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20105400000009

第9章 用赞美鼓励孩子多张嘴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之所以在人多的场合不敢讲话,或者即便讲话了,但也表达得不是很理想,这跟他们内心的害羞、胆怯、缺乏自信是大有关系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变得爱说话呢?

当孩子讲得好的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赞扬和肯定。当孩子讲得不好的时候,孩子更需要肯定和鼓励。明智的父母总是鼓励孩子,温柔地说:“你说得挺好的,再说慢一点儿就会更好了。”给孩子打气,鼓励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多和父母说话,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与伙伴说话的积极性。

上小学以后,女儿的书包里多了几本儿童读物。每天在饭桌上,小崔夫妇都要和女儿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收拾完饭桌后,妈妈就鼓励女儿从书包里拿出那几本儿童读物,为大家读几个故事。

为了刺激女儿的讲话欲望,一开始,小崔夫妇装作对她的读书能力表示怀疑,或者直接问她:“你能看懂吗?”

女儿很自信地说:“当然了!”

他们又问:“你是只能看懂几句话呢,还是真的看明白了整个故事?”

“我可以看懂整个故事。不信。我读给你们听!”女儿得意地回答了爸爸妈妈的话。接着,她绘声绘色地把书里的故事讲了出来。

听完女儿讲的故事,小崔夫妇故作震惊地说:“真不敢相信!我家的宝贝讲得真棒,太了不起了!是谁教你的呢?”

女儿一听高兴极了,便情不自禁地炫耀道:“是我自己看懂的,要不我再给你们读几个故事?”

这正是爸爸妈妈想听到的。

此后,爸爸妈妈给女儿买了很多故事书。女儿借助字典,每天都认真地阅读,然后再讲给爸爸妈妈听。后来,女儿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听她讲故事。

小崔夫妇正是通过不断为女儿打气,引导孩子讲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为孩子讲故事,却不懂得怎样引导孩子,鼓励孩子讲故事。实际上仅仅父母讲,而不让孩子自己讲,不仅家长劳累,效果也不一定好。

父母可以在讲故事中让孩子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意见,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做事情才会更加有条理。

要不断给孩子打气,对他们进行表扬,如“我很喜欢你描述的人物,很生动,你能不能再多讲一点儿?”还可以鼓励孩子在亲友面前讲故事或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度假、旅游等。这对他们口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从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来看,按时间顺序主要可以分成3个阶段:张口说话前,即“听”的阶段;张口说话后至可说完整的句子阶段;语言表达完善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父母在这些阶段鼓励孩子“开口”,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1.“听”的阶段:主要多让孩子“听”,培养孩子的语言兴趣

在这个阶段,父母完全可以把他当成一个能听懂大人说话的“小大人”。尽管他听不懂,但是大人和他交谈的语气、情感、声音,甚至速度的快慢都会慢慢地贮存在孩子的脑海中。父母要用成人的语言和他说话,比如:“孩子,你饿了吧!妈妈给你喂奶。”或者:“孩子,妈妈准备给你洗澡了”等。要尽量少用一些重叠词,比如:车车、勺勺、瓶瓶等。这个阶段也可以多给孩子听音乐和幼教磁带,可以充分刺激孩子的语言中枢神经,为孩子张口说话做好准备。

2.张口说话至可说完整的句子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扩大孩子的词汇量

孩子刚学语言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发音不准的情况。这个时候父母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张口,并耐心地纠正他的发音。当孩子念对时,父母应立刻给予表扬。这个阶段注意不要故意重复孩子念错的音,尤其是在众人面前。这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主要的是又一次把错误读音传达给孩子的听觉中枢,有害无益。

孩子说句子时,家长应注意纠正其说话语序和引导其用词。比如孩子说:“小猫吃老鼠多多。”意思大人肯定懂,但要纠正:“小猫吃了好多老鼠。”孩子说“饭好吃”,父母就应进一步引导,让其说“美味佳肴”等词汇。

3.语言表达完善阶段:主要引导孩子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孩子会说话了,但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要说的东西分成几段说。比如复述一个故事,先让孩子记住主要情节,然后再一段一段地去详细表达。

在详细表达的过程中,父母要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者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同时父母还需要在一旁认真地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不断地鼓励他说下去。当孩子能复述简单的故事时,父母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说话的自信心,那么,孩子开口说话也就不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