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20028700000006

第6章 着手跟自己的心碎告别(5)

看着母亲写下的话——“你是上天赐给我和你父亲的宝贝!我们一直坚信你是最幸福的孩子,因为你从来都是那么乐观、相信幸福。亲爱的孩子,你有爱你的丈夫、有父母和牵挂你的朋友,有健康的身体,有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想想这些,你怎么能够质疑自己的幸福呢?难道因为那一点点的失落,你就要丢掉你的幸福吗?”于是,这个女人顿悟了。

此后,她调整心态,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失落,坚信自己能够获得幸福。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她看见的不再只是黄沙,更有了灿烂的星空;那完全听不明白的语言,也有了另一种味道;而丈夫百忙之中的抽空陪伴,虽然时间短暂,但也让她觉得自己是被珍惜、被关爱的。

因为有了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失落的这一心理前提,这个女人的爱心被调动了起来。她主动学习当地的语言,与当地的女人们交往,跟着她们学习烹饪、女红;与丈夫在闲暇时仰望星空……就这样,虽然沙漠依旧荒芜,黄沙依旧漫天,水依旧少得可怜,但她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失落,成就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上面故事中这个女人的身上,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走出伤痛与失落,需要我们去相信,需要我们去信任,它拒绝我们的质疑、焦虑、担忧。

那些能够走出伤痛与失落的人,几乎不曾怀疑自己走出去的可能,而那些始终在伤痛与失落中煎熬的人,肯定从不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伤痛与失落。那么,同为在伤痛与失落中沉浮的我们,是否也是这样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走出伤痛与失落呢?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当我们用信心将其激活时,走出伤痛与失落就变成了现实的、触手可及的事情。

谢谢“你”,听“我”说

很多时候,伤痛与失落并不是真的那么让人难以忍受,真正让人难受的是,无处可以倾吐的孤寂与凄凉。当我们将心事向他人倾吐,即使对方什么都没说,我们也会觉得有人分担我们的痛苦与失落,心情也就会轻松许多。

现在就开始诉说,说出内心的委屈、不甘、不解,这是一种对痛苦的排解,能释放内心积压已久的各种负面情绪,能让我们步履轻盈地踏上走出伤痛之路。

现在就开始诉说,向身边值得信赖的智者诉说,我们将不再孤单,我们将获得克服伤痛与失落的动力。

现在就开始诉说,向正确的对象诉说,以获得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早一天走出失落、告别伤痛。

现在就开始诉说,细数过往,这种回顾将助我们理清心绪,发现症结所在,找到走出伤痛与失落的正确道路。

别怕说给别人听

当我们遭遇伤痛或失落时,对外界往往是失望、戒备和不信任的。这样一来,或者因为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或者由于不愿示弱而有失面子,不愿在他人面前吐露心声,宁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难受,偷偷地哭泣,心中却越发的凄凉、酸涩:“我竟然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

因为对他人的不信任、自己的不甘示弱而压抑内心倾诉的欲望,将心门封闭,将倾吐心绪的欲望抑制,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从眼前来看,这会加重内心的负面情绪,让我们备受煎熬。从长远来看,这回阻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让我们如同生活在孤岛上的人,越来越寂寞,进而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自从因妻子有了婚外情而离婚后,赵磊一直非常失落,但在他人面前始终装作若无其事。他认为妻子的背叛是不能说的家丑,是他人嘲笑自己的话柄,他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

当朋友问起他离婚的原因时,他虽然愤怒、怨恨、苦涩等百般滋味在心头,想要向他人痛斥妻子的行径,一抒心中的郁闷,但是他却咬紧牙,抑制心中的种种情绪,装作若无其事地说:“这些年,我和她都改变了不少,我们的性格越来越不合,分歧也越来越频繁,与其这样下去成了一对怨偶,不如给彼此自由。”

这番合情合理的说辞,让他人赞叹赵磊的“拿得起放得下”。然而,这样的称赞却让赵磊想要逃避,因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可笑——那么爱妻子,为了给妻子更好的生活甚至做着两份工作,而妻子却因为缺少自己的陪伴而背叛了自己。有时,他甚至觉得那不是赞叹,而是一种变相的讽刺,于是就会不自觉地口出刺耳之言:“如果你碰上和我一样的情况,你会比我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很多亲友对赵磊都颇有看法,不再愿意和他来往。而赵磊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易怒。

