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20029400000007

第7章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2)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受到放纵型溺爱的孩子,还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尤其是在孩子的意愿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情绪变得极端的情况下。这时的孩子往往不计后果,而在最终真的造成惨剧的时候,还会把责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这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啊!因此,父母们,尽快放弃对孩子的放纵型溺爱吧,让孩子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

让孩子从小学着吃点儿苦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不让孩子做,生怕孩子累着。然而,这样的孩子常常在长大后,缺乏韧性和坚强的精神。所以,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练就它一双坚实的翅膀,鹰妈妈将小鹰从高处推下;狐狸妈妈为了让小狐狸早日能够独立生活,采取清窝的办法……动物妈妈尚且知道让自己的孩子受苦,磨炼其生存的技能,更何况是身为父母的人类。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要想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就不应该回避“艰难困苦”,只有这样孩子最后方能“玉汝于成”。

一天,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他们年仅7岁的儿子出去郊游。他们三人都骑着自行车。途中,他们经过一段泥泞的道路,由于夫妇俩骑的是大轮自行车,用力蹬了几下就闯过去了,但儿子骑的是小轮童车,所以陷在了泥地里。面对此情,这对夫妇并没有回来帮助儿子,只是在前面鼓励说:“好儿子,拿出男子汉的气魄,闯过来!”

就这样,他们往前走一段,便躲在隐蔽处观察孩子如何过泥泞的道路。这时,孩子已经骑不动了,所以只好下来推着走,走几步,再用小手抠抠车轮上的泥巴,再推几步,再抠一阵……他们见孩子满头汗水、满身泥巴,也确实心疼了,但他们始终没有上前帮忙。

最终,孩子费了很大的劲终于走出了那段泥泞的路。这时,他的父母才出现在他的面前,但也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好!我儿子是个男子汉!”然后,他们三人便有说有笑地往前走了。

这个故事中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他们的爱更深沉、更长远。因为他们知道:帮得了孩子一时,帮不了孩子一世。孩子终究会长大,终究要自己去面对一些磨难。与其让孩子到那时束手无策,不如从小就让他受点苦,培养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里所说的让孩子吃苦,并非是让孩子过一种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父母只要不对孩子溺爱、包办代替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小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会一下生活的艰辛就可以了。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给予孩子优裕的物质生活和大量的金钱,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父母想让孩子生活得好,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一定不能给孩子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只有小时候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孩子才能积极奋进。

2.让孩子体验挫折

有句话叫做:“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的侵袭。”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很早就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提前替孩子想好。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这么做。让孩子去体验一下生活的挫折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过惯了一帆风顺的生活,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形成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的特点,一旦他遇到哪怕一点点不顺心的事情,他都会因无法承受而走向极端。

3.让孩子适当受点委屈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一点也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这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其实让孩子适当受点委屈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孩子在进入社会后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果他不具备承受委屈的能力,很难想象他会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适当地让孩子受点委屈,也不是一件坏事。

总而言之,如果父母因为溺爱孩子,而不让孩子吃苦,那么,孩子就难以拥有光明的未来,随时都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如果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吃苦教育,这种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孩子各方面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其实,许多父母都对孩子进行过吃苦教育。有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有的让孩子去送报纸、修剪草坪等。与这些父母相反,也有许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的委屈,更不要说进行吃苦教育了。孩子一出生就被所有的家人放在了蜜糖罐里,有的父母甚至把本来应该让孩子做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这样也就导致了一些年轻人受不了一点苦、经受不起任何挫折。这需要引起一些父母的反思。

让孩子做一些家务

一位母亲说:“我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做家务。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好好享福,以后生活起来不是更可怜?”

还有一位母亲说:“孩子想要考大学,想拿高分,自然就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笨鸟先飞嘛!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连袜子都没有让孩子洗过。”

……

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甚至溺爱,或者是为了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

然而,让孩子自己整理个人的小床、倒掉废纸篓、除草、打扫卫生等这些劳动或家务,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又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态度。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蒂娜满10岁了,已经懂得追求漂亮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换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直接加重了妈妈的负担。于是,妈妈决定找她谈谈。妈妈说:“宝贝儿,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0岁了,可以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以后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蒂娜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蒂娜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蒂娜,蒂娜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了。

接下来的一周,蒂娜还是没有洗,脏衣服更多了,洗衣机里已经放不下了,它们都堆在了蒂娜的房间里,几乎占了一地,最严重的是蒂娜已经没有几件干净衣服可以换了。妈妈决定对此置之不理,以便好好教育教育她。但是蒂娜有她的应对办法:她从脏衣服堆里拣出稍微干净的衣服继续穿,就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们洗干净。

几周过去了,蒂娜已经再也拣不出一件稍微干净点的衣服可以穿了,而妈妈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蒂娜没办法,只好把衣服一件件洗干净了。此后,蒂娜的衣服都是由她自己来洗,而且她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蒂娜甚至还渐渐开始帮妈妈做其他的家务了。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孩子不肯做家务,很大一部分责任出在父母身上,不让孩子做或不能自始至终坚持让孩子做,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对做家务的看法和行动。但是,故事中的蒂娜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对孩子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等孩子实在没有干净衣服可穿的时候,孩子也就自己洗衣服了。因此,要想让孩子做家务,父母必须坚持让孩子做,不应该妥协。

况且,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后天培养的结果。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有正确的态度

父母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劳动量,而是为了养成他(她)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其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

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父母要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父母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父母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

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事也要帮着做。

4.适时地进行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家长还可亲切地拥抱孩子,表扬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

总之,父母们,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和爱。同时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才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