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引古论事
2010600000103

第103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总之,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38页)“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老子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他认为相反的事物可以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这样一句充满智慧的著名哲学命题。但应该看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老子不但没有指出“祸”与“福”相互转化的条件,似乎还认为这种转化不需要主观上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这种思想代表了逐步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普遍心态。他们无力改变逐渐失去一切的现实,只是希望这些“祸”自动转化成“福”。但是,今天我们不能站在超越阶级的立场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作出苛刻的评价,更不能否认老子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巨大贡献。

对《老子》一书的阅读,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在他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的心得。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也留有“老庄绝学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的评价。由此看来,毛泽东在读《老子》时,对书中处处闪烁的辩证法思想很是欣赏。在文章写作中,毛泽东也时常引用《老子》中充满哲学辩证思想的话语来说明道理。其中,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摘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一例明证。

1956年,国际和国内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波折;在国内,经济建设中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一些社会矛盾随之突显,甚至进一步激化开来。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方针和新的方法来解决,以便及时总结经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毛泽东这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巨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总题目。虽然也要涉及敌我矛盾,但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为了叙述方便,共分十二个部分展开,即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二、肃反问题;三、农业合作化问题;四、工商业者问题;五、知识分子问题;六、少数民族问题;七、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八、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九、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十、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十一、关于节约。毛泽东摘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古语是在论述第十个问题时。

1956年,在我国个别地方发生了少数工人学生罢工事件。毛泽东尽管不赞成群众闹事这样的坏事,但同时又认为,“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点上来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乱子有二重性。接下来,他援引了匈牙利事件和反共反人民风潮事例来证明这种观点。他认为,尽管匈牙利事件不是好事,但由于匈牙利的同志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间处理得正确,结果匈牙利事件由坏事转变成了一件好事。匈牙利现在比过去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也都得了教训。对1956年下半年发生的反共反人民风潮,毛泽东同样指出这件坏事背后的好事:“它教育了和锻炼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那些动摇分子不愿意继续干下去了,退走了,大多数坚定的党员更好团结奋斗,为什么不好呢?”为此,毛泽东要求大家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认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在这个问题的最后,为了更好地解释清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道理,毛泽东又以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多数票和控制世界很多地方局面的现状为例分析到: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这个局面总有一天要起变化。因为按照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换的规律,中国的穷国地位和在国际上无权的地位也会起变化,穷国将变为富国,无权将变为有权。而这种转化的决定条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