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20029400000029

第29章 出色=积极地引导+浓厚的兴趣(2)

因为有了这个竞争对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学习中才更有动力。大学四年和冠一的联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电话时,都感觉到和他的友谊之诚、之真,那些情谊和关爱正是我们的进步之源。

由此看来,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孩子能与自己的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竞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也许有人说,要想让孩子更加出色,找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不就行了?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

其实,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认真、守时、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适的榜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方位了解孩子

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孩子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对方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

2.与孩子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最好与孩子沟通之后再作决定。

3.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准则

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不要随便翻家里的东西,要注意用电安全等。

4.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榜样共同进步

由于孩子各自的局限,常常是你在这点比他好,他在那点比你强,大家各有优势,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以互为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以自己的优秀之处影响他人,帮助他人进步。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若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去结交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孩子,该怎么办?

当然是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一般而言,父母不希望孩子结交某些人,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意见的。

如何辅导孩子做好作业

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从孩子刚上学起,就天天坐在孩子旁边,陪着孩子学习,做功课。孩子一有不会做的地方,马上问父母,父母立即回答,孩子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作业。但是,这种辅导方式,对于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孩子又会学到些什么呢?只会养成孩子很少动脑筋、依赖他人、上课不认真听讲等坏习惯。因为作业不会做,反正回家可以问父母。小学阶段父母能对付得过去,孩子升到初中、高中,随着学科的增加,知识结构的加深,父母以前所学的知识就会显得不够用,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小毅上小学了,作业逐渐在增多。小毅的妈妈为了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于是每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都会坐在孩子旁边,帮助孩子做作业。正因为如此,孩子每次都能够很快地完成作业,然后去找同龄小伙伴玩。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遇到任何事都不愿意动脑筋主动解决,而是去找妈妈帮助他解决,这让小毅的妈妈疲惫不堪。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小毅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辅导孩子做作业,而是为孩子“代劳”。这也就养成了孩子依赖他人的习惯,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的。

既然如此,父母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其一,忌“陪读”。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这样做可以理解,但这种“陪读”会引起孩子紧张,不利于学习。尤其是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更反感父母的监视。

其二,忌“指指点点”。有些父母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觉作业有误或不会做时,马上就指出来,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父母可以这样做:等孩子把作业全部做完后再检查他(她)的作业,发现有错误,先让孩子自己再检查一遍,看他(她)能否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如果确实找不出,再进行提示和讲解。

其三,忌“代劳”。有些父母怕孩子累着,常常代替孩子做作业。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打基础的内容,父母的代劳不但动摇了这种根基,而且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

真正规避了以上所述的这三点忌讳,就不会使父母们的辅导显得过犹不及,而是恰到好处。要知道,过犹不及的辅导孩子做作业,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会为孩子的未来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做作业呢?

1.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如果不能很好地把已学的知识牢牢掌握,那么孩子将很难学好新知识。所以,父母们要做孩子的老师,从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有的父母往往喜欢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分析每一道题。其实这样反而不好。如果你都帮孩子分析了,孩子就不去主动思考了。那么,即使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但是考试时离开了父母在一旁分析,也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样的做作业依赖症会让孩子的头脑变懒。当然了,如果孩子遇上难题了,父母应该予以指导,不过这指导也要注意分寸。可以采取分步法,即父母先给予提示,让孩子独立思考如何做。当孩子弄懂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让他(她)巩固。

3.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很多父母辅导孩子做完作业后,往往又承担起为孩子检查作业的任务。这样固然能发现孩子某些领域的欠缺,但是如果先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疏漏错误,则会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在某些领域的欠缺,而这显然比父母意识到更利于孩子查缺补漏。当孩子自己检查出作业的错误时,孩子自然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住错误,以免以后再犯。

4.没能力或没时间辅导孩子,就要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如果父母确实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做作业,或者做父母的工作的确太忙顾不上辅导孩子做作业,就一定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检查孩子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作业,至于作业的对与错,作业的质量,这些就由孩子的老师把握。

总而言之,做作业本身是为了巩固孩子所学到的知识,父母在其中最好扮演监督的角色,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一般而言,父母最好不要代替教师的职能在知识上教这教那,知识的传授应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做父母的只要每天看一看孩子的“作业记录本”,以此来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字写得是否端正。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自觉性,父母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但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有的孩子一讲到学习就头痛,他们怕读书,怕做作业。遇到这种情况,不少父母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呢?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习。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可以说,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至关重要。

要想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是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激发的。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入学,就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父母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尽管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事,父母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父母往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从而使孩子不想再学。

其实,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许多事实证明,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其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父母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孩子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实际上,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

但如果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动手操作,他的父母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都具体地写出来。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孩子新的兴趣。

3.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父母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到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孩子内心堆积起来后,孩子也就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

父母了解了孩子的问题所在,就要为孩子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可以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4.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

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和工具书。这样当他(她)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工具书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她)的学习活动。

5.每次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

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父母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6.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父母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确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她)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7.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可以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位置,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孩子站在“教”的立场,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孩子为了使双方都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