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炼狱风云
20132300000001

第1章 宁古塔

俄国人痒痒了,就有了宁古塔

问: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会被给予一套房子、一部轿车和一份工作,闲着没事儿还能四处溜达,和当地最高长官互称兄弟,时不时还能约在一起捏脚吃饭、游山玩水,试问,这是一个什么人?

答:高学历海归,超级达人。

纠正:错,不是达人,是犯人。

问:那么这个比超级达人还要爽的犯人,在哪所监狱享福?

答:宁古塔。

宁古塔之所以能成为一座著名的“监狱”,实在要拜俄国人所赐。顺治元年,当大清统治者与中原各方势力较劲的时候,边境线上的俄国人痒痒了。为了把这些不请自来的哥萨克打回老家,几位皇帝在这个本不起眼的地方很是打了几仗,还好,战争打的很顺利,获得军功的将军顺理成章成为了宁古塔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除了俄国人的痒痒,大清皇帝的“积极配合”也是宁古塔成为“监狱”的重要原因。明崇祯帝“自挂东南枝”后,反清复明运动让大清皇帝神经衰弱,满大街走路的,看谁都不像好东西。明的不敢杀,暗的可以泼大粪,“文字狱”风起云涌。无辜学者文人踉跄入狱,狱卒问皇帝:打发他们去哪儿?皇帝指了指北说,那就去我老家看看吧。

皇帝的“老家”,就是宁古塔。宁古塔有新旧二址,旧址在牡丹江,新址在如今的黑龙江安宁县。无论新址旧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近长白山,毗邻黑龙江,俗称的“白山黑水”。宁古塔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六个”,相传曾是皇帝六个儿子的封邑。就是这六个高干子弟,成就了宁古塔的名称,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称谓:大清帝国的发源地。

在俄国人没有打过来的时候,宁古塔仅是一块蛮荒之地。发源归发源,猴子从山洞里钻出来进化成人,是不大想念在山洞里的那段时光的。在此之前,只有一件事才能牵动皇帝的心,那就是朝贡。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前两宝都出在宁古塔。除此,宁古塔还出产一种奢侈品:东珠。非常稀罕,稀罕到什么程度呢,国家为此颁布法律,谁敢私采东珠,就剁了谁。

有人参貂皮,还产东珠,并不意味着宁古塔已经昂首跨入了热门旅游景点的行列。相反,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一年当中的好几个月都在下雪,剩下的几个月用来化雪。白天人们刀耕火种,在河里叉鱼,回家烧着吃,和原始人差不多;晚上连照明的东西也没有,一片漆黑,漆黑一片。恍惚中看到一个黑影儿,忽悠一下,钻到地下就不见了。

倒不是见到了鬼,因为那个时候的宁古塔人是住在地下的,凿个洞,伸个梯子爬上爬下,觉得挺好。你看这个地方,即使是同时代的人,突然出现在宁古塔,也会以为自己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它环境恶劣,鸟不生蛋,距京城3000多里,是个糟蹋人的好地方。于是,在紧接其后的300多年里,150多万人被流放至此。而开篇我们谈到的“比超级达人还爽的犯人”,就要闪亮登场了。

顺治十五年,一队衣衫褴褛的犯人向宁古塔的方向开拔。他们虽然身份不同,男女有别,甚至夹杂着副部级高官,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罪名:死刑,缓期执行。这个队伍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东北,死在路上的就有三分之二,到了东北只剩下五十人。吴兆骞就是幸存者中的一个,他刚用小斧子凿开一块冰,取了一点水。不知怎么,他想起老师吴梅村的送别诗:

人生千里与万里,

黯然销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

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