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20028700000009

第9章 勇敢面对,走出失落告别伤痛(3)

为了这一刻,他已做了三年多的准备,机会是如此宝贵,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恳求,三年多的磨难,三年多的潜心学习,让他将生命融入到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中。

幸运女神就在那时对他露出了笑脸。他的第一部自编电影《洛奇》在1976年票房成绩突破2.25亿美元,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票房纪录——他成功了!

后来,他成了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关于史泰龙,他的健身教练哥伦布曾经做出如此评价:“面对挫折,史泰龙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他是一个行动专家,他从来不让自己情绪低落,从不在消极的思想中等待事情发生,他主动令事情发生。”

相信,如果遭遇了史泰龙幼时的成长经历又或者事业上连续不断地遭受打击,大多数人都会就此沉沦在伤痛与失落之中,而不能战胜失落,取得辉煌的成就。生活中,面对失落和伤痛,如果我们也能够像史泰龙一样积极地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也许伤痛与失落就会成为一种获得幸福与快乐之前必须要经过的历练。

钻牛角尖与转弯

人的思想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可以四处蔓延,可以广阔无边,也可以顺着某个方向一直向前。开阔的思路犹如蓝天、大海一望无际,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步履更加淡定。可是也正是由于它的无形,往往会让人一条路走到黑,钻进牛角尖而无力自拔,就像钻进瓶子里的章鱼:

神秘的大海中生活着千奇百怪的鱼类,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性,而各自的生活习性又往往决定了它们在海洋中的生存状态。章鱼就有一种怪癖,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70磅,然而它们的身体却非常柔软,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想去的地方。

章鱼没有脊椎,这使它可以穿过一枚硬币大小的洞。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住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对于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来说,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最可怕的动物之一。

然而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渔民的猎物。渔民们掌握了章鱼的天性,就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餐。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那只是表象。瓶子放在海里,瓶子又不会走路,更不会去主动捕捉。真正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

生活中,遭遇了挫折、打击等伤心事后,有些人的思维就容易像那些章鱼一样钻进苦恼、烦闷、失落、痛苦、焦虑、忧愁的“瓶子”里,并且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拼命往里钻,最终将自己囚禁起来,无力挣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钻进了痛苦的“瓶子”里,而且越陷越深?生活就如同广阔的海洋,蕴藏着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却一味向失落与伤痛的“瓶子”里挤,自己为难了自己,自己毁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很多时候,在失落与伤痛中怎么都走不出来的我们,实际上是被自己顽固而且是扭曲的想法蒙住了双眼,自以为是地朝着错误的目标固执地前进,结果却钻进了痛苦的牛角尖。

例如,经历了妻子因自己赚不到钱而和自己离婚的伤痛,丈夫很可能会固执地认为爱情都是不可信的。那么,即使以后再婚,他也不可能信任妻子,这样生活又怎会美满如意呢?更有甚者,他可能会时刻猜忌自己的妻子是不是嫌自己不够有成就,进而让婚姻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再比如,在患有厌食症的人身上,也可找到这种极端想法的影子。患有厌食症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太胖,因此他们看到的事实就是自己太胖。当他们照镜子时,他们把所有否定这个想法的信息都排除在外。即使他们穿着一件宽松的衣服,或体重只有80斤,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很胖,结果他们看到的真的就是这样。而厌食症正是他们内心伤痛与失落的外在体现。

因此,当我们在伤痛与失落中彷徨无措,找不到出路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钻进了牛角尖,然后让自己的思维转转弯,或许就能看见出口了。比如,上例中的那位丈夫如果能够调整自己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他就会明白,妻子真正在意的不是他挣钱少,而是他没有给妻子足够的安全感;又或许他还能知道人有不同,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只注重金钱,他定能找到真心与自己相伴的人。这样一来,他就能敞开心扉与新的妻子相处,也就有可能走出失落与伤痛了。

总的来说,伤痛与失落中的人,其思维很容易偏激,进而钻进了牛角尖,自己为难了自己,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让思维转个弯!

情绪应该释放,情节可以保留

当伤心事发生后,人们想要忘记的总是情节,想要隐藏的总是情绪。然而,这正是难以走出伤痛与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明白,负面情绪会腐蚀人的心灵,是将人困在伤痛与失落中的牢笼;而情节则是经历,是一种历练,能够帮助人成长,进而获得更加牢固、稳定的快乐生活。

遭遇了伤心事,沮丧、绝望、不平、愤怒等种种负面情绪都会来袭。懂得释放情绪,才能少一些难过、煎熬,多一些力量与勇气去走出它,多一些未来美好的可能。

经历伤心事,要让自己在痛苦中有所得。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遇这些,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才能将人生路走得更顺遂。

洒脱一点,让情绪释放!智慧一点,于情节中成长!这是走出伤痛与失落、进行快乐生活不可缺少的智慧。

把心中的伤痛与失落哭出来

目前,大部分人认为,面对失落与伤痛,痛哭、大吵大闹等发泄方式都是不坚强、无能的表现,对走出伤痛与失落来说是不利的。然而,事实却是,“乖,不哭了”是真正不利于走出伤痛与失落的;而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对于伤痛与失落中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要知道,在伤痛与失落中,人的内心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诸如焦虑、沮丧、担忧、怨恨等,压抑这些情绪或许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是却等于逐渐关闭了心门,让人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虽然我们可以凭此暂时不再受到负面能量的影响,却会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关心别人,在不知不觉中,由于压抑的情绪造成的这种态度,终将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伤痛、失落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要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很多伤痛、失落中的人会不断地告诉自己,难过是不值得的,以此否定、压抑所有的负面情绪。其实,这样的做法十分不明智。虽然通过自我对话来处理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不应该一味强化理性,而压抑感情,这样在不知不觉间,人就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等到自己发现时,往往已经不堪重负。

