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2006200000044

第44章 告子下(2)

原文 孟子曰:“五霸①者,三王②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秋省(xǐng)敛而助不给(jǐ)。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③,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póu)克④在位,则有让⑤。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⑥。是故天子讨而不伐⑦,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⑧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⑨,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shà)血⑩。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dí),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注释~~~①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其说法有多种,一般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五霸。赵岐、朱熹均取此说。②三王: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王,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或周武王)。③庆:赵岐注:“赏也。”④掊克:朱熹《集注》:“聚敛也。”此指聚敛之人。⑤让:责罚,责备。⑥六师:按周代制度规定,天子设六军,大国诸侯设三军。此处之六师即指天子的军队。移之:朱熹《集注》:“诛其人而变置之也。”⑦讨而不伐:朱熹《集注》:“讨者,出命以讨其罪而使方伯、连帅帅诸侯以伐之也;伐者,奉天子之命声其罪而伐之也。”⑧搂:带领。⑨葵丘之会:齐桓公于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县)邀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举行的一次重要会盟。通过这次会盟,齐国的霸主地位正式确定。⑩束牲载书:不宰杀牺牲(猪羊牛),将盟书用函装起来,放在牺牲上。歃血:古代盟誓时,双方口吸牲畜之血或以血涂抹口旁,表示信守盟约不渝。当时齐桓公威信高,诸侯不敢负约,故“不歃血”。无易树子:赵岐注:“树,立也。已立世子不得擅易也。”无忘宾旅:朱熹《集注》:“宾,宾客也。旅,行旅也。皆当有以待之,不可忽忘也。”士无世官:赵岐注:“仕为大臣,不得世官,贤臣乃得世禄也。”无摄:朱熹《集注》云:“当广求贤才以充之,不可以阙人废事也。”摄,代理,兼任。必得:赵岐注:“必得贤。”专杀:擅杀。朱熹《集注》:“大夫有罪,则请命于天子而后杀之也。”曲:无不,遍。防:堤防。当时诸侯们以邻为壑,自筑堤防,使邻国遭灾,故盟约申明禁止。遏籴:阻止买进粮食。朱熹《集注》:“邻国凶荒,不得闭籴也。”籴,买进粮食。无有封而不告:赵岐注:“无以私恩擅有所封赏而不告盟主也。”逢:迎合。

译文~~~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今的大夫,是现今诸侯的罪人。天子巡行诸侯叫做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做述职。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衣食不足的农户;秋天视察收割情况,周济粮食不够的农户。进入诸侯的疆界,土地得到开垦,田野整治一新,赡养老人,尊重贤者,杰出的人在位做官,就给予赏赐,奖赏用土地。进入诸侯的疆界,土地荒废,遗弃老人,疏远贤者,搜刮钱财的人在位做官,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三次不来朝见就调动六军去更换国君。所以,天子声讨而不征伐,诸侯征伐而不声讨。五霸是带领着诸侯来征伐诸侯的人,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五霸,以齐桓公的功业最为卓著。在葵丘的盟会上,诸侯们备妥了祭品、盟书而不歃血。第一条盟誓说:‘诛除不孝的人,不改立太子,不立妾为妻。’第二条盟誓说:‘尊重贤者,养育人才,以此表彰德行。’第三条盟誓说:‘敬奉老人,爱护幼小,不怠慢宾客、旅人。’第四条盟誓说:‘士人不世袭官职,官职不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盟誓说:‘不遍筑堤防,不禁止邻国采购粮食,不要有封赏而不通报。’并约定:‘凡是参与我们盟会的人,会盟以后,言归于好。’现今的诸侯,都触犯了这五条禁约。所以说,现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

“助长国君的恶行,那种罪过小;迎合国君的恶行,那种罪过大。现今的大夫,都迎合国君的恶行。所以说,现今的大夫,是现今诸侯的罪人。”

诵读星级★★

原文 鲁欲使慎子①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②,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③。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④;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注释~~~①慎子:名滑厘,赵岐说他是个“善用兵者”。焦循《孟子正义》说即战国时学者慎到,也有人据其名滑厘而认为即墨子的弟子禽滑(gǔ)厘(xī),均不可靠。②南阳:在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当时齐、鲁争夺的要地。古称山南、水北为阳,故名。③典籍:指有关典制的档案文献。④俭于百里:仅有百里。朱熹《集注》:“其封不过百里。”

译文~~~鲁国想叫慎子做将军。孟子说:“不教育民众就役使他们叫做殃民,殃民的人在尧舜的时代是不被容纳的。即使一仗就战胜了齐国,因而占有了南阳,这样尚且不可以……”

慎子勃然变色不高兴地说:“这些话却是我所不明白的。”

