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2006200000033

第33章 滕文公下(2)

原文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yuán)而辟之①,泄柳闭门而不内②,是皆已③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xiàn)孔子而恶(wù)无礼④,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kàn)孔子之亡也⑤,而馈孔子蒸豚(tún);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⑥,病于夏畦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nǎn)然⑧,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注释~~~①段干木:姓段干,名木,战国初晋国高士,曾拜子夏为师,清高而不屑为官。魏文侯去拜访他,他却翻墙逃走不见。垣:墙。辟:同“避”。②泄柳:战国中期鲁穆公时人。内,同“纳”。③已:太。④阳货欲见孔子:事见《论语·阳货》。见,使动用法,是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他的意思。恶:担心。⑤瞰:窥视。亡:外出。⑥胁肩谄笑:形容逢迎谄媚的丑态。胁肩,耸起肩头,故作恭敬的样子。谄笑,强装笑容。⑦病:劳累。夏畦:夏天在菜地里劳动。畦,田间划分的小区。这里用作动词,指灌园、浇水。⑧赧赧然:因羞愧而面红耳赤的样子。

译文~~~公孙丑问道:“不主动去拜见诸侯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古时候的人不是臣属就不去拜见。段干木跳墙躲避魏文侯,泄柳闭门不接待鲁穆公,这些都做得太过分了。如果求见迫切,就可以见他了。从前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又害怕没有礼貌,(当时有这样一种礼节,)大夫如果有礼物赏赐给士人,士人不能在自己家里接受,就得上大夫家去拜谢。于是阳货探听到孔子外出的时候,给孔子送去一只蒸乳猪。孔子也打听到阳货外出的时候前去拜谢。在那个时候,要是阳货先去见孔子,孔子难道不去拜见他吗?曾子说:‘耸起肩头假装笑脸,这比夏天在菜地里干活还要累。’子路说:‘意见不相同却勉强和他交谈,看他的神色显得羞惭脸红的样子,这不是我所能够理解的。’由此看来,君子修养品德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了。”

诵读星级★★

原文 戴盈之①曰:“什一②,去关市之征③,今兹④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⑤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⑥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戴盈之:宋国大夫。②什一:指十分取一的税率。什,同“十”。③去:免除,废除。关市:关卡、市场。④今兹:今年。⑤攘:盗窃。⑥损:减少。

译文~~~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们先减轻一些税额,等到明年再彻底废止(现在的税率),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每天偷他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种行为不符合君子做人的原则!’他便说:‘请让我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偷鸡)。’——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公都子①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②。《书》曰③:‘洚(jiàng)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jù)④。水由地中⑤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mò),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⑥,坏宫室以为汙池⑦,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汙池、沛泽⑧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⑨,三年讨其君,驱飞廉⑩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者,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bì)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注释~~~①公都子:孟子弟子。②营窟:相连的窟穴。③《书》曰:赵岐注:“《尚书》逸篇也。”伪古文《尚书》将其采入《大禹谟》,此篇相传是禹和他的大臣讨论政务的记录。④菹:多水草的沼泽地。⑤地中:朱熹《集注》:“两涯之间也。”⑥代作:代有所出,言频繁。作,兴起。⑦宫室:此指民居。汙池:深池。⑧沛泽:花草茂盛的沼泽地。⑨相:辅佐。奄:商朝的盟国,故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周成王初年,随同武庚和东方的夷族起兵反周,被周公诛灭。⑩飞廉:也写作“蜚廉”,商纣王的佞臣。《书》曰:引文为《尚书》逸篇文。伪古文《尚书》将其采入《君牙》篇,相传是周穆王任命君牙的册书。丕:大。显:明。谟:谋略。佑:帮助。启:开导。有:同“又”。放恣:放纵,肆无忌惮。处士:不在朝廷做官而居家的士人。杨朱:战国初年著名思想家,魏国人。相传他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墨翟: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盈:充斥。兼爱:墨家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应该不加区别地爱一切人。朱熹《集注》:“墨子爱无差等,而视其至亲无异众人,故无父。”是:于是。充塞:堵塞,妨碍。闲:捍卫。距:同“拒”。放:这里是驳斥的意思。《诗》云:引诗见《诗经·鲁颂·宫》。莫我敢承:朱熹训“承”为“当”,即抵御的意思。诐行:偏邪不正当的行为。三圣:即上文所提到的大禹、周公、孔子。

译文~~~公都子说:“外面的人都说老师喜欢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人类社会的产生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动乱。在尧的时候,洪水横流,在中原大地泛滥,龙蛇盘踞其间,百姓无处安身,低处的人在树上筑巢,高处的人挖成相连的洞穴。《尚书》上说:‘洚水警告我们。’洚水,就是洪水。于是派大禹去治理。大禹掘地引水注入大海,把龙蛇驱赶到泽地,水沿着地上的沟河流淌,这就是长江、淮水、黄河、汉水。洪水的危险既已远去,鸟兽不再危害人们,然后人们才得以在平原上居住。

