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代战将
20082400000124

第124章 问题复杂

(本书目标写到菲律宾/日本灭亡!)

邱雨心不再阻拦,不知道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同志给了自己一种很强的安全感。

“呼~”邱雨心长舒了一口气,她为王亮的出现感到高兴。

因为从今天开始,她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一个人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会慢慢变得焦虑、不安、狂躁。

这是所有情报工作者的老毛病,并不是他们心中的意志不够坚定,而是高度精神紧绷让他们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

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永远体会不到这份痛苦。在敌人窝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考验,都是一种煎熬。

王亮用螺丝刀把电台外壳上的螺丝拧下来,把电源断掉,这些动作显得轻车熟路,像一位经验老道的技术员。

看到王亮熟练的动作,邱雨心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上级说没说咱俩是谁领导谁啊?”王亮拨弄着电线,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邱雨心一愣,反问道:“额,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王亮手里的活并没有停下来,接着说:“当然重要了,咱们不确定上下级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分歧该怎么办?难道投票表决吗?刚才你也说了,你是配合我工作的,所以我是你的上级喽,以后你的一切行动必须要听我指挥。”

王亮想确定俩人的上下级关系并没有抱有什么私心,他觉得自己作为过来人,在对敌经验上总该比邱雨心多一点吧。

“你!”邱雨心被王亮这么一说,还真是没法反驳。

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自己就是充当联络员的角色,“我觉得是正确的我自然会支持,但是违反纪律的事情我坚决反对的。”

“恩,组织上有没有交代什么任务?”王亮对这点自然没有异议,纪律原则啥的该遵守还是要遵守的。

他接着对电子管、转换开关一一做了检查,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线路因为时间长了发生老化,只需要换一下就好了,这并不棘手。

“这几天上海办事处的同志遇到一些小麻烦,需要你的帮忙,青帮的杜月笙你应该听说过吧?”邱雨心一听王亮问到任务,瞬间眉头就紧锁起来。

“知道,他怎么了?”王亮一愣,心想,这怎么又跟青帮扯上关系了呢?

上午刚把青帮的“悟”字辈的邱鹏给得罪了,这下又冒出另一个“悟”字辈的杜月笙,王亮有些混乱了。

鹞子也说了,这个邱鹏和杜月笙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杜月笙经常连邱鹏的老爹(季云卿是“通”字辈,比杜月笙高一辈)的面子都不给。

从中不难看出杜月笙在上海的实力。

邱雨心接着讲道:“他先前答应赠送我们一批物资,包括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有史料可查)、防毒面具...本来这两天就该交接了,但是我们的同志迟迟收不到消息便去他的府上询问。没想到他用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推辞不见,我们实在是没办法,想通过你从侧面调查一下这件事情。这批物资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然组织上也不会请你来帮忙。”

王亮点了点头,杜月笙他知道,也算是一个历史名人了。

他虽然是黑帮的大佬,做过一些坏事,但他也值得敬佩,因为在小日本打过来的时候他并没有向黄金荣之流一样叛变卖国当汉奸,而是敢于和日本人做正面对抗。

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发生后,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

他参与****活动,筹集大量物资,送到抗敌后援会。

当然,这些都是王亮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在资料上看到的,现在这些还没有发生。

“好,我会尽快把情况摸清楚的。”

王亮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情,虽然自己现在不认识杜月笙,即便认识恐怕凭借一个小小的中尉副营长的身份也不能入杜月笙这等大佬的法眼吧。

但是今天晚上见了老蒋的面之后可就不一样了,所以搞清楚这件事情的缘由对王亮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防毒面具是怎么回事呢?

邱雨心刚说的防毒面具让王亮心里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紧接着问道:“咱们要防毒面具干嘛?难道日本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毒气弹了?”

“是的,前几天接到的消息,北平郊区的几个村庄的村民全部死亡,据派去侦查的同志讲,死者的身体上均出现了红斑和水肿,我们推断日军可能使用了芥子气。有备无患,我们有必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方案。”

“我知道了,两天后我给你答复。”听邱雨心把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之后,王亮的神色立刻冷峻了下来。

生化武器,小日本,你他娘的真不要脸啊。

王亮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把日本人在东三省的生化部队给毁灭掉。。

快速把电台安装完毕,新的电线下次自己来的时候顺路买来换上就行。

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都十二点多了,恐怕家里那几个小子等大餐都等得着急了,王亮打算回去了,“没什么事情我就先走了。”

“恩,我送你。”邱雨心站起来想要去送王亮。

“不用了,大胸姐,你这样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王亮用手制止住了邱雨心,不想让她跟着下楼。

这是在国统区,王亮不得不时刻保持着警惕,因为一个不小心必然会引起特务的注意。

要知道,国民党的特务可是满大街都是,他们的任务就是搜集各种情报然后归类整理,锁定有嫌疑的人,然后进行集中抓捕,秘密处决。

这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蒋总裁的训令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这不仅仅是在国共对立的时候,国共合作时期也是一样的,只是手法更加隐蔽,不让记者媒体知道。

要知道,破坏国共之间合作的罪名蒋某人可是担当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