一个具有快乐生活智慧的人,能够定期排除负面能量,尤其是处于伤痛和失落中时,不会依靠压抑情感来解决情绪问题。快乐需要用心去体会,需要学会排解伤心事引发的负面情绪,而不能用压抑让心失去体会的能力。所以,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情绪发泄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天深夜,一个陌生女人打了一个电话,她说:“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错电话了。”对方告诉她。

她好像没有听见,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顾小孩,他还以为我在享福。有时候,我想让他陪我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自己却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对不起,”对方打断她的话说,“我不认识你。”

“你当然不认识我。”她说,“我也不认识你,现在我说完我想说的话,舒服多了,谢谢你。”她挂断了电话。

不得不说,上例中的女子是聪慧的,丈夫的冷落让她觉得失落、伤心,让她产生了猜忌、抱怨等负面情绪,她知道这样的心情不适合向丈夫发泄,也不能说给周围的人听,于是她给陌生人打了个电话,在电话中尽情地宣泄心中的猜忌、抱怨,进而平复了心情,减轻了失落所带来的伤害。生活中的我们,不妨也学一学这位女子的聪慧。

一般来说,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好的方法是“哭出来”。如果这与我们“不哭”的认知存在矛盾,那么我们首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哭泣并不一定代表软弱,别人不会因为我们哭泣就认为我们能力不足或者不堪一击。很多时候,哭泣不仅是排泄情绪、宣泄痛苦的好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我们解决伤心的事。

首先,哭是维护健康的排毒武器,眼泪会将人体内的毒素有效地排出体外,尤其是当人极度悲伤或极度压抑的时候,其排毒效果更佳。曾经有研究结果表明,将蚂蚁丢进悲伤的人流出的眼泪中,蚂蚁很快就会被毒死。可见,人在哭泣的过程中,其身体内的毒素会随着眼泪被排出,从而减少身内的毒素,当然也就降低了毒素对自身的危害。因此,健康专家们建议,不要强忍泪水,那样实在跟“慢性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哭也是释放压力和情绪的一种武器。人有生以来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既然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又何必非要弃之不用呢?专家指出,人在哭过之后,负面情绪强度会降低40%,也就是说,哭的确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舒缓。就像闷热、烦躁的夏天需要下一场雨才能让温度降低、空气清新,甚至出现彩虹一样,情绪压力也需要释放出来才好。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隐忍和麻木的状态,有时反而会哭不出来。那没关系,你可以采用物理方式让自己痛哭一场,比方说切洋葱、吃芥末、看悲情电影等,总之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就是目的。

最后,哭是一种示弱的信号,能缓解处于伤痛与失落中的人本能地散发出来的对周围人的抗拒和敌意。

因此,不要再去压抑自己的感情和天性,想哭的时候就好好哭一场吧。人生的阴霾总需要下一场雨才会放晴,心中的阴霾当然也需要眼泪去冲刷。不要害怕哭会摧毁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形象只会随着泪水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想哭就让自己痛快地哭,然后抬起头,微笑,带着阳光上路。

释放情绪但别跟着情绪走

处理伤心事引发的坏情绪,堵不如疏,疏导有利于走出伤痛与失落。但这并不是说任由坏情绪决堤、泛滥成灾。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释放情绪不等于乱发脾气

杰拉尔德刚刚参加了一项公司组织的团队业绩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的团队惨败,而他不仅被扣掉了巨额的奖金,且名誉销售总监的头衔也被去掉了。他失落极了,想要大吼大叫,但他知道这不行。

回到办公室后,杰拉尔德试着喝些水,缓解一下,但拿起杯子才发现没水,于是他重重地放下杯子,开始工作。这时助手又告诉他,他需要的文件还没有准备好,他只好先联系客户,但客户的电话一直打不通……终于,他爆发了,他冲到办公室门口,把手上的笔朝下属们的工作区扔去,大吼:“都是吃白饭的吗?文件还没准备好?这个月的任务什么时候能完成?告诉你们,混日子的最好滚蛋……”

办公室里瞬间异常安静。直到杰拉尔德重新冲进办公室,重重地关上门,下属们才又开始如履薄冰地工作起来。

此后,下属们明显与杰拉尔德疏远了,既不像以前那样与他闲话家常、开玩笑,也很少向他咨询或请他帮忙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就这样,杰拉尔德觉得,连一直跟随自己的下属也瞧不起自己,于是内心更加失落,同时,他所带领的团队因凝聚力下降,业绩越来越差,使公司以此为由解雇了他,令他陷入了更大的失落与伤痛中。

生活中,与杰拉尔德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不少,但引以为鉴、警醒的人却很少。诚然,一个人遭遇挫折、伤心事后,心情会不好,想要发泄,希望以此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一定的安慰和帮助,这无可厚非,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乱发脾气。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孩子脾气不好,常常向他人乱发脾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父亲告诉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相反,如果控制了自己不发脾气就拔出一颗钉子。一开始,篱笆上钉满了钉子。不过,这个孩子渐渐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慢慢地,篱笆上的钉子都被拔了出来,但仍然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洞。

就是这样,乱发脾气会极大地伤害他人,即使时过境迁,那个“洞”也不会消失,会让他人的反感、疏远,会减弱自己的社会归属感,让自己陷入更深的伤痛与失落中。

因此,处理内心因伤心事而淤积的负面情绪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排解方式,一定不能乱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