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20114300000011

第11章 谈谈气功疗法

第一章 气功疗法历史

第一节 古代养生法

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也只有从俗了。气功在古代时叫“养生法”,《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称“精、气、神”是人生的三宝。“神”,似为人体神经系的功能,譬如火;“精”,似指精液,譬如水;普通的人,精水向下泄,神火往上炎,疾病乃生,耗尽即死,谓水火未济,如果让“神”向下,精向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非但身体可致健康,且能延年益寿。

我国古代养生法流传至老子更为发扬,《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所谓虚心,就是神向下,实腹就是精向上,“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含意即练功时候用呼吸的气,联络身和心,教精、气、神合而为一,“绵绵若存”就是轻轻呼吸;“用之不勤”就是呼吸要自然,不可使之紧张。此法由黄帝传到老子,所以讲养生的人总是“黄老”并称,以后传入道门为道家的修法。

到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也有养生法与道教并流,方法已有不少改进,然方法不尽一致,大致说来,道家以“身心兼顾”为主,称“性命同修”;佛家则以“练心为主”,置身体于度外。

第二节 气功之派别

气功的派别很多,在道家大约可分南北二派;北方以“清净无为”为主,南方则有所谓“栽接”(指男女双修,弄得不好常主流弊,近于房中术)。佛教入中国后,有坐禅与参禅之别,又独成一派。然不论什么派,总以练习呼吸为根本。儒教在孔子后,一般练功到最好时,就能达到“止、定、静”,到宋朝,则有周濂溪、邵康节、程灏、程颐,朱熹等采取佛家的修禅法融入儒家,创立理学。宋之陆象山,与明之王阳明,又别创一派理学,历史上称程朱、陆王两大派。

第二章 气功的原理

分身、心两方面讲。

第一节 身的方面

身分神经、骨骼、筋肉三个系统和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四个系统。人无论什么思维、动作,均需要消耗热与能,消耗的时候旧细胞被破坏,还必须赖新的细胞补充之,这叫作新陈代谢。这种补充靠消化系统,摄取食物为滋养料。故吃东西时应细嚼细咽,不可狼吞虎咽。先以口涎(碱性)消化之,这是第一步工作;食物入胃,次以胃酸(酸性)消化之,这是第二步工作。如果饮食得当,消化良好,养料变成血液,血液循环全身,一方面供给身体营养,另一方面补充血液容量,使循环良好,器官和组织供血充足,就会增强体质。所以,医生诊病时先切脉搏。身体中的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出,静脉血回到心脏,血液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呼吸对于人的生活机能占重要地位,就是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使血液澄清,这是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密切关系。综上所述,可见呼吸十分重要。但人们多不知道,总认为饮食可以维持生命,其实七天不饮不食也不会致死,倘闭塞口鼻,恐怕不到一刻钟就会死亡。所以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呼吸比饮食对健康来说更为重要。

第二节 心的方面

过去人们以为只有“心”“灵”与身对立,实则古时所指的心是指大脑皮层,大脑统内外一切环境中的活动,对环境起反射作用。调节反射作用,有兴奋与抑制两种,神经衰弱,就是固大脑兴奋过度所致。气功治疗,就是维护抑制性,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神经系统机能得以调整。如果,外而肢体,内而脏腑,就自然会活动平衡。

第三章 呼吸的练习

呼吸分喉头、胸式、腹式、体呼吸四种。喉头呼吸较浅,是最差的呼吸法。胸式呼吸能充分发挥吸氧吐碳的作用以澄清血液。腹式呼吸的生理作用不同于胸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就是要从根本上下手。我们都晓得,草木有根,要用水及肥料培育之,人的根本在哪里?多数人都不知道,实则“脐”就是人之根本。胎儿在母腹中,借脐带连接胞衣与母体呼吸相通,一出母胎就用鼻来呼吸。我们的腹式呼吸,就是要回到婴儿呼吸的地位(名“胎息”)。

练功到一定功夫,小腹发热,有时沸烫,有时会摇动,这不必惊慌,只要用意引导它上升尾闾关,再上升至夹脊关,再通过玉枕关,盘旋头顶,从颜面而下,再从胸达腹,如此则每入坐,这股气就前后流转,从尾闾到上唇谓之督脉,从下唇到会阴,谓之任脉。在母胎时任督两脉是相通的,一出母胎,上断于口,下断于肛门,气功就是返到胎儿任督二脉相通,此二脉一通,百病可以消除。

以上所说呼吸都是用鼻,若要治病,还可以用口呼吸的“六字诀”,即用口默吐:

