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20105500000022

第22章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知道你在尊重他(2)

孩子不会吃带皮的水果,父母到底剥夺了孩子多少学习与享受的乐趣啊。就像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新闻,上大学的孩子不会剥鸡蛋皮。我国台湾的新闻中提到鸡有几条腿,有孩子竞回答说“六条”。因为他只吃过鸡腿,没有看过鸡。用手吃带汁的水果,体会黏糊糊的感觉,不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吗?享受美食,不正是—种生活乐趣吗?怎么现在的孩子连最原始的享乐都不会了呢?

也许我们为孩子做得太多,而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学习体会,因为爱太多,我们夺去了孩子原始的生物本能。但爱不能成为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借口。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能又无情。

学会了剥水果的孩子也知道了,如果手的感觉是黏糊糊的,只要洗一洗就没事了,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享受生活的乐趣,剥夺孩子生存的能力,实在是一种“残忍”。

孩子未成年时,父母是保护者,保护着孩子可以健康成长,给孩子提供安全的避风港,但爱孩子的同时,父母要懂得放手,该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时就要学着放手。一个对生活有感悟的孩子会更热爱生活,他的心灵与人生都会是多姿多彩的。

你的孩子并非只属于你

《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多么经典的话语,完全诠释了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教育体系。

会放风箏的人都会知道,要想让风箏飞的更高更远,那就必须的给风箏放线,全天下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怀着伟大的纯粹的爱。家长为孩子们遮风又挡雨,给了孩子温暖和安全,但是在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家长会忽然间感觉到了孩子对他们的“视若无睹”一一孩子们不再依偎在家长的身边,向他们倾诉、或者和家长沟通。孩子们即使遇事也不再征询家长的意见了,越来越习惯自己决定和自己来承担了。慢慢家长会觉得不能在约束孩子,不在知道孩子对事情的看法了,家长想知道,明明是至亲至爱的人,为什么和孩子的心灵却好像离得越来越遥远?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里,对家长来说相信孩子的做事也许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家长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却不是能轻轻松松地就会实现的。在孩子教育上放手的家长大多出于无奈,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孩子发自内心地质疑某些家长的做法。因此家长的此类做法显得有逃避的嫌疑:如果家长的意志不能左右孩子的成长了,那么家长应该让一步,试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把握生活。其实,对孩子放手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有一个民间的传说:

说有个地主家的小孩从小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长大后他还是对家人很依赖。有一天,地主家人要外出远行办事,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父母在儿子的颈圈上挂了个硕大的大烧饼,临行前叮嘱他说:“吃完了前面的,记住把后面的饼转到前面来吃呀!”一个月后,他的父母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孩子饿死了。原来,他根本懒得把后面的烧饼转到前面来。伤心欲绝的父母这才醒悟,怪就怪他们一直就这么宠着孩子,后悔自己没给孩子一些自己做事的机会。

综上所述,可能你会觉得有些夸张,但家长们是否问过自己,你对孩子的把持度是不是也像上述两位父母一样呢,从来没给孩子一点自由选择的权利?很多的家长觉得孩子没有独立能力,但如果你试着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是不是就渐渐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呢。首先,家长应该将生活自理这件事教给孩子,让他们懂得责任感,懂得如何自己去处理一些事物。其次,家长还要在孩子的交际问题上适度放手,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交际,懂得如何处理一些实际的交际问题。孩子的成长得益于家长的放手。

在任何意义上来讲,孩子的成长都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与家长在心理上的距离在扯远,两个人距离越远,孩子成长得会越好。这里并不是说现实中的距离,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那单单是现实距离很近,但如果孩子们都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就是身心健康的。现实中的分离和心理上的分离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大多数家长常常将这两种混为一类,孩子心理上的成长也就受阻于此。

换而言之叫做“家长的温柔一推”,什么意思呢,就是家长有意识地把孩子“推出去”,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和社会接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理都是矛盾的,他们既希望摆脱家长的束缚,与此同时又想躲进家长的港湾避风,但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适度放手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与孩子分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健康成长的孩子,能够适应孤独和习惯孤独的环境,其特点是:深受社会影响,内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自己的潜能也得到了很好地开发,积极进取,现实成就高也是在所难免之事。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感情条件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这就像汽车发动机需要汽油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家长需要清楚付出的爱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关爱上,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家长仅仅对孩子说一些关爱的话语,这样的表现不足以促成孩子怀揣着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家长应当适度地与孩子剥离,让孩子试着自己去适应生活。如果家长不给孩子一些自己体验事情的机会,那么孩子成长和独立又从何谈起呢?

