒能当思戒,

马陵道上仔细观。

马陵之战和孙膑庞涓的故事人们并不生疏,但马陵之战到底发生在河南的范县、山东的鄄城还是河北的大名,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在1992年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终于取得了马陵道就在临沂鄄城马陵山一带的共识。

竹简

金雀银雀不见山,

掘土三尺得珍观。

竹简七千释疑难,

兵圣地下亦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