孟子说:“我明确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纵横千里,没有千里就不足以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纵横百里,没有百里就不足以奉守宗庙的典册文书。周公分封在鲁是纵横百里,土地并非不够却仅有百里;太公分封在齐也是纵横百里,土地并非不够却仅有百里。现在鲁国有五个纵横百里的土地,你认为如果有个圣王兴起,那么鲁国的土地是在削减之列呢?还是在增加之列呢?白白地从其他国家取些土地来给与这个国家,这样的事仁者尚且不干,何况是通过杀人来求取呢?君子事奉君主,一定要引导自己的君主合乎正道、立志于仁罢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①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②,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释~~~①乡,同“向”。②约:缔约。与国:盟国。

译文~~~孟子说:“现今事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辟土地,充实国库。’现今所谓的良臣,就是古代所谓的民贼啊。君主不心向正道、不立志于仁却谋求使他富足,这是使夏桀富足啊。(又说:)‘我能为国君缔约盟国,作战必胜。’现今所谓的良臣,就是古代所谓的民贼啊。君主不心向正道、不立志于仁却谋求为他的强大去作战,这是辅佐夏桀啊。沿着现在的道路,不改变现今的风俗,即使把整个天下给他,他也不能一天安居啊。”

诵读星级★★

原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①。”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②。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③,今吾子④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①丹之治水:战国时齐、赵、魏等国均在黄河流域,赵、魏地势高而齐国地势低,所以这些国家竞相筑堤护卫本国,致使“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汉书·沟恤志》),虽然有益于本国,但对别国却造成了灾害。又,《韩非子·喻老》云:“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是以无水难。”是指白圭解决了对堤防造成危害的虫蚁钻穴问题。②水之道:朱熹《集注》:“顺水之性也。”③壑:朱熹《集注》云:“受水处也。”④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译文~~~白圭说:“我治理洪水比大禹还强呢。”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使水归于正道,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蓄水的地方,如今你却把邻国作为蓄水的地方。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这是仁者所憎恶的。你错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君子不亮①,恶乎执?”

注释~~~①亮:同“谅”,诚实守信。

译文~~~孟子说:“君子不诚信,凡事怎么能把握得住呢?”

诵读星级★★

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zhì)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②,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yí)③,予既已知之矣。’之声音、颜色距④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注释~~~①乐正子:孟子弟子,名克。②优于天下:朱熹《集注》:“优,有余裕也。言虽治天下,尚有余力也。”③:自得的样子。赵岐注:“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④距:同“拒”。

译文~~~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件事,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说:“乐正子坚强有力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说:“他有智谋远见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说:“他见多识广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说:“那么老师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说:“他为人喜欢听取善言。”

公孙丑说:“喜欢听取善言就足够了吗?”

孟子说:“喜欢听取善言对于治理天下也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如果喜欢听取善言,四海之内都将不辞千里赶来把善言告诉他;如果不喜欢听取善言,那他就会说:‘好啦好啦,我已经知道啦。’这种好啦好啦的声音、脸色会把人们拒绝于千里之外。士人止步于千里之外,那么进谗献媚当面阿谀的人就来了。与进谗献媚当面阿谀的人相处,国家要想治理好,可能吗?”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①,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②,胶鬲(gé)③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④,孙叔敖⑤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⑦,所以动心忍性⑧,曾益其所不能⑨。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⑩,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传说舜曾耕田于历山,见本书《万章上》。②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相传他原是在傅岩从事版筑的工匠。版筑:即筑墙。古时以两版相夹,倒进泥土,用杵夯筑成墙。③胶鬲:商纣王时贤臣。传说周文王在卖鱼盐的市肆中发现他并提拔任用他为臣。④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宰相。举于士:此处之“士”指士师,即狱官。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齐桓公杀死公子纠后,管仲被拘押,经鲍叔牙推荐,才被桓公释放任用。故孟子说他“举于士”。⑤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姓蒍(wěi),敖是他的名,孙叔是字。他在楚庄王时任令尹(即国相),辅佐庄王称霸。⑥百里奚:春秋时人,原为虞国大夫,虞灭亡后被转卖到楚国,秦穆公听说他有贤才,便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出,并任命他为大夫。后来秦穆公在他的辅佐下成就了霸业。⑦行拂乱其所为:赵岐注:“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⑧忍性:赵岐注:“坚忍其性。”⑨曾益:同“增益”。不能:不及。⑩衡于虑:赵岐注:“衡塞其虑于胸臆之中,而后作为奇计异策、愤激之说也。”衡,同“横”。征于色:赵岐注:“征验见于颜色,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法家拂士:朱熹《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拂士,辅弼之贤士也。”拂,同“弼”。

译文~~~孟子说:“舜从农田之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被举用,胶鬲从鱼盐商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中被举用,孙叔敖从海滨被举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所以上天将把重任降临给这些人,一定要先磨砺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阻挠扰乱他们所做的事情,以此来触动他们的内心,坚韧他们的性格,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振作;在脸色上表露出来,在谈吐间吐发出来,然后才能领悟。国内没有法度大臣和辅弼贤士,国外没有抗衡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然后才知道,在忧患中生存而在安乐中死亡。”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这也是教诲他的方法呢!”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