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引古论事
2010600000011

第11章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这样,李宗仁在石头城上所能看见的东西,就只剩下了“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李宗仁自上月二十一日登台到现在下过的命令,没有一项是实行了的。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4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10页)“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出自元 萨都剌《念奴娇 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准一片明月。

1.吴楚:泛指今长江中下游地区。2.石头城:南京的古称。3.六朝形胜地:指今江苏南京。

萨都剌(约1305—约1355),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元代诗人。他的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尤以《念奴娇 登石头城》、《满江红 金陵怀古》两首最为著名。在《念奴娇 登石头城》中,词人抚今追昔,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叹出一曲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苍凉韵调。“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比喻一无所见。

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短短四个月零九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包括国民党正规军一百四十四个整师,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战争的失败使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1948年12月24日,国民党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致电蒋介石,提出“恢复和平谈判”的主张,目的是逼蒋下野,扩大桂系地位。同样怀有取蒋心思的李宗仁也乘机出面同中共“和谈”,倡言“隔江而治”。面对外有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内有国民党派系离心离德的双重交困局面,1949年元旦,蒋介石不得不发表要求与中共和谈的《新年文告》,表示愿意与共产党协商“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但前提是保存所谓的“宪法”、“法统”以及“国军”。

蒋介石以保留伪宪法等不能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的条件作为谈判前提的做法,充分证明了他毫无和谈的诚意。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关于和谈的声明》,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的真实面目。但是,出于尽快结束战争给人民带来伤害的考虑,毛泽东同意暂时停止军事进攻并提出了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的八条和谈意见。这一声明,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同时也给蒋介石的“求和”骗局致命一击。

无奈之下,1月21日,蒋介石以“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退居奉化老家。李宗仁暂代“总统”一职。李宗仁上台后,马上发布文电,表示愿意就八项条件与中共方面进行协商,同时采取了一些“培养国内和平空气”的措施表达了谈判的“诚意与决心”。其目的无非是争取喘息之机,以便重新集结力量,妄图与中共“划江而治”。但李宗仁的这些做法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内的不同反响。行政院院长孙科自行宣布“迁政府于广州”,随后接连发表反对李宗仁“和谈”的文告。上海伪国防部政工局局长邓文仪也表示要“不惜牺牲一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反对和谈。整个国民党已经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针对反动派的叫嚣,2月15日,毛泽东撰写了《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的评论,将国民党高呼“全面和平”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一方面,国民党各派系集团纷纷要求与中共“全面和平”的实质是想争夺和平攻势的发言权,继续维持其旧的统治;另一方面,反动派害怕局部和平的烈火燃烧起来,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极力反对局部和平而要求所谓“全面和平”,其目的就是取消和平,妄想再战。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反动派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搬起的一块名叫‘和平攻势’的石头,原想用来打击中国人民的,现在是打在他们自己的脚上了。或者说得正确些,是把国民党自己从头到脚都打烂了。”那么,他们的处境怎样呢?毛泽东给出了全面的分析:蒋介石在奉化仍然以“在野地位”继续指挥他的残余力量,但是他已丧失了合法地位,相信他的人已愈来愈少;孙科的“行政院”自动宣布“迁政府于广州”,他一面脱离了它的“总统”“代总统”,另一面也脱离了他的“立法院”“监察院”;孙科的“行政院”号召战争,但是进行战争的“国防部”却既不在广州,也不在南京,人们只知道它的发言人在上海。这样,身在南京的李宗仁在石头城上所能看见的东西,就只剩下“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了。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原本是一句写景之作,毛泽东借此讽刺像李宗仁这类的国民党派系人物既无法扭转国民党的颓废现状,又无力进行全面战争,身陷绝境、一无所有的惨淡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