呵——心脏

呼——胃

呬——肺

嘘——肝脏

嘻——三焦

吹——肾

如有心痛症,可常念“呵”字并徐徐吐气;胃病可常念“呼”字,以下类推。

第四章 气功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在练功后生理上所起的变化中主要有热感,丹田发热有时沸烫,有微动或剧烈震动,渐渐地自然可得到通“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的功效。练功至相当程度时(约三个月),一般热气即冲出尾闾,其力甚大,这股热气就通过这关,随即到夹脊关,两关一通,百病已能消除。倘能耐心练功不间断,再经半年,冲开玉枕关,这样一股热气从后上转,盘旋头顶而下,由颜面至鼻,分二路而下,至喉咙会合,由胸下至丹田。此时任督二脉已通,乃由后至前,循环流转,而且不仅在练功时有明显的感觉,有时在工作时也有此现象。工作中有此现象时,应暂停工作,听其流转,不久自停(一二分钟),即再继续工作。

除此二脉外,还有带脉(腰),练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围腰而旋转,譬如左转三十六,右转亦是三十六,很有规律。还有冲脉,起于脐下略与任脉并行,至胸间会合任督二脉,散布全身。尚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古称“奇经八脉”。这八脉在平常人体内闭而不通,只有练功的人才能打通。待八脉全通,即四通八达,全身气血,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发生。气功疗法是一种本源疗法,也是整体疗法,所以练功后,可消灭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除非外症,急症必须动手术外,一般医学上不能治疗的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心脏、高血压、失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练气功都有一定的疗效。就拿治遗精病来说,只要能做到清心寡欲,再用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以治疗:

①犯遗精多是在后半夜,若病情严重,后半夜可不睡,到翌日午睡时补足睡眠。

②在后半夜睡不着时,可起身静坐,若阳举不衰,可内视龟头,自可平下。

③摩擦丹田,用左手托住阴囊,右手擦丹田八十一次;然后换手,用右手托住阴囊,左手擦丹田,古书记载:“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

练功时注意事项:

①要心平气和,严戒恚怒。

②不要求速效,不可性急,呼吸不能用力,要自然,若用力太过,必致气往上冲,引起颈部有压重感,胸闷、腹痛等。

③容易发火,与环境大有关系;唯有心平气和,冷静客观,方不受环境支配。

④节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必有节,初练功时,最少亦要断绝性交一百天,以后亦须有节。

第五章 我的经验

我从小体弱多病,十二岁时起患头晕、心跳、耳鸣、目眩、盗汗等许多病症。十七岁夏天起,午后发热到天明始退,身出大汗,医家称为潮热,整整一年,至十八岁夏天方止。其时,家中有《医方集解》一书。它的第六卷内有养生之法(气功),大意是说痨病乃医药所不能治,唯有静养,因列举道家大小周天之术。我就依照这法练习,很见功效,但没有恒心,病好了一些就不练,病来时又继续练习。至二十八岁时,患肺结核,咳嗽咯血甚剧,始下决心屏除一切,隔绝妻孥,在一间静室内专心练功,每天子午卯酉,练习四次,从不间断。练至八十五天,即先通尾闾及夹脊两关,两关一通,就仿佛另换了一个身体,头晕、心跳、耳鸣、目眩、盗汗、发热等症状顿然全消,咳嗽、咯血也完全停止,不但马上百病若失,而且体力增强,从前足软无力,走不到半里路就不胜其疲。而两关通后,依照书上所讲,须在早晨向东迎日而行,吸太阳的精华(其实就是获得阳光、空气),所以清晨练功后,即刻出散步,一下子走了十几里,也毫不觉得疲乏。

再半年光景,又通了玉枕关,热气乃盘旋头顶,旋下至颜面,至鼻口分两路而下,至喉头就合二为一,再由胸下至田丹。这时任督二脉全通,由后至前循环不已。许多年来,除偶患外症外,从不生病,其后又通了带脉、冲脉以及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等所谓的“奇经八脉”。

我今年已八十四岁,身体很健康,终年无病,我生平最喜旅游,足迹到过十几个行省,五岳游过四岳,只有中岳嵩山未去,四大名山(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只有峨眉山未去。记得六十岁时上西岳华山,山中最险峻的地方,同游者均望而生畏,我则遍游五峰,化险为夷,一天走山路六七十里,接连走了六七天,一点都不觉得疲乏。

有些人因工作紧张,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慢性病,倘能专心一志,很安静、自然地学习气功,持之以恒,必有疗效。呼吸切不可用力,练功不可急躁,不可求速效,最为紧要。我自己照这个样子练了近六十年,从未间断,已经得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所以在这里把我的经验略述大概,供诸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