“尧、舜去世以后,圣人的大道逐渐衰微,暴虐的国君相继出现,(他们)毁坏民居来做深池,使民众无处安息;废弃农田来做园苑,使民众得不到衣食。荒谬学说、暴虐行径又兴起了,园林、深池、草泽增多,又招来了飞禽走兽。到了商纣王时,天下又大乱了。周公辅佐武王诛杀纣王、讨伐奄国,征战三年杀了那些国君,把飞廉驱逐到海边将其处死,灭掉的国家有五十个,将虎、豹、犀、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的百姓都非常喜悦。《尚书》上说:‘多么英明伟大啊,文王的谋略!大大地继承发扬啊,武王的功业!帮助、启发我们后辈人,都依照正道而行没有缺失。’

“(东周以后)世运衰落正道荒废,荒谬学说暴虐行径又兴起了,臣子杀死君主的事出现了,儿子杀死父亲的事出现了,孔子为此而忧惧,作了《春秋》。《春秋》所记述的,是天子的事情,所以孔子说:‘了解我的,恐怕只有《春秋》吧!责怪我的,恐怕也只有《春秋》吧!’

“圣王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在野人士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一派便属于墨翟一派。杨家主张为我,这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这是无视父母。无视父母无视君王的人,这是禽兽了。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而百姓却脸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是率领野兽去吃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不彰显,于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民众,阻塞了仁义的道路。仁义之路被阻塞,就等于率领野兽去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吞食。我为此感到忧惧,要捍卫先圣的思想学说,抵制杨墨的邪说,驱除惑乱人心的言论,让主张邪说的人不能兴起。如果这种邪说在人们的心中滋生,就会危害他们的事业;在他们所做的事业上表现出来,就会危害国家的政务。即使圣人再度兴起,也不会改变我的这些话。

“过去大禹制服了洪水而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而使百姓安定,孔子写成《春秋》而使弑君弑父的乱臣贼子害怕。《诗经》上说:‘攻打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荆舒,就没有谁敢阻挡我们。’无视父母无视国君的人,这是周公所要攻击的。我也想端正人心,消灭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驱除惑乱人心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能够倡言抵制杨墨学说的人,是圣人的门徒啊。”

诵读星级★★

原文 匡章①曰:“陈仲子②岂不诚廉士哉?居於(wū)陵③,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④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⑤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bò)⑥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⑦,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⑧。仲子所居之室,伯夷⑨之所筑与?抑亦盗跖(zhì)⑩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jù),妻辟(lú),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gě)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cù)曰:‘恶用是(yì)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释~~~①匡章:齐国名将,据本书《离娄下》,他是孟子的友人。其言行见于《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②陈仲子:齐国人,又称田仲、陈仲、於陵仲子等。③於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长山县南,距临淄约二百里。④螬:即蛴螬,俗称地蚕、大蚕,是金龟子的幼虫。⑤将:拿,取。⑥巨擘:大拇指,引申为在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或事物。⑦充:朱熹《集注》:“推而满之也。”即完全做到之意。操:操守。⑧黄泉:混浊的地下水。⑨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父亲死后,与其弟叔齐互相辞让君位,后都逃到首阳山隐居,最终饿死在首阳山。是古代高义之士的典范。⑩盗跖:传说是春秋时有名的大盗,柳下惠的兄弟。辟:绩麻练麻。盖:齐国地名,是陈戴的封邑。其地约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钟:古代量器名,一钟为六斛四斗。辟:同“避”。频:即颦蹙,形容不愉快锁眉皱额的样子。:鹅叫声。哇:吐。其类:指陈仲所主张的“廉”。

译文~~~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於陵这个地方,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一大半了,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然后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

孟子说:“在齐国的士人中,我一定把仲子看成大拇指。虽然如此,仲子怎么能称得上廉洁?要完全符合仲子的操守,就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办到。那些蚯蚓,在地面上吃些干土,在地面下喝些黄水。仲子所住的房子,是伯夷那样的高士所建筑的呢?还是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他所吃的粮食,是伯夷那样的高士所种植的呢?还是盗跖那样的强盗所种植的呢?这些都不能知道。”

匡章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他亲自编草鞋,他妻子纺麻练麻,用这些去交换住房和食品。”

孟子说:“仲子是齐国的世家大族,他的哥哥陈戴,在盖邑一年的俸禄有一万钟粮食。他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而不去吃,认为他哥哥的住房是不义之产而不去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住在於陵这个地方。有一天他回家里去,恰巧有人送给他哥哥一只活鹅,他皱着眉头说:‘要这种呃呃叫的东西做什么呀?’另一天,他母亲把那只鹅杀了给他吃。他的哥哥恰好从外面回来,说:‘这是那呃呃叫的东西的肉呀!’他跑出门去‘哇’地一声吐了出来。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还算能够推广自己的操守吗?像仲子这样的人,只有像蚯蚓一样才能推广他的操守。”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