如果家庭关系过于紧密,彼此的关系和位置都会被混淆,彼此的情绪也深深影响着对方,孩子尤其深受其害。孩子心灵的成长被这种紧密关系严重阻碍。家长一定要放弃对孩子凡事都亲自操办的想法,试着让孩子独立一些不是什么坏事。家长不要给自己定位于“避免孩子忧伤”的角色。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忧伤和焦虑,不论是谁都要面对它们。给予孩子安全感是家长的当务之急,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那些时刻的时候顺利度过。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理解,理解他们的疾苦,陪伴孩子面对忧伤,但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去面对困难。否则,孩子的成长健康将深受影响,长大后他们也会常常缺乏安全感。

“选择是生命的价值,但这一生命原则常常被家长所遗忘,他们常常替孩子做选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样做的后果等于家长亲手扼杀了孩子的生命,孩子是别人的缩影,替别人而存活于这个世界上。

一个能决定自己人生的孩子,他的人生是精彩的,虽然有时候会为自己的选择而付出代价,遭遇挫折,但往往是挫折造就了精彩的人生,孩子也因此而感到人生的丰富所在。相反,假如家长没有对孩子放手,家长的意愿就会左右孩子做事的态度。那么,家长的意愿越强烈,孩子的压力也就会越大。其一,孩子会降低对生命的激情。当孩子有这种倾向时,他们很想对家长说给自己一点自主选择的机会,但孩子常常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之下,所以连说“不”的勇气也没有了,只好唯唯诺诺地一直下去。其二,家长的意愿达到了,他们强行控制孩子的目的达到了,家长很可能会觉得孩子现在这个状态最好,很听话,但家长最后发现表面上看孩子很努力,可最终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家长们没有听到孩子的心声,孩子是讨厌被你们这样束缚的。”如果家长想要有所改变,最佳方式就是“适当放手”,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底限——只要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其他的可以自己做决定,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家长才可以施以援手。

美国某著名的大学,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中国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父母对他相当疼爱,从小到大都不让做家务活,他自己的生活也一直是父母包办。来美国后,自理能力差,又不善于交际,因此感到很孤独,再加上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因素,特别地怀念故乡,没来美国多久就病倒了,更要命的是由于生活费用不够,他濒临退学。别人给他一个勤工助学的建议,他拒绝了,原因是太累。没过多久他几乎身无分文,强忍着撑到了学校的假期,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决定退学回国。

儿子在机场看到了亲子接机的父母,当看到了许久不见的家人,他激动地立刻冲了过去。满面笑容的父亲伸出双手准备拥抱儿子。当这父子俩就快拥抱的时候,父亲忽然退后,孩子结结实实摔了个大跟头。他不知道父亲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父亲扶起孩子继而说道:“孩子,没有谁会是你一辈子的依靠。现如今我已经醒悟,后悔当初没有给你一些自己做主、做事的机会。你别怪爸爸无情,我决定现在还你自由,让你对你自己的人生做个决断。你若想成功,必须要自立、自强,凡事都要靠自己了!”父亲说完后,给孩子手里放了一张回美国的机票。

父亲的一番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孩子,孩子随即登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他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文章还被几家国际知名期刊所刊登。

望子成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是家长一定要放手给孩子一些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看看那些凡事都被家长做决断的孩子吧,走上社会后,他们往往表现出自理能力差、交际能力差的一面,这样的结果正是由于家长的无微不至所致。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遭遇诸多不顺,所以请放手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吧。

有一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当今社会发展形式而言,这句话可能显得并不合适,但其表明了出身贫寒的孩子家境的不顺,就是经过这些不顺的磨炼,他们会更加珍惜在社会上发展的机会。更有相关学者提出了“再富也要穷孩子”这样的口号,过度溺爱孩子就是等于在孩子。所以,请各位家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还孩子更多的自由,是为了让他们经过磨砺后为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放手并不意味着要放纵孩子,家长一定要这两者区分开来,放手是家长在暗中的关注和及时地引导,放手不等于不管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接受锻炼后寻找到日后的方向。

给孩子自己选择做主的权利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当孩子的行动被你的行动替代时,这是否是一种心理上的帮助,久而久之孩子就从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依赖感。”家长没有给予孩子一些自己做选择的权利,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问题也变得尤为严峻,据调查显示:现如今,家长对孩子越来越严厉,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压力,这种负担是孩子承受不起的。

因此,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们一定要深思熟虑,必须用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很多家长发现,越是强势的家长,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越是懦弱,尤其这一现象在名人孩子身上尤为突显。遗传因素虽然是一方面原因,但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那就是孩子受到家长过于严苛的教育,孩子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信任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后导致了孩子对家长身心的双重依赖,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来越胆小,遇事首先想到寻求家长的帮张,责任意识根本不存在他们的脑海。

家庭教育看似简单,但要想把家庭教育做好,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观,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提供学习条件,在一些事情上可以给孩子们参考性的建议,多多理解和信任孩子,但最终的选择权应该还给孩子。家长应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其他的,应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去切身感受。对孩子不要给予太多的束缚和压力。可适度给予孩子一些压力,小的压力可以转换成动力,但家长往往是望子成才心切,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孩子不堪重负,结果适得其反。所以,造成了很多孩子厌学、逃学的结果。家长们常常将责任归咎于孩子,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样的结果是你们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