几年后的一天,他偶遇了前妻与其丈夫手拉手逛街,内心无比痛苦的他喝得酩酊大醉,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车祸,落了个半身不遂的悲惨结果。

赵磊的遭遇让人同情,似乎命运对他有些不公。但如果他能坦然地倾吐心绪,或许他便不会与身边的人交恶,不至于让内心的负面情绪堆积,迟迟走不出伤痛,也不至于再见故人便情绪崩溃、酩酊大醉,从而出了意外。

对于伤痛中的人来说,压抑会让问题更加严重,而倾诉则大有裨益。

其实,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一方面,人都是社会人,交往是人的心理需要,倾诉是人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倾诉是人确认自我社会地位,从而感受归属感与安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当人受到伤害时,更需要确认自己的社会属性。这样一来,倾诉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另一方面,倾诉是展现自己内心感受,获得他人关注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自我存在感,而自我存在感则能提升人的自信心,对战胜伤痛和失落非常有益。

在伤痛与失落中,压抑自己倾诉的欲望是人之常情,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及时以适当的人为对象,“说”出心中的伤痛与失落。

找对倾诉对象

处在伤痛与失落中时,倾诉是对内心各种负面情绪进行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以“找对”诉说对象为前提的。要知道,提倡倾诉,并不等于对谁都可以倾诉。

其实,对外界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是必要的,毕竟,在如今这个各种利益和诱惑充斥的世界,谁也不能保证他人不会为了私利而利用我们的伤痛或失落打击我们,又或者给予我们错误的诱导,进而让我们的处境更加困难。

所以,对于舒缓伤痛和失落来说,倾诉很重要,而找对诉说的对象则是关键。

倾诉的对象不能滥找。听众最好是真心关怀我们的人,与我们不存在利益冲突,而诸如同事、生意合作伙伴等就不是倾吐伤痛与失落的好对象,因为彼此间存在利益关系。如果我们向他们倾诉内心的伤痛与失落,无疑是给予他人攻击我们的把柄,对于个人生存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肖扬的父亲是个执拗、倔强的老人,总是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行事;而肖扬却颇有主见,向往自由。因此,他与父亲之间总是有着这种或者那种矛盾,每次他与父亲相处后,便会觉得非常失落。

最近,肖扬回老家看过父亲回来后,整个人显得很颓靡。终于,在下班后,当他与同事一起泡酒吧时,他发泄一般地倾吐了内心的伤痛与失落。原来,肖扬的父亲希望儿子顺从自己的安排,留在当地的财政局工作,而不是跑到千里之外的城市做一个平凡的公务员。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回到自己身边,但是肖扬却无法想象整日与父亲待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大吵小闹不断的情况,再加上肖扬很想凭自己的实力开创自己的明天,于是,他忤逆了父亲的要求。对此,肖扬的父亲当然是勃然大怒,更是将肖扬赶了出去,并说:“有你这样的儿子等于没有,从此以后,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倾吐之后,肖扬的心情好了许多。

然而,正是这次倾吐让他失去了不久后的一次晋升机会。同事将“肖扬不孝顺父母,与父亲矛盾重重”作为舆论话柄,使得肖扬失去了晋升的资格。而那位同事因为少了肖扬这个竞争对手,顺理成章地晋升了。

伤痛、失落让人需要倾诉,一吐心中的郁结。但是,如果我们不辨倾诉对象,就可能像肖扬一样,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失落与伤痛。

我们需要谨记,伤痛与失落确实需要通过诉说来排解,但一定要说给值得我们信任的人听。这样才能避免雪上加霜。

此外,不合适的听众很可能还会给予我们错误的引导,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有些性格不够稳重,偏激、执拗的人即使对我们很真诚,也不适宜作为我们倾吐的对象。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倾听之后做出不恰当的反应,进而将我们引入歧途。比如,一个不够稳重但又足够关心我们的人,听我们说了伤心事以后,很可能愤愤不平地大骂特骂相关的人,甚至鼓动我们去给对方点儿颜色瞧瞧。而本来心中就有愤恨的我们,则很可能在这种鼓动下做出过激的报复行为,让事态更加严重。

当然,一个人在伤痛中、失落时,往往不能清楚地判断对方是否稳重,这时,我们不妨相信自己在平时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感觉”。

如果觉得对方可靠、是优于自己的,就可以向对方倾诉,因为一个让人觉得可靠、可以为“师”的人,通常稳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待人处世的方式。这样的人带给我们的往往不是误导,而是